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10-11张中钦
张中钦
对语文教学来说,语言文字的阅读与理解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关乎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因此,对于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建设者的目标来说,阅读能力是不容小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5—6年级学段对学生阅读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阅读教学。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培养阅读教学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跟做好任何事情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本人必须有阅读兴趣,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本人必须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不仅要注意阅读传统的经典作品,也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小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喜爱名著。现在的小学生多喜爱一些诸如奥特曼、蜡笔小新等影视人物,教师自己可以首先浏览一下这些内容,了解其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与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要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做学生的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然后可以慢慢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读一些其他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读物,如中国的成语故事、神话传说;还有外国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逐步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给学生更多自主的阅读空间
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阅读读物,课文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让学生齐读、自己读还是默读因人而异,不能强求。教师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读书的方式,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读完后让他们回答问题,这样更加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读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就说明了学生的进步,还可以培养学生多视角看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时,在阅读后一些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陈赓为什么要让小红军战士骑马?”“小红军战士为什么不与陈赓同行?”“小红军战士为什么不接受陈赓的青稞面?”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了文章的中心所在。教师可以加以点拨,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问题,陈赓让小红军战士骑马这个细节,说明了陈赓关心爱护战士的高贵品质。小红军战士不与陈赓同行,不接受陈赓的青稞面这个细节,说明了小红军战士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存的机会留给首长的想法,衬托出小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这样就把课文的主题思想全部理解到位了。再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教师可以组织讲故事、读书汇报、诗歌朗诵比赛、手抄报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如学完《凡卡》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想对凡卡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凡卡你真是太可怜了,九岁就做学徒,受尽折磨,我们中国的孩子都有美好的童年,我们这里吧,做快乐少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在阅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能不能独立思考问题,决定着他将来的发展。小学生也是这样,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发掘教材背后的知识,引导学生去正确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例如,在讲完《钱塘江潮》一课后,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精彩的课文内容,领略这一大自然的奇观,感叹大自然力量的神奇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造成这一奇观背后的问题,让学生去探讨奇观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其次,还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本上所选择的文章虽然是经典名篇,但是阅读的内容仅仅限于课本上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广泛地涉略课外知识,因为不少知识还是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才能获得。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显得很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认真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就要注意渗透这一能力的培养。再次,还要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掌握中心思想,怎样注意好词好句的收集与整理等等,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学方法,自己去思考探索与掌握规律,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总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力度,找好突破点,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将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