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014-10-11郑秀娟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读物语文教师

郑秀娟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处处留心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抓住课文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点,进行教学预设是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以读为本

(一)学生学会读书

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状态,是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愿望。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这一环节分为初读、再读、品读、熟读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基本的操作规范和要领。

1.初读。学生根据“自学导航”进行自主学习,默读思考,自学生字词,掌握课文大意和要点。引领学生批注阅读。“自学导航”的设计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目标明确,方法到位,可以检测,富有弹性。自学目标尽可能具体、量化,自学的结果能视觉化,可以检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批注什么内容,如何进行批注等;教学内容富有弹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不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关注个体发展。

2.再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呈现文章结构。画思维导图,首先要找出文章的“核心词”,放在正中间。接着,找出各段或各部分的关键词,围绕核心词构成思维导图的第二圈。然后,再围绕关键词找出各段的重点词,构成思维导图的第三圈。用图解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呈现出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3.品读。教师和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品词析句,得其精华。“多读书,少提问,少做题,少讲解”是当前主题阅读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各种形式的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读原文;教师读,学生就停;学生读,教师就停。师生配合默契,产生教学共振。通过读来咀嚼、品味语言的节奏美、情感美、神韵美。

4.熟读。也就是熟读成诵,背诵精彩片段。教师每节课都要适当设计背诵一些片段,作为积累。积累多了,在以后自己的写作中,就能运用得心应手,积累也是硬道理。

(二)用最少的问题激起“读”的最大热情

读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决定的。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如《夸父逐日》一文的问题是:“我觉得夸父有点傻,你怎样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问题是:“结合安徒生的一生,你觉得作者仅仅在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吗?他还在写谁?”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使学生关注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关注了文章的内涵和表达形式。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息息相关。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可以证明,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他担任两班的数学兼三(1)班的班主任。由于他是三(1)班的班主任,经常与三(1)班学生谈话、谈心、拉家常,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较之三(2)班学生与其关系就没那么亲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1)班数学平均成绩高出(2)班10多分,原因何在?就是师生关系的疏与密。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隐起学,则疾其师。”如何让学生能亲其师,而不隐其学呢?关键还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展,鼓励他们创新。可见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二者的关系是多么紧密。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

(一)预设悬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悬念能产生期待、产生向往。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期待与向往,就是对读物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的关注,对故事人物的命运的关切。从而产生对读物的强烈阅读愿望和期盼,这种愿望,这种期盼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在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检查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此时我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阅读期待,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可以激发学生对读物的更强烈阅读愿望,这种期盼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

(二)预设争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正为预设争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了可能。如教学《假设没有灰尘》一课文时,课前预习时我放手让学生提出与教师、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质疑。通过讲解学习,《假如没有灰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讨论灰尘的功与过,从而更多地了解灰尘,增加学习兴趣。

(三)预设表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表演欲是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利用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搭起一个表演学习成果的舞台,享受成功的喜悦、由成功而产生心理的一种满足感这又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运用分角色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扮演剧中动物、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竞赛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在生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本剧的感悟品味,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角色扮演充分表现出来,让文本在愉悦的实践活动中悄无声息地进入学生的心里,努力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景。当听到教师宣布要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时,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要上台扮演剧中的角色。为了满足大家的表演欲望,我让学生自选角色、自由组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排练。然后推选出两组学生参加课本剧表演比赛,教师和全体学生既当观众又当评委,表演出色的个人将获得“最佳表演奖”和“最有创意奖”。通过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实践证明,表演为学生搭起一个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创造生命的精彩,品尝成功的喜悦的舞台,为群体阅读兴趣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这种表演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读物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