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的缠绕

2014-10-10眠生子

文艺争鸣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笔画艺术家绘画

眠生子

查阅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除了岩画与彩陶上的绘画艺术之外,二十世纪世纪四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先后在湖南长沙出土的两幅战国楚墓帛画,是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绘在丝织品上的绘画作品。1980年,在陕西省秦咸阳宫三号宫殿遗址出土了两件《车马出行图》,是考古发现最早的、绘制在宫廷墙壁上的工笔绘画艺术,也是中国的绘画艺术在秦朝就已经融入到皇室的生活空间里的佐证。

中国绘画史是几千年形成的线性、辉煌的历史,从大量的存世作品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卓越奉献的角度审视其艺术价值,真可谓叹为观止!无论从绘画的材料还是形式语言以及关注问题的角度方面,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和意义。不愧为无可非议的、并以独特的绘画样式傲然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的“中国化”艺术。岩画和彩陶上的绘画作品的内容,大多是反映宗教、神灵、神话、狩猎、捕鱼等等,其实质仅限于对生、死和活着的过程关注和记录。随着出土壁画的增多,从战国开始一直到元朝的墓室壁画除了岩画所表现的内容外,反映贵族和皇室生活、帝王的出行与归来、军队与战争、服装、发式、生活用品、生活习惯等等的内容也相继出现,有很多壁画在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没有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时代,这些记录生活的绘画作品,确实为研究历史、考证历代的生活和社会现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方绘画艺术从洞窟壁画开始,也同样有着悠久与辉煌的历史。以考古发现为例,西方的绘画历史要比我国的绘画历史早很多。从类似于平面化的史前绘画、中世纪宗教和记录生活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具象写实绘画、印象派面对大自然与生活的“写真”、后期印象主义的表现性与抽象的语言形态,一直到观念的阐释、嫁接、组合的后现代绘画艺术,都是以其明显的时代的特征和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构造出人类历史的奇迹,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西方的绘画艺术的历史,是在大的时代“纬线”上产生、变革与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数字信息时代等西方绘画作品中,都不难发现时代精神的印记。

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出现的1874年首次印象派画展,确实可以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的暴动!是对传统艺术的背叛、是一种反抗的力量与勇气。西方绘画艺术在“现代精神”的导引下,“个人主义”精神在后期“印象派”的作品中充分地得以体现。现代艺术家所创作的大量绘画作品,以张扬鲜明的个性、颠覆传统形式语言的表现方式,改变了西方绘画的历史,构造出一个崭新的、与时代同步、多元的精神世界。与现代艺术几乎是同时期出现、超越时代的后现代艺术萌芽很自然地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进入到关注过去、当下与未来之间内在的新的时间联系、种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溶、和谐、全球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新的时代问题。受“后现代精神”影响,艺术家们肩负着历史和社会责任,以挑战传统造型及权威的形式语言和样式,强化多样性、非同一性和不确定性的观念组合,凭借观念的智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而汇集起来的力量,创作出大量的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普遍意义的作品,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创造、成就和奉献价值。

在我国大量传世的工笔绘画作品中,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以记录生活的方式而绘制的工笔人物画长卷《韩熙载夜宴图》,对贵族生活、室内环境、乐师、侍女、随从、生活用品以及贵族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进行了细致的刻化。韩熙载多次出现在这幅长卷中的表现方式,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创举,也为近现代出现的连续画面的艺术作品奠定了不可否定的基础。无论从人物造型、色彩、画面结构等技术层面,还是从关注问题的角度,这件农耕时代的作品与中国当代工笔绘画艺术相比较,从形式到内容,不仅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前无古人的历史先河,而且成为中国工笔画家至今都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作。

21世纪的全国第八届中国工笔画展、首届现代工笔画展获奖作品与一千多年前的《韩熙载夜宴图》相比较,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没有任何突破,而且在作品的内容方面仅仅是对花草树木、河流山川、动物、家禽、鱼类、建筑和人的形象及生活状态的记录。唯一能发现时代特征的地方,仅仅是从服装、发式、生活用品用具、饰品、交通工具和建筑等客观存在的一些物体上,获取到有限的时代信息。在当代的中国工笔画作品中,见不到形式语言的探索,也不见反对艺术语言的纯化、观念的嫁接或组合,所能见到的只有中国工笔画的元语言和一直没有变化的关注角度,这种谨小慎微地维护着已经有十几个世纪的“本土化”的创作模式,是继承传统?还是弘扬国粹?

关注角度和技术层面都无法和《韩熙载夜宴图》相比较的当代中国工笔画作品,真的就在放弃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内容与形式后,而没有一点出路吗?

西方绘画艺术已经在一个世纪前就摆脱了传统的固有模式,融入到大的时代潮流中。而中国工笔画却以其本土文化多年积淀的面貌,以对经验的传承与兴趣,坚持着独特的样式与表现方式依然不变的存在着,似乎外面的世界与这一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国粹艺术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原因在于我们的艺术家们没能去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更不了解信息时代的区域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和当下的艺术现象、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取向、美学的流变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艺术创作是一个最能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可能性空间,作为艺术家,无法调动和挖掘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无法凭借艺术作品展示观念的智慧和时代精神,紧紧围绕在对老者与书童、单纯地肖像、记录生活的一个瞬间、小情小景小情趣等方面的关注,不厌其烦地自我缠绕、固定样式的缠绕、师从的缠绕等等,无非是给自己套上层层枷锁,在原地打转。这种仿佛进入到迷宫里的打转现象,比古代的防御外城到都市外城、内城、皇宫外城、内城、院墙、直至入户门墙内的屏风缠绕更为可怕!这是有秩序的环环相套,对艺术家来说是神经系统的自闭。线的缠绕问题是源于我们并没有站在后工业、信息时代下的消费社会去梳理观念,也没有站在时代的前沿比较观念艺术、后绘画以及当下的通俗艺术,更没有打开被自己封闭起来的内心精神世界和创造能力之门,却不加任何思考的把自己钉在了宣纸上!也许换一种思维方式,真的把自己涂上颜色钉在宣纸上,还真有可能冲破被缠绕的躯壳,而进入另一个海阔天空的展示自己创造能力的世界。在自闭的圈子里缠缠绕绕的艺术创作现象,早就应该终结了!

绘画艺术的出现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联系的,中国工笔绘画这一师承古人的现象其实质就是固守田园,它类似于中国历代帝王们辛勤耕作的一亩三分地,从工具到耕种与收获的过程几千年不变的工作程序。这里不欠缺汗水与辛勤劳作,不欠缺传统技术的承袭,不欠缺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唯一欠缺的是我们不清楚自己所处的时代。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已经进入神圣艺术殿堂里唯一的、签了名的、创造和超越历史的绘画艺术作品,已经成为历史。追随顾闳中的足迹不应该是艺术家所为,艺术创作应该走的只有一条路——在时代的语境下成活与崛起。把握时代的脉搏和跨越时代的创作思维方式是观念梳理的常识性基础。艺术家必须抛弃所有的限制,模仿、不假思索地挪用任何一种经验都是抄袭和倒退。艺术创作不需要顺从,不需要打造承袭传统知识的“门徒”,否则,必然形成集体无意识的创作面貌。抛弃传统艺术创作过程中“线”的缠绕,在自由的空间里探索知识的可能,才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真诚地期待着中国工笔画这一国粹艺术,能够快速地与时代精神相融合,走出低谷。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涛)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笔画艺术家绘画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