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0-14尹一岚
尹一岚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学者的重要关注,对有效教学的探讨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套教学方法及策略,甚至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及改革的共同追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会成为向有效教学迈进的桎梏。如何有效地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各位共同探讨。
【关键词】有效教学 问题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19-01
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状令人担忧。本人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思,将这些问题做了如下归纳及分析。
一、因课前准备不足而低效
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材的钻研,从而忽视“备学生”,缺乏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现状的了解。
教学是教学生学,教学的出发点只能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备课时一定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背景性认知结构状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反馈、以及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二、因教学目标的虚化而低效
教学目标是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指南,其设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生成的基础。然而,在低效教学的中,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较模糊。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態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然而,在低效教学中,往往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冷落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三、因教学活动过程的形式化而低效
首先,课堂提问密度大,问题肤浅化,随意化。很多教师误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向学生多提问,就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与学习。这是很片面的看法。提问并不等于解决问题,关键是要看问题是否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或者疑难点,是否能有效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否则不可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教学方法过于多样化,使用不科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从头到尾都非常活跃,学生争着抢着回答问题,甚至在课堂上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下课了似乎还意犹未尽,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辩论,但当你要问他们这节课有何收获时,他们却一个个直摇头,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恐怕与教师的教学节奏控制不当、教法太过于多元化有关。其实,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同时,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的效率问题。
再次,教学评价的功能和内容的单一。在评价功能方面,低效的教学,往往把“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功能。在评价的内容方面,过分强调可以量化的内容,忽略了对那些难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以及师德等的评价。
四、因教师的反思意识的薄弱而低效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教学长远来说就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之上。然而,部分教师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日记等的教学感悟,其实这就主动放弃了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加强专业素养的良好机会。
1.教学前的有效设计
教学前的有效设计主要是针对实践中因课前准备不足的现状而采取的对策。第一,备教材,教师应该深钻教材,除了表面的知识要点外还要有所延伸,包括了解知识点的人文价值和情感价值。第二,在备学生方面,教师需要反复揣摩学生的现状,包括能力基础、知识基础、兴趣倾向、情感倾向、学习态度情绪和班级的不同特点等等。只有这样,讲课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使教案变活,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2.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在教学目标方面。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取得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关键。
2)在课堂提问方面。教师应该讲究教学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做到:精心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目的性;难度要适宜,注意科学性;循序渐进,注意启发性;新颖别致,激发学习兴趣;还需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有鼓励性。
3)在教学方法上。教法要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学法既是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协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方法。
4)在教学评价上。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与企业生产的效率效益标准不同。不能认为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学的多的知识就是有效,更加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评价包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不应该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应该发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应该把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充分释放评价的教育功能。
3.教学后的有效反思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种反思意识,适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适应学生需求对其自身的素质技能。可以这样说,有效教学亦是一种反思性教学。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单文经著《教学引论》,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3]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