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知理念 打造张力课堂
2014-10-13吴冬梅
吴冬梅
[摘 要] 一堂课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课堂教学能在预设范围之内或之外得以不断地生成 ,课堂教学节奏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做好调整。我们所追求的张力课堂,应该是学生个体不断得到发展提高的舞台,洋溢着学生学习活力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理念 张力
长期以来,我们很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指向的是书本知识,教学环节也是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因此,我们的课堂就脱离了现实,缺乏了弹性,失去了活力。久而久之,这样的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完整的生活需要和多层面的发展需要。一堂课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课堂教学能在预设范围之内或之外得以不断地生成 ,课堂教学节奏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做好调整,使课堂更富有弹性和可塑性。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富张力呢?结合行知教育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链接生活,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多彩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大型的语文书,它丰富多彩,语文的学习背景也是海阔天空的。语文学习只有链接到生活,才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1.从生活中发掘语文资源
生活中,我们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提高理解文本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章人物形象,从而学习语文;此外,“书报杂志”、“电视网络”,甚至如最不起眼的“使用说明书”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资源,引用到课堂中来……此时,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封闭在书本里,不再禁锢在屋子里,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从封闭逐步走向了开放。语文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活泼起来,这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语文与生活同在”。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训练语文能力
事实证明,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不仅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教学《留言条》这一内容,如果我们一味地拿着教材上的例子讲留言条的格式和作用,学生就会听得乏味,而且不久就会对这一内容生疏。真正的语文课堂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使学生习得生活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的语文课应该走进生活,为生活服务,也应该处处运用生活来促进语文学习,不断滋养语文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会更精彩,学到的语文知识也会更丰富。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勾连生活实际,先回忆在亲人、朋友不在家的情况下,有没有给他们留过言或写过纸条子。然后出示教材上的例子,从而了解书写格式。在这基础上,教师重新创设一个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帮忙写留言条。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同学之间经常性使用留言条。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学生也会真切地感受到留言条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像这样,语文课堂一旦链接了生活,学生就能在课堂里重温生活的味道,领略到语文课堂的真实与多彩。
二、解放学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语文课堂
陶行知先生在 “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 “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在课堂中,学生的“学”才是教学活动的目的。而教师的工作,不是教,而只是帮助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全方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运动,让学生当好主体角色,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1.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一篇课文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范例,每一次习作对于学生来说,也都是某一种文体或某一个题材的写作训练。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作为语文老师,不能机械地教教材,做一个知识的“搬运工” “二传手”。而要抓住每一次训练的机会,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运用教材时,要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深入钻研。在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默读更有助于思考”“看图记忆效果很不错”“对话提示语中有了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更生动形象了”等,就这样,教师不断地通过小结、评价、板书等方法,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法,从而逐步培养她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拥有自己的思考和个性表达
首先,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权利。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条条框框里,不要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教师应不断用生动的教学实例引导孩子懂得: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要有与众不同的思维角度与思考方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使他们获得自己独到的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认真研读文本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前因后果,这样因自发自觉主动参与而生成的教育意义与教师的生硬解释得来的结果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其次,教师要尊重他们表达个人愿望、观点与要求的权利。只有从小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说“不”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插嘴”, 允许课堂内有与众不同的声音。这样, 学生才能“敢于直言”“畅所欲言”,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创造性的收获。
三、快慢有度,根据学情调整语文课堂的节奏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流畅、精巧,过于关注教学设计以及一分钟一分钟的预设“流程”,而忽视了“学”情。这样课堂反而机械,缺乏灵动性,扼杀了一切意外的生成。这样的课堂教学节奏是教师提前预设好的,并不一定适合学生。
如果有时学生的学习没有在自己预设的路上,我们就要舍得拿出课堂宝贵的一点时间为学生停留,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一个小细节,也许就是一个意外的生成。课堂组织因此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形态就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给学生质疑文本、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许他会还给你一份意外的精彩。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易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一语带过,甚至不教。根据学情,语文课堂时而紧凑时而放慢速度,快慢有度,这才是适合学生学习的节奏,这才是学生们喜欢的节奏。
这样的张力课堂是洋溢着学生学习活力的广阔天地,更是学生个体不断得到发展提高的舞台。以行知教育理念,打造张力课堂,让我们一起走在行知路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