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2014-10-11牛淑芳
牛淑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学生学习不积极,例如,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语文学习很枯燥等等。归结其具体原因,很多教师把高考作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认为只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行了。在现在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很多高素质人才,仅仅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备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把语文知识和能力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用新的观念进行充实,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对高中语文学科进行主动探索的关键,在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时,教师可以创设出新奇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以他们熟悉的事物进行引导,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
(一)巧置悬念,抛砖引玉
高中学生对新奇事物会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个特征进行疑问设置,在疑问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步对语文产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答疑,能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感受。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小说《失街亭》教学时,在要求学生预习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街亭未失,蜀国能够一统中原吗?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同时,结合课文中街亭已失的事实,分析当时的局势,和失去街亭后的局势变化。通过分析,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一个个疑问的引导和解决,学生逐渐对小说中的人物及其性格有了认识。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投入全部的精力进行学习,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境轻松,充满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相同的情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来体会文章中真正反映的实质。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朗读是促进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可以使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到学生作者的思想和见解。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扮演文中的各个人物角色,学生在读中加入了人物的语气和情感。随着朗读的进行,学生在对人物性格和剧情有了充分的认识。通过朗读对人物进行深刻认识,利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了解,在朗读中可以运用正确的语气,结合特定环境下的情感来进行再次朗读,能读出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一)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作为大的制定方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堂学习的内容,使进行讨论学习的内容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既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后,再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的文化入手,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在体会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利用讲座的影响力来对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语文和研究语文方面的知识进行促进;举办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不存在强迫学习的压力,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的。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能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特殊情感,使他们更喜欢和更深入地研究语文知识,主动积极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进行教材设置和重组,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具备把教材顺序和内容打乱重组的能力,使制定的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教学《促织》一课时,我让学生对这个文章的结尾进行讨论,一些学生认为最后的结尾是喜剧,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属于过度夸张;而一些学生认为,作者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渴望获得美好生活的愿望使他在最后将悲剧转化成了喜剧,能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想法。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反映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有了初步探索的意识。在讨论过程中,对于大胆说出看法的学生都进行了鼓励,激励其他学生也能敢于发言,同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社会现状,再结合作者的结尾,深刻体会到作者在结尾中的妙笔。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品读,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使学生能通过运用学习到的思维来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索,促进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语文教学投入自己十分的精力,那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情绪会被教师所感染。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能从创作意图和创造原因上深入了解,结合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对语文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拓展视野,开阔思维,需要教师不断通过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自己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来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