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兴“大武汉”的诗歌预言

2014-10-10李遇春

文艺争鸣 2014年5期
关键词:楚歌黄鹤楼史诗

李遇春

一、评柳忠秧的《天下江山黄鹤楼》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曾经的“大武汉”在“第二次改革浪潮”中突然衰落了,这是让无数的江城市民乃至学子和游子都痛心不已的事。在我看来,还有比现实中的“大武汉”衰落更可悲的事,那就是文学中的“大武汉”的破碎!我曾专门撰文探讨过当代文学中“大武汉”的城市文学形象的建构问题,老实说,我对当代湖北作家笔下的“大武汉”形象是不满的,因为我从那些当红作家的笔下看到的“大武汉”是平庸而琐碎的,是凡俗而艳丽的,种种江湖码头文化、青楼俳优文化、市井细民文化充斥其间,“大武汉”也就杳如黄鹤不复返了。

毋庸讳言,当代文学中的“大武汉”形象隐含着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小”而不是“大”,是小家子气,而不是大家气度。然而,在读了柳忠秧的新古体长诗《天下江山黄鹤楼》之后,我得承认,我在他的这首长诗中看到了真正的“大武汉”的历史文化气象!柳忠秧不是那种吟风月、弄花草的浪漫派诗人,也不是那种习惯于以审丑为乐的现代派诗人,他作诗迷恋历史、倾心文化,尤其长于做那种纵横捭阖、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长篇文化史诗,比如《楚歌》和《岭南歌》,又比如《天下洞庭天下楼》,及至这首堪称姊妹篇的《天下江山黄鹤楼》,都是当代诗坛难得一见的优秀长篇文化史诗!关于黄鹤楼,古往今来的名篇佳作不可谓不多,柳忠秧想在这里和古圣先贤分一杯羹并不容易!面对崔灏的七律绝唱,当年连诗仙李白也曾自叹弗如,举杯投笔不敢书,后来者如果没有积累到一定的气量和雅量,是断断不必在此献曝置喙的。然而,秉性狂放、横迈孤野的柳忠秧,不惮历史上经典诗文的压力,反而吞吐八荒,笔纳万象,把有关黄鹤楼的种种历史事件、文化景观和诗坛佳话,全部熔铸于胸襟,倾诉于笔端,一发而为古朴雄豪、苍凉慷慨的动地歌吟,这不能不让每一个江城子民感发而兴起,叹为金声玉振重现于斯年斯世!《天下江山黄鹤楼》,仅题目的提炼便可见诗人的大气魄,及观全诗,更能看到一个真正热爱武汉这座城市的鄂籍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告白,这是一首献给“大武汉”的长篇文化史诗。虽然身处岭南,但柳忠秧胸中跳动着却是对以黄鹤楼为文化符号的“大武汉”的殷殷拳拳之心,所以他的这首长诗,我以为还是对“大武汉”近年迎来新世纪复兴的诗的预言与召唤!诗中对“大武汉”的城市文化精神的提炼和歌咏,如诗人长期以来一直鼓吹的“雄楚雄天宽,大江大武汉”,“融领天下、通纳九州”,这些关键词,都一并汇入了“一城三国,一楼九水”、“一桥飞架,九省通衢”……这般壮美简洁的地理文化书写中。长诗的最后,诗人用近乎游仙的笔法抒写了内心的衷肠,格调悲壮而崇高!柳诗一洗唐人的愁苦和暮气,如崔颢之“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之“长安不见使人愁”,转而高唱“自君天下巡江河”、“自由天下骑黄鹤”,这是一种富有现代性的个性意识和自由精神的折射和进发,给全诗增添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和柳忠秧其他的文化史诗一样,这首长诗同样长于用典、善于化典,把古圣前贤的妙语绝句在融会贯通后随己意而率性切割和组合,这是柳忠秧作诗的一大本事。在继承中创新,既不做古人的奴隶,也不弃古人如敝履,这种文化和文学的胸襟,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在诗体上,这首诗继续发挥了新古体诗的长处,融四言、五言、七言于一炉,萃散句与骈句为一体,把四言诗的古雅庄重与长短句的曼妙灵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正是柳忠秧做诗尊古而不泥古,故能脱古而出的过人之处。

唯其形式精妙,更兼思想深幽,诗人才深度触摸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二、楚人柳忠秧,一曲《楚歌》动四方

《楚歌》长四百四十行,凡三千零八十字,怀楚人,纪楚事,发楚声,步楚体,被楚泽,楚风楚韵洋溢其外,楚灵楚魂敛聚其中,学古而不泥古,浑然本色当行。诗人生在黄冈,闯荡南粤二十年,广交仕宦商贾、学人贤达,目睹商海政坛之浮沉起落,静观人世凡俗之恩怨聚散,胸怀旷古之忧愁,心积块垒,情有郁结,发愤作诗而成《楚歌》。

中国千年汉诗史,体式虽或多样,然独缺少宏伟之史诗,屈原《离骚》庶几近之。柳忠秧写《楚歌》,孤怀独抱,倾民族千年忧患之泪瀑,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如韩潮欧海,古风扑面,可谓久违的当代古体史诗佳构。

《楚歌》出现的要义有三:其一在古体诗的新生和复活。当代旧体诗坛,老干体盛行,千年律绝异化成豆腐块和老古董,难现生机。

当此亟需振衰起弊之时,柳忠秧以大型组诗《楚歌》横空出世,上追屈子骚体之汪洋恣肆,中继李太自古风之豪放不羁,近承黄公度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之雅训,把新古风推向时代的风口浪尖,不臣服于古典格律之镣铐,以今运古,跌宕腾挪,既彰显单行之神,复兼容排偶之体,功莫大焉。

其二在古典诗心的现代转换。今人写旧体诗词,最忌诗心的古旧僵化,而《楚歌》立意在古道热肠中寓现代性灵,把现代人的痛苦与悲哀、忧思与怅惘,寄托在千年楚人魂魄中,以今化古,充满了现代意识。

诗中凭吊楚人楚事,着意彰显现代个性意识、批判意识、民主精神和浪漫情怀。长诗中处于处处张扬一个我字,以我观物、以我解人、以我释史,深得现代浪漫派诗之精髓,同时又不失古风古韵古意。《楚歌》可谓古典诗心的当代涅槃。

三在追寻传统文化精魂,反抗消费文化语境。在九十年代以降的消费文化语境中,中国当代文学在世俗化浪潮中随波逐流,而放眼当今诗坛,柳忠秧诚属反抗世俗化文学和文化潮流之诗坛猛士。

《楚歌》可视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寻根文学在新世纪的一个强有力的回声。它剔除了传统文化中忠君中庸思想,寻绎传统中的现代精义,既不盲目复古,亦非刻意求新,体现了新世纪诗歌应有的文化雅量和艺术风度。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吴景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楚歌黄鹤楼史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
为什么叫“一把手”
楚歌作品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