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2014-10-11杨红媛
杨红媛
生本教育体系下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个体进行前置性小研究后,在小组里面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思想,分享自己的发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尝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管是“三三六”教学模式,还是“271”教学模式,最终体现的是“生本思想”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但是,笔者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尝试中却发现,在一堂数学课上,当教师自信满满地参加到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互相推诿。即使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也是逻辑混乱,表达不清,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学生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面对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状况,我感觉很茫然,如何真正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不让新教法流于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再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让学生进行真合作才是生本思想的真正体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展合理的分工,并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更重要的是要设置导学案的内容、制定小组评价机制。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要过关,对课堂要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通过成果展示、过程、感受交流等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合作学习。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对合作学习有重大意义。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做一个旁观者,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教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失败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压抑了学生的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全新教学方式的运用则更能体现生本思想,它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训练。每一个人包括教师在内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教师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才能成就。
二、利用“学案导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生本课堂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引导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读”——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感知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呢?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阅读证明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证明过程中如何做的辅助线?(2)∽△ABC的依据是什么?(3)≌△ABC的依据是什么?(4)为什么证明了∽△ABC,和≌△ABC就能证明出△ABC∽△ABC?依据什么?由于“导读”策划明确,步骤清晰,学生参与度高,准备充分,较难的证明过程进展顺利,课后检测效果显著。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挖掘潜能,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反馈这样上课“有劲”,不敢也无暇开小差。课后掩卷反思,“导读”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尚显粗糙,但却坚定了我继续尝试的信念。
2.“导问”——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探求本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呢?例如,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顶点P的横坐标是4,图象交x轴于点A(m,0)和点B,且m>4,那么AB的长是多少?本题是一道抽象函数问题,对刚学函数的学生来说的确有难度,但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下面是学生的四种答案:生A:4+m;生B:m;生C:2m-8;生D:8-2m。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没有立即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让学生一起回顾课本中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定义对四种解答进行质疑、提问。通过课堂互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每个人都经过深思熟虑来回答问题,从而激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并且被他们一一破解,最后达成共识。“生c”是正确的解答。一方面学生轻松掌握了这一难点,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善于质疑对理解问题本质至关重要。
3.“导思”——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完善思维。例如,由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尝试用三边对应成比例的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你的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不断创新。
三、梳理反思,形成知识线、最终形成知识网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编制出知识网络,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等,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这一环节既要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又要和前面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总结,我们可以称其为小总结和大总结,这样学完一章后知识网络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小组,关注并参与学生合作小组活动的进行,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均能得到发展。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