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的培养
2014-10-11耿文志
耿文志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新教材大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培养的认识与做法。强调在转变观念、推进教学创新、营造课堂氛围中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
关键词: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在新一轮课堂改革中,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主战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师的观念、方法的改变,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效果如何,和学生对这堂课的感觉很有关系。培养兴趣,树立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笔者现结合设计课时和上课表现谈点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兴趣的升华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教师观念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观念中,重新审视课堂中生命的律动,主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转变,确立教师和学生是民主、平等的关系,从而达到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英语教学应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全方位培养兴趣,突出自身教学特色。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形成了“培养兴趣、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时要以新鲜的面孔示人,引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教学始终采用单调、刻板的教学形式,时常机械地重复固有的教学程序,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教师自己也会产生一种厌恶感,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谈得上有明显的效果呢?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新鲜”的教学气氛围,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习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学生会有新鲜感,让学生有一点儿新鲜感,要求教师要善于“吸引”学生的目光,有时甚至还要适当玩一点儿花样,以吸引学生。
我在教学Mid-Autumn Festival这一课时,先上网查找了许多相关的诗、歌、词的英语版本和精美的欣赏图片,当学生看到这些时,不由地来了兴致,热情高涨。
三、教师要营造课堂轻松的气氛感,引起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点儿轻松感,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我常用以下几种:
1.目标导向:根据教材的要求,点拨关键语。
2.表情导向: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引发兴趣。
3.走动指点:要考虑个别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实行正确指导答疑解惑。
4.幽默话语:在课堂中运用师生互动关系,在交谈时用幽默的话语,促进学生快乐沟通思想。
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采用,都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在一节课中,我有时会故意重复学生的某个错句,以期学生自我纠正和活跃气氛。
有一次,A学生说:I'm short.B学生说:I'm shorter than her.C学生说:I'm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其实C生最高,我瞪大吃惊的眼睛反问道:Are you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学生大笑,该生也忙笑着纠正道I'm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四、设计的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备自己、备教材、备学生,设计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效应。因为每个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有积极向上的念头。
所以,教师要倡导任务型教学,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方式进行。使学生在贴近生活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对教材产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堂教学要尽量给学生以成就感,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当学生取得一点儿成绩、取得一点儿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一声Great!一个惊喜的表情,一句Listen care fully,he is showing us his great idea.都能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人在受到激励和赞许的时候,往往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学生更是这样。
综上,课堂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及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交往、活动的场所,教师应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提供相互学习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加以指导,使自己真正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与学生一同发展。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