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10-11杨海红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儿歌绘本课外阅读

杨海红

阅读,从大处说,“一个多读书的人,其事业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从小处说,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一年级的新生,关于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期初,学校对一年级新生作了一次起点研究,作为语文教师,我最为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在42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会读单韵母的有38人,占总数的90.5%;会读复韵母的有18人,占总数的42.9%;会拼读音节的仅15人,占总数的35.7%。

第二份调查表是在学生学习完拼音,每日“读一首儿歌,写一句话”的阅读活动开展一周后进行的调查。这次调查共下发42份,收到39份。调查中,“您的孩子喜欢看书吗”一项,有16个学生一般,占41.0%,1个学生不喜欢,占2.6%;“您的孩子写一句话有困难吗”一项,12人有困难,占30.8%,其余表示没有困难。有困难的原因皆因为学生无法用书面的、明了有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39位家长都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并且愿意每天抽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

从这两份调查表看,在最初进入小学阶段的时候,会拼读音节的学生仅占35.7%,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发现,这些所谓的会拼读的学生其实对于音节的拼读并不熟练,对于阅读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对于他们来说,阅读一段文字是一项极大的工程。而开掘这项大工程的引导者无疑就是我们教师。

从第二份调查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在开展一段时间的家校沟通后,家长对于课外阅读是支持的,但也发现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距。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待于教师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下面,我想对于如何与家长达成共识,然后具体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梯度展开,逐步深入阅读,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家校沟通,达成共识

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是不可割裂开来看的。教育学一再强调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连续上,也表现在空间的连续上。因此,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校是否能达成共识,对于学生起步阅读是否能走好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开学初,我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一同探讨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目的在于获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在此基础上,再多次以书信的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内容涉及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情况的反馈,阅读情况的调查等。这样多方位交流,弥补了一些家长“有心无力”而无从下手的尴尬,督促了一部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家长,也能汲取到一些有想法、有方法的家长的智慧,并且,对于学生在家阅读情况也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

有一位家长在给我的回信中这样写道:“转眼间,孩子在你们带领教育下,逐步适应了小学阶段一年级的新生活。从幼儿园跨入小学,家长难免怀有几分焦虑,几个月下来,看到你们为每个孩子与家长沟通,一次次家长会,一条条短信,随时关心,给孩子个别教育,终于让他们从不同的起点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我们家长的心,踏实了不少……”

二、循序渐进,广泛阅读

学生刚学会拼音的时候,我觉得读一些简单的儿歌比较适合他们,因为儿歌只几句话,读来不会太过费心、费时,加上儿歌读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这样就不会使其因为困难、乏味而丧失阅读的兴趣。

在最初的阅读中,我总觉得兴趣是最为重要的,这对于学生今后的阅读之旅是否能走好、走远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绘本阅读也应逐步开展。好的绘本,学生看着看着便能明了其中的故事,它是赏心悦目的。优秀的绘本很多,但一开始选择的绘本是很重要,过于长的或者有深度的学生会因为读不懂,或没兴趣而拒绝。因此,我所选择的绘本往往语言比较简洁,学生读读看看便能明了,甚至一下就能记住的。然后在共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看、听,还应和学生适当交流,使他们在观察中不断地展开想象,潜移默化中进行推理,遐想故事的发展。其实,绘本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媒介,它更是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催化剂。

在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后,我开始适当推荐一些有意思的儿歌,我们一起读,感受诗歌独有的韵味,我们一起模仿着写,享受成为小诗人的愉悦。

在学生逐渐被文字吸引后,20分钟的小说阅读的时间,便成为我们每日最为惬意的时候。教师念,学生听,一章讲完留几分钟谈谈自己的兴趣点。这时,往往是学生最轻松自在的时候,他们沉浸其中,与小说里一切有生命的人物同悲共喜。

起步的阅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任何跳跃式的、激进式的阅读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三、及时反馈,促进阅读

如果只重视阅读,而轻视了反馈,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没有真正喜欢上阅读,或缺少持久性的学生不能长期坚持,更谈不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养成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在阅读《365夜儿歌》的时候,让学生每天读背一首儿歌,并鼓励他们写上了一句话的感受。每个星期,我们都会举行一次朗读背诵表演,交流感受。这种定时的交流分享能让学生品尝到阅读和写话的乐趣,为今后有步骤地开展阅读与写话训练打下基础。

诸如此类的做法还有很多,学习了诗歌,我们模仿创作;看了绘本,我们交流想法;读了小说,我们续编故事……写与读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一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在写的过程中享受着成功。

当一句句、一首首、一篇篇的小文章被打印成铅字,发放到每位学生、每个家长的手中时,父母欣喜孩子的成长,从而更为重视,学生因多方的肯定而愿意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

四、固定时间,确保阅读

最初的阅读需要有固定的时间,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一定的阅读氛围,并且这样的保障应该是长时间坚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去读,变被动阅读为一定习惯。因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人的引导与环境与否,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考虑着如何为学生创设环境,固定时间,确保学生每日的阅读。早上,在晨会之前有很长一段早读时间,下午上课之前,也有半小时的午读时间,课上先完成作业的学生有一小段自主安排的时间。

一进入一年级,我就将这“三段”时间定为阅读时间,并且雷打不动。学生一到校,交了作业便是阅读,早来的早开始,晚来的晚开始。中午12点半准时开始各类型的阅读。课堂上做完作业只做一件事——阅读。一开始是教师带着阅读,而后慢慢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性阅读。

我总觉得,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任何规矩还没有形成,此时,你对他们的任何要求他们都会欣然接受,都会觉得理所当然。因此,这段时间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

当然,在校让学生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比如,阅读做到安静;多多表扬优秀的学生,暗示其他学生该如何做;静心和学生一起阅读;闲暇间和孩子谈谈阅读……

总之,低年级的学生可塑性是极强的,教师的引导与坚持是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保障。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儿歌绘本课外阅读
绘本
绘本
绘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七月的儿歌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