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语文魅力 打造多彩课堂
2014-10-11朱从喜
朱从喜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张嘴、一本书、一根粉笔打天下,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效率低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喜欢上了语文,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喜欢上语文呢?这就要充分彰显语文课的魅力,让语文四射的魅力感染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之”“好之”的状态下爱上语文,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达成全面育人的目标。
一、展示语文自身的魅力
语文的魅力,首先是汉字的魅力。我们的祖先为了表情达意,创造的汉字是何等富有智慧。例如,“上”与“下”字,“一”在上即为“上”;“一”在下,即为“下”,用这种方法创造的汉字叫“指示字”。还有“休”,人靠在一棵树上,不就是“休息”了吗?这叫“会意字”。汉字的创造过程不但富有智慧,而且富有审美价值,端详这个“哭”,越看越像一个人咧着大嘴,双泪直流,哇哇大哭。相反再看“笑”字,是不是“笑”得眉毛都成了弯月亮。教师如果这样教授汉字的音、形、意,中国汉字就不再是单单由横竖撇点这些基本笔画构成的符号,而是一个个能表情达意的鲜活生命了。
再打开语文书,看看里面的文章。有的文章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呀!朱自清的《春》,里面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小草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多么可爱呀!里面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李儿,”把花的姹紫嫣红、馥郁芬芳描写得是多么细腻传神。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之图。阅读《三峡》,就如同到三峡游玩了一趟,它把三峡四季的美景都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春冬的三峡,“清荣峻茂”,趣味无穷;夏季的三峡,“随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汹涌湍急;秋天的三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萧瑟凄凉。独坐一时,手捧一书,即可领略祖国大江南北的旖旎风光,何等惬意!有的文章就像睿智的老人,启迪我们的人生。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启迪我们人生就应像登山一样,应该不断攀登,不断追求。读汉乐府的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告诉我们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时光逝去就不再复返,所以人应该珍惜时光。
可以说,语文是异色纷显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更是启迪心灵的智者,让我们明辨是非、曲直。
二、展示教师自身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首先,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举手、投足间都要有语文教师的气质,那气质像诗人,像演员。语文教师开卷能读,提笔能写,语必动情,文必动心,旁征博引,驰骋古今。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你能恰到好处地从课外或丰富多彩的“大世界”中去“拾趣”,那么学生会期待着上语文课。
例如,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时候,除了传统上的翻译课文,理清思路,剖析主题外,我们还要适当地补充了一些课外知识,像刘禹锡的生平,《陋室铭》的创作原因,告诉学生《陋室铭》是一篇激愤之作。刘禹锡被贬郎州司马,当地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开始安排他在三间小房居住,刘禹锡不以为意,反而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山清水秀,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闻后,更加恼怒,于是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讲授这些内容,不但让学生明白了《陋室铭》的创作原因,还让学生对刘禹锡的刚正不阿,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有一定认识,让学生陶醉,获得享受,感受到心灵的冲击。
这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永远铭记,语文教师,就应该具有这样的学识魅力。
三、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传到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想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课堂上让学生自信十足。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呢?——肯定,鼓励。告诉学生“每个孩子都是天之骄子”。“上天在给你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必定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寸有所短,尺有所长”。教师,如果你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有的学生读书好,字正腔圆,感情充沛,你可以鼓励他——努力学习,你将来会成为书法家,即使有的学生学习不好,但有一颗助人为乐的热心肠,你也可以鼓励他——努力学习,踏实做人,你将来会成为爱心大使。学生带着你的鼓励,带着十足的信心,他肯定会倍感温暖而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2.课堂形式丰富多彩。语文课上,如果你讲得再声情并茂,再神采飞扬,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产生,听觉疲劳,以致注意力分散,思维凝滞,如果你开展多样的课堂形式,学生就会觉得新鲜,就会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例如,教学《安塞腰鼓》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声、光、影的交织中,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情与热烈;在教学《愚公移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揣摩过程中,加深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另外,课堂上还可以开展辩论会,例如,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时候,让学生争论:是逆境使人成才,还是顺境使人成才,学生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此外,语文课上还可以开展演讲比赛、知识抢答竞赛,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以田野为课堂给学生上课,课堂上适当的趣味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们既然选择了语文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应该用心思把语文的魅力,把自身的魅力,把课文课堂的魅力展示出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