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2014-10-11王莉娜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表现力创造力美的

王莉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中日益深入。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改革创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主要造型艺术语言为学科结构,以人文熏陶为依托,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的特色。《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新课标都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教学理念。那么,新美术教学如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呢?笔者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挖掘美术学科的素质教育因素

从素质教育角度看,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素质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美术能力是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这主要体现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上。学生通过对美的感受、鉴赏,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头脑中的创作素材,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对其今后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笔者认为,在美术素质中,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这四方面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感受力、鉴赏力的提高促进了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而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使感受鉴赏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不是健全的发展方式。在这四种能力中,创造力是较高的要求。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是人们运用智力,通过在现实生活中从未出现过的生产活动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社会需要,一是从未出现过的。创造力的发展要以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为基础。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对艺术创作曾有过精辟的阐述,他认为进步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精熟的技巧这三者是创作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也正说明了通过感受鉴赏而形成的审美意识、思想人格及艺术的表现实践活动对创造力的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走出课堂教学的几种误区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评定一幅画好不好的标准是画得像不像。如果学生的作品与原作不像,这节美术课就是失败的。这样的评价标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我们要摆脱这样的观念,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如在教授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游戏——鸟》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鸟,不能重复。这样就使学生发挥潜能,积极探索,求新求异,激发了创新意识和好胜心。学生都非常热情,发挥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突破惯性思维,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那些希望有所创新,却找不到方向的学生,往往是听之任之,使这些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创新不一定是要创作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作品,将一些现有的作品做恰当的改变,同样是一种创新。

如在教授美术教材第九册《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克服教学中急于求成及单纯侧重某一方面能力培养等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做法

小学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学知识、长能力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由此可见,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生的发展又是渐进性的,同时也是阶段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发展的过程。首先,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标准。如在上欣赏课时,对于一些中西方古代作品,假如教师不考虑作品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距,未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初步了解,未对当时社会背景材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而急于进行不切实际的欣赏,学生不可能感受到艺术作品的价值,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不能真正被艺术作品所感染。长此下去,甚至会产生负效应。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具有阶段性,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既有量的渐进,又有质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内容、研究教法、设计提问时要考虑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客观定位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正如摘苹果一样,苹果位置太高,会失去信心;太矮又会失去兴趣。要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跳一跳,摘得到果实”,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获得发展。

(四)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体现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作业,教师不能只是从专业角度上审核,更应该从作业深层次蕴含的因素考虑。学生作品的成功与否,不能只是用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进行横向的比较,而是要看其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注意与其原来的作品做比较。尤其是在评价那些后进生的作品时,更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从而能够进行鼓励与赞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自己的作业水平。

当学生的作品质量有了一定提高的时候,我就会对他们的进步进行公开表扬,赞赏他们的努力,使全班学生都为他们感到高兴,并且鼓励他们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探索表现美的方式。

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体现了人文关怀。教师要用美的法则、规律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探讨找出作品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从而完善作品,让作品更加完美。

以上是本人对教研工作中有关加强课堂教学的一点浅显的体会。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种变革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急需变革。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实践、反思,为小学美术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表现力创造力美的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好美的雾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