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思维共振”策略

2014-10-11荀步章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共振师生交流

荀步章

什么是“思维共振”?数学课堂中的“思维共振”,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通过双边交流或多边交流,不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加工,在认知基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步调基本一致,群体思维从目标、内容到方式、方法,互启互促,思维的形式从聚合到发散,从发散到聚合,最后逐渐趋于合拍一致的思维过程。

“思维共振”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互助和人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共振”的策略,给学生提供思考、争辩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通过不断的“碰撞”、“共振”产生思维力的提升。

一、求同与求异相结合

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采用求同和求异的策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不同观点进行有效碰撞,在交流中形成知识结构,从而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求同与求异相结合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式,形成思维的张力。1.同中求异。如果知识点之间有许多相同点,就有必要找出其不同点进行比较,即求异。如,“按比例分配”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两类问题,在计算和思考方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先要求出各个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告诉分率,然后用乘法计算。2.异中求同。如果对同一知识教学进行不同变式,然后作比较,即求同。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将平行四边形变换不同的位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小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二、求顺与求逆相结合

恩格斯说:“从一个形式到另一个相反的形式的转变,并不是一种无聊的游戏,它是数学科学最有力的杠杆之一。”这里的转变,就需要运用求顺和求逆的策略,让师生、生生之间展开积极而广泛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讨论,在传递、加工数学信息的同时,促成“思维共振”。1.顺中求逆。如,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让学生换一种形式说说,但不改变原话的意思,“姐姐比妹妹大3岁”改说成:“妹妹比姐姐小3岁”。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由顺向思维到逆向思维的转变能力。2.逆中求顺。如,教学“倍的认识”时,学生在理解并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后,通过开放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对倍的概念进行“解释与应用”。先让学生拿出12个圆片,摆成两行,要求是第一行圆片是第二行的2倍、3倍、5倍、11倍,这里是逆向思维;然后再要求操作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数,学生就可以顺着想,并摆出各种结构:(1,11)(2,10)(3,9)(4,8)(6,6),这种由逆到顺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了开发,在实践中发现不同的数量关系,收集并整理信息,运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使师生思维产生“趋同”。

三、求多与求少相结合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思维,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有效运用求多与求少的教学策略,可以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抓住核心问题,让师生在交流互动中生成思维。1.多中求少。有效的设计应是少而精。教师的提问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教学“分数化有限小数”时,要紧紧围绕“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一主题,让学生反复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得到结论。问题的设计,应该由点到面进行发散,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发展和创新。2.少中求多。问题的设计还需多样化。如,计算教学不能单一化,设计口算、笔算、简算、估算和改错练习等等。解决问题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采取“以少胜多”的策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几何教学要抓住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促进知识内化。

四、求开与求合相结合

有效运用求开与求合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师生思维在发散中聚合,在聚合中发散,达到提升的目的。1.开中求合。问题设计要注意开放性,但对知识点要求不能太多,解答问题要突出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处处隐含着数学知识。一位教师运用统计的初步知识设计了一个问题,得知“百大”将于三天后倒闭停业,给学生提出了“百大”倒闭的启示,“百大”和“雄城”仅一路之隔,为什么生意却天差地别?同学们的争论结果是:客流量与顾客的多少,决定着这两大商家的命运。如何证明这一观点呢?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制作了“雄城与百大”30分钟顾客流量条形图,验证结论是正确的。2.合中求开。一个问题设计的难易度和开放度,就能决定学生思维的深度。如,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后,设计这样一道题: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个问题思维难度比较低,学生解答起来很容易。如果将问题改编为: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任意拼成一个图形,它的周长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开放度比较大,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五、求远与求近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基础之上的。有效运用求远和求近的教学策略,可以在愉悦的情境中交流探讨,促进学生多层次、全方位释疑思维的展开。1.远中求近。数学学科教学可以设计长期性的活动计划。如,安排中年级学生完成“一个月的小管家”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对一个月的家庭开支进行规划,并利用课堂进行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理财意识和统筹能力。安排高年级学生完成“我的房间,我做主”活动,根据自己房间的大小,调查自己喜爱的地砖和所需要的费用,写出实践活动的经历。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学用结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2.近中求远。数学的学习要体现它的价值,更应多关注社会和生活。如在“3·12植树节”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绿化情况,周围的植树情况,运用这些数据解答数学问题,更体现数学应用的魅力。在过“六一”儿童节时,设计“今天我当家,30元钱可买什么”活动,同学们各显身手,统筹安排,就如何用好每分钱展开交流……通过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陶冶情操,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责任编辑:张 莹◇

猜你喜欢

共振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共振的威力
同声相应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麻辣师生
捕捉牛股:均线共振
“共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