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2014-10-11曾以中
曾以中
摘要:语文积淀着人类文化的精华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心理,文化的瑰宝。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材蕴涵道德情感教育,融合审美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关键词:创造美 挑战困难 钻研 培养
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语文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就像一座宏伟的民族文化博物馆,里面陈列了各个历史阶段留下的宝贵文物。大禹治水的伟业,愚公移山的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辨,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打开语文教材,掀起语言符号的帷幕,跃入你眼帘的是座座历史丰碑,巍巍民族精神……何等的光彩夺目,何等的感人肺腑!这些民族语言文字如同文物、化石,是无价之宝,是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健全高尚人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一、语文教材蕴涵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是学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内涵之一。它包括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者,文之经”,“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可见,情感是道德的内驱力,催化剂,它可以推动学生去克服困难,形成健全的人格。
民族语言是维系民族精神的生命线。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本文激发起学生对民族语言的珍爱,倾注对祖国深沉热烈的情感。屈原的忧愁幽思、忧国忧民,可与日月争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可激励数代后人;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响彻中华大地……名人志士的健全人格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豁达的人生态度,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高尚的道德幸福观都是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不能由于对思想教育的狭隘理解而使教材中这些绝好的素质教育内容流失。教师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形象灵活地表达出来,能把坚定与动摇、倔强与脆弱、高昂与低沉、稳定与轻佻、美丽与丑陋、高尚与卑鄙、欢乐与悲哀等复杂的感情,有爱有憎地表现出来。能使学生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地步,能使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共鸣。
二、语文教材融合学生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语文教育要密切结合教材中关于自然美的描写,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进行联想,加深对课文语言美的理解力,同时提高运用语言表现自然美的能力。教师要像叶圣陶说的那样,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发现“宝石”,“增添赏美的兴趣”,扩大眼光,充实经验,使“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
朱自清的《春》,春花朵朵,如珠似星;春风缕缕,歌声缭绕;春雨绵绵,草儿青亮。学生可以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去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品评作者的语言美、形象美,和作者一起“受用这无边的春色”。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学生在显性的自然美的创造中,体味到诗人献身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曹操《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一描写,气势磅礴,笔调恢宏,不仅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还可让学生观赏宏观世界的运动美。
语文教材把学生带到大语文教育中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理想,激发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作品的情感去熏陶学生,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娓娓动听的引导、相得益彰的图画、锦上添花的配乐,使学生体会文中那细腻感人之处,以填补讲解语言难以穷尽的空白,在不断感悟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语文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极大的兴趣,更对他们的心理成长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敢于创造困难、挑战困难的勇气。例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这种进步人生观是教师因势利导进行人生观教育的绝好教材,而作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豁达的人生态度,更应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应具有而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渗透的品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思想将带领学生走进健康心理的广阔天地。人的一生有时处于顺境,有时又遇逆境,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压力,却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挫折感,这时,教师应借助语文教材的教学,让学生相信困难和挫折的出现是对自己的锤炼,并以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
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要让学生与教材充分交流,学生要走进教材,融入教材。而我们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言论,要激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这一点应从减轻学生阅读的心理压力,提高感悟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我们还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铒,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是艺术、思想的结晶,从而萌发“我要学习”的欲望。
语文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积淀着人类文化的精华,也积淀着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传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未来将是人才竞争的全新时代,思想观点创新、知识技术创新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潜心钻研,开拓创新,为祖国的辉煌明天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责编 金 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