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2014-10-11侯梅英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疑问思考思维能力

侯梅英

摘要: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其智力活动呈现的主要形式,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需要教师为其营建必要的训练氛围等。另一方面,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大胆设疑,勇于解疑,独立解疑和协作解疑的品质和能力。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思维能力 情景氛围 思考 疑问

在数学教学中,如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新课标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此可见,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训过程,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培养和训练。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多年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如何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

一、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所谓的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教学中的一系列概念和原理等,因为小学数学的组成主要是由相关的很多原理公式和概念定义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类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的知识结构。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尤其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他们如果能将这些概念、原理、定义、公式等牢记并能灵活且熟练地应用,举一反三,日后学生才会有较深或更深的造诣。反之,如果学生基础不扎实,对概念原理之类的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知其一,不求甚解。那么只是被动式的教学和填鸭式的学习。这必然会影响和延缓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所以要想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首当其冲的是要使学生把最基本的概念、公式原理、定义等基础知识铭记于心并使其系统化和体系化。作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诱导、引导学生学会比较辨别这一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和体系,具备丰富的解题方法。如,减法就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让学生明白加减乘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让学生形成必要的、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营造充分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思维驱动需求

心理学角度上说:“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动机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证,深刻挖掘有限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自身生活需要,使其明确知识学习掌握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而激发其产生学习且学好它的思维动机。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原因:如在日常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平均分配不合理的现象,那怎么分配呢?为了根据个人付出等因素,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床厂要把生产10000个螺母的任务分别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5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3500个零件。这时把50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显然谁都认为不合理,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情景氛围,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同时又使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自然而然,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由此可知,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的前提,更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三、“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思考疑问能力

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识,学之端。”明代大学家朱熹曾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思考和疑问在治学中何等重要。那么这种“思”和“疑”落实的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不但要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而且在讲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的机会,防止学生形成被动接受学习和依赖教师的不良习惯。教师要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维,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先要明确问题的性质目的,抓住关键所在,然后进行有根据的、严密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克服盲目的尝试和猜测。同时还要运用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去思考和分析,对同一问题寻找多种途径和方法解决,使学生的思维广阔、灵活。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智力和聪慧度的集中表现,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从具体两个方面努力着手。第一个方面,即要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思维情境和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欲望和能力。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且要反复训练。从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很多,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宗师——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显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还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疑问思考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探疑,让英语阅读教学有“深度”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