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画图价值 优化思维品质

2014-10-11孙国平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画图数形解决问题

孙国平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用多种画图形式来解决问题,体验画图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领会画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象,如:

现象一: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画图,“画图”的策略意识较弱。

现象二: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8米,在它的四周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不少学生解这道题时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想不到借助画图来思考。

现象三:在一次期末调研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堆煤,如果乙堆增加60吨,就与甲堆同样多;如果甲堆增加150吨,就等于乙堆煤质量的3倍。那么甲堆煤重多少吨?乙堆煤重多少吨?阅卷中,正确率特别低,如果学生根据题意用图表示出来:

答案很容易就出来了,乙堆(60+150)÷2=105吨,甲堆105+60=165吨。在试卷分析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将“文字译成图”。

上述现象的产生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思考一:教材编排上是否忽略了对学生画图意识的培养?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呈现方式。从上述现象中可以看到学生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淡薄,虽然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才正式学习画图策略,但学生对图的感悟绝不是仅仅靠一节课的培养就能获得的,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顾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教材对于画图策略是有系统设计的,在不同的阶段画图策略所承载的任务有所不同。

一年级(上册)解决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教材多次呈现了类似下面的图示,要求学生从图中找出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一年级(下册)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教材出示花片图表示两数之间的相差关系:

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教材出现直条图清晰地揭示了一倍与几倍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材借助图片及线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利用“形”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如通过作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集合图、数轴等,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概念,从而使问题简明直观,甚至一些较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从这方面来看,在数形结合思想下形成的图示其实是学生学习画图策略的潜在积累,是培养画图意识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够为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做好强有力的铺垫工作。教材对于画图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一到十二册书本上,各种图示一直相伴,但其呈现的形态不尽相同,仔细分析,教材的安排确实独具匠心,引领学生从“给予”走向“需求”。

思考二:为什么学生不愿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为什么学生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往往想不到用画图来帮助自己思考呢?主要原因如下:1.画图太麻烦;2.想不到画图;3.不会画。

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画图,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体验到画图策略的价值。在画图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对学生画的图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画得直不直、分得匀不匀、涂得……试想一下这是不是有点过分注重形式,而偏离了数学的学科本意。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解题中画图要用尺之类,增加的是画图的烦和难,学生是把图画漂亮了,三角板、圆规也用上了,但画图解题的意识却被削弱了。多数时候学生希望通过图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画草图就行了。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画图太麻烦了。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往往更多地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借助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与讲解,但事实上部分学生无法清楚地表达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这就是一个画图的好时机。教师要做好画图的引领工作,使学生意识到画图的价值。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使用画图策略的时机非常关键,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到需求,才能自觉运用画图策略。这种需求要落实于每一节有机会的课堂,要在学生的困难之处、疑惑之处话需求。

思考三:教学中怎样凸显“画图”的价值?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为什么需要画图?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教师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示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在低年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只限于指导学生摆小棒,而要为后续画图教学做好准备,要变“教师摆”到“学生自己来画”,从而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在12-9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往往会给自己和学生都准备一套小棒,然后通过具体的操作来突出算理。通过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显然是正确的,但通过这一活动后,教师可以把摆图的过程迁移到让学生画图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不是非得靠摆实物,通过画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而且画来得更简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画图的作用,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让学生了解各种图承载的功能,并适时指导学生从画正规的图向画草图转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在安排上显得比较分散,安排在各年级中,与其他教学内容适当配合。如,二年级学习“表内乘法”后,安排了利用实物与线段结合的图形解决倍数问题的实际问题;五年级学习“分数加减法”后,安排了利用矩形图解决以分数加减法为主要内容的实际问题;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后,安排了利用线段图解决以“分数乘除法”为主要内容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图示,如线段图、统计图、几何平面图等等,教师除了让学生体会各种图所承载的功能以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图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载体,也是一种思考方法。如果能简洁明了地让学生画出图,并能很快给问题解决提供帮助,那么这个图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画图意识,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画图的价值,想画和要画;其次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让学生会画图,提高画图的能力,作为策略教学关键还要让学生知画,学会辨别选用策略,达到准确灵活地使用,促进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与成就感,增进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

◇责任编辑:张 莹◇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用多种画图形式来解决问题,体验画图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领会画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象,如:

现象一: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画图,“画图”的策略意识较弱。

现象二: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8米,在它的四周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不少学生解这道题时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想不到借助画图来思考。

现象三:在一次期末调研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堆煤,如果乙堆增加60吨,就与甲堆同样多;如果甲堆增加150吨,就等于乙堆煤质量的3倍。那么甲堆煤重多少吨?乙堆煤重多少吨?阅卷中,正确率特别低,如果学生根据题意用图表示出来:

答案很容易就出来了,乙堆(60+150)÷2=105吨,甲堆105+60=165吨。在试卷分析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将“文字译成图”。

上述现象的产生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思考一:教材编排上是否忽略了对学生画图意识的培养?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呈现方式。从上述现象中可以看到学生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淡薄,虽然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才正式学习画图策略,但学生对图的感悟绝不是仅仅靠一节课的培养就能获得的,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顾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教材对于画图策略是有系统设计的,在不同的阶段画图策略所承载的任务有所不同。

一年级(上册)解决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教材多次呈现了类似下面的图示,要求学生从图中找出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一年级(下册)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教材出示花片图表示两数之间的相差关系:

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教材出现直条图清晰地揭示了一倍与几倍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材借助图片及线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利用“形”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如通过作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集合图、数轴等,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概念,从而使问题简明直观,甚至一些较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从这方面来看,在数形结合思想下形成的图示其实是学生学习画图策略的潜在积累,是培养画图意识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够为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做好强有力的铺垫工作。教材对于画图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一到十二册书本上,各种图示一直相伴,但其呈现的形态不尽相同,仔细分析,教材的安排确实独具匠心,引领学生从“给予”走向“需求”。

思考二:为什么学生不愿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为什么学生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往往想不到用画图来帮助自己思考呢?主要原因如下:1.画图太麻烦;2.想不到画图;3.不会画。

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画图,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体验到画图策略的价值。在画图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对学生画的图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画得直不直、分得匀不匀、涂得……试想一下这是不是有点过分注重形式,而偏离了数学的学科本意。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解题中画图要用尺之类,增加的是画图的烦和难,学生是把图画漂亮了,三角板、圆规也用上了,但画图解题的意识却被削弱了。多数时候学生希望通过图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画草图就行了。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画图太麻烦了。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往往更多地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借助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与讲解,但事实上部分学生无法清楚地表达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这就是一个画图的好时机。教师要做好画图的引领工作,使学生意识到画图的价值。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使用画图策略的时机非常关键,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到需求,才能自觉运用画图策略。这种需求要落实于每一节有机会的课堂,要在学生的困难之处、疑惑之处话需求。

思考三:教学中怎样凸显“画图”的价值?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为什么需要画图?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教师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示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在低年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只限于指导学生摆小棒,而要为后续画图教学做好准备,要变“教师摆”到“学生自己来画”,从而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在12-9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往往会给自己和学生都准备一套小棒,然后通过具体的操作来突出算理。通过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显然是正确的,但通过这一活动后,教师可以把摆图的过程迁移到让学生画图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不是非得靠摆实物,通过画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而且画来得更简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画图的作用,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让学生了解各种图承载的功能,并适时指导学生从画正规的图向画草图转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在安排上显得比较分散,安排在各年级中,与其他教学内容适当配合。如,二年级学习“表内乘法”后,安排了利用实物与线段结合的图形解决倍数问题的实际问题;五年级学习“分数加减法”后,安排了利用矩形图解决以分数加减法为主要内容的实际问题;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后,安排了利用线段图解决以“分数乘除法”为主要内容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图示,如线段图、统计图、几何平面图等等,教师除了让学生体会各种图所承载的功能以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图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载体,也是一种思考方法。如果能简洁明了地让学生画出图,并能很快给问题解决提供帮助,那么这个图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画图意识,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画图的价值,想画和要画;其次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让学生会画图,提高画图的能力,作为策略教学关键还要让学生知画,学会辨别选用策略,达到准确灵活地使用,促进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与成就感,增进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

◇责任编辑:张 莹◇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用多种画图形式来解决问题,体验画图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领会画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象,如:

现象一: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画图,“画图”的策略意识较弱。

现象二: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8米,在它的四周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不少学生解这道题时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想不到借助画图来思考。

现象三:在一次期末调研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堆煤,如果乙堆增加60吨,就与甲堆同样多;如果甲堆增加150吨,就等于乙堆煤质量的3倍。那么甲堆煤重多少吨?乙堆煤重多少吨?阅卷中,正确率特别低,如果学生根据题意用图表示出来:

答案很容易就出来了,乙堆(60+150)÷2=105吨,甲堆105+60=165吨。在试卷分析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将“文字译成图”。

上述现象的产生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思考一:教材编排上是否忽略了对学生画图意识的培养?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呈现方式。从上述现象中可以看到学生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淡薄,虽然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才正式学习画图策略,但学生对图的感悟绝不是仅仅靠一节课的培养就能获得的,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顾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教材对于画图策略是有系统设计的,在不同的阶段画图策略所承载的任务有所不同。

一年级(上册)解决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教材多次呈现了类似下面的图示,要求学生从图中找出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一年级(下册)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教材出示花片图表示两数之间的相差关系:

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教材出现直条图清晰地揭示了一倍与几倍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材借助图片及线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利用“形”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如通过作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集合图、数轴等,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概念,从而使问题简明直观,甚至一些较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从这方面来看,在数形结合思想下形成的图示其实是学生学习画图策略的潜在积累,是培养画图意识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够为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做好强有力的铺垫工作。教材对于画图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一到十二册书本上,各种图示一直相伴,但其呈现的形态不尽相同,仔细分析,教材的安排确实独具匠心,引领学生从“给予”走向“需求”。

思考二:为什么学生不愿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为什么学生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往往想不到用画图来帮助自己思考呢?主要原因如下:1.画图太麻烦;2.想不到画图;3.不会画。

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画图,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体验到画图策略的价值。在画图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对学生画的图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画得直不直、分得匀不匀、涂得……试想一下这是不是有点过分注重形式,而偏离了数学的学科本意。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解题中画图要用尺之类,增加的是画图的烦和难,学生是把图画漂亮了,三角板、圆规也用上了,但画图解题的意识却被削弱了。多数时候学生希望通过图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画草图就行了。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画图太麻烦了。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往往更多地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借助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与讲解,但事实上部分学生无法清楚地表达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这就是一个画图的好时机。教师要做好画图的引领工作,使学生意识到画图的价值。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使用画图策略的时机非常关键,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到需求,才能自觉运用画图策略。这种需求要落实于每一节有机会的课堂,要在学生的困难之处、疑惑之处话需求。

思考三:教学中怎样凸显“画图”的价值?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为什么需要画图?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教师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示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在低年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只限于指导学生摆小棒,而要为后续画图教学做好准备,要变“教师摆”到“学生自己来画”,从而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在12-9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往往会给自己和学生都准备一套小棒,然后通过具体的操作来突出算理。通过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显然是正确的,但通过这一活动后,教师可以把摆图的过程迁移到让学生画图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不是非得靠摆实物,通过画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而且画来得更简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画图的作用,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让学生了解各种图承载的功能,并适时指导学生从画正规的图向画草图转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在安排上显得比较分散,安排在各年级中,与其他教学内容适当配合。如,二年级学习“表内乘法”后,安排了利用实物与线段结合的图形解决倍数问题的实际问题;五年级学习“分数加减法”后,安排了利用矩形图解决以分数加减法为主要内容的实际问题;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后,安排了利用线段图解决以“分数乘除法”为主要内容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图示,如线段图、统计图、几何平面图等等,教师除了让学生体会各种图所承载的功能以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图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载体,也是一种思考方法。如果能简洁明了地让学生画出图,并能很快给问题解决提供帮助,那么这个图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画图意识,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画图的价值,想画和要画;其次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让学生会画图,提高画图的能力,作为策略教学关键还要让学生知画,学会辨别选用策略,达到准确灵活地使用,促进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与成就感,增进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

◇责任编辑:张 莹◇

猜你喜欢

画图数形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两只想打架的熊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数形结合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