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背景下淮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2014-10-08赵林林尹玉珍

考试周刊 2014年66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高职院校

赵林林 尹玉珍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淮安市产业经济结构和淮安市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淮安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够,专业设置重复,滞后于产业发展等问题的,提出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产业结构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的结构,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也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结构的依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时刻关注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及产业转型,思考和研究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问题,进而提高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适应能力,更好地为地区经济服务。

一、淮安市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淮安地处江苏省的苏北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中的新兴城市。近年来,淮安经济飞速发展,三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们根据淮安市2007~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绘制图1和图2,图1为淮安市三大产业结构比重折线图,图2为淮安市三大产业及地区总产值折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淮安市的产业结构从2007年的17.07:48.14:34.8调整为2013年的12.64:45.6:41.75,呈现出第一产业逐渐递减、第三产业逐年递增、第二产业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三大产业构成中,其中第二产业,即生化药品、材料能源、水利、土建、制造、轻纺食品等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即医药卫生、艺术设计传媒、资源开发与测绘、财经、电子信息、法律、公安、公共事业、环保气象与安全、交通运输、旅游和文化教育等所占比重次之,而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所占比重最小,而且逐年递减。

从图2可以看出,淮安市自2007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三大产业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总产值也逐年上升,说明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图1 淮安市2007-2013年产业结构比重趋势图

图2 淮安市2007-2013年三大产业及地区总产值趋势图

淮安市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弯道加速、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三个明显提升,即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二次产业中占比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在三产中占比明显提升、经济开放度和外向度明显提升。并提出淮安发展的战略定位是: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江苏新兴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这说明淮安市将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上实现快速增长,与此相应的是,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出满足淮安产业需要的人才,满足淮安经济的发展。

淮安市产业经济的转型,需要淮安市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紧跟淮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对专业进行调整,提升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匹配度。

二、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情况分析

目前,淮安市共有7所高等职业院校,分别是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淮安分院、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大约6万人,其中专业涉及制造、财经、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农林园艺、交通运输等12个专业大类。

我们对淮安市7多高职院校招生简章进行整理,得出表1和表2。表1显示,在淮安市7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中,对应淮安市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数分别为4、43、87,相应的专业结构比为3:32:65,与淮安市产业结构比12.64:45.6:41.75不一致。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脱离产业结构的倾向,需要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表1 淮安市各大类专业布点情况

表2中涉及专业设置存在重复的问题,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的专业设置重复问题更突出,并且传统专业占整个专业布点的比重很大,影响学生就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表2 2012年淮安市7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布点统计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大多为传统专业,与淮安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严重背离。淮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需要淮安市高职院校设置此类专业,使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经济的转型。

三、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淮安市产业结构的分析和目前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淮安市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脱节,需要对高职院校进行专业优化调整,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校企合作,适当优化现有专业结构,以满足淮安市产业结构的比重。

通过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淮安市的专业结构设置和产业结构比重不一致。其中,淮安市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3%)比第一产业比重(12.64%)小很多,淮安市应适当增加现代农业方面的专业数量。第二产业的专业比重为32%,与淮安市2013年的第二产业比重(45.6%)相差较大,所以为适应淮安市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突出淮安市的工业产值增长,需要增加制造业方面的专业数量。第三产业的专业比重为65%,比淮安市第三产业目前的比重(41.75%)高出很多,因此,需要适当减少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通过对现有专业结构进行适当优化,满足淮安市产业结构的比重。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淮安市的产业经济规划相适应。与淮安市企业,如今世缘、新亚、富士康、沙钢集团、清江集团等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通过优化淮安市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满足淮安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2.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避免重复设置,造成资源浪费。

淮安市行政教育管理部门应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对重复率高的专业及时进行调控,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表2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设置的重复率较高,这些专业都属于第三产业。此类专业具有投资低、见效快、调整灵活的特点,说明淮安市高职院校并未面向区域经济,没有抓住淮安市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没有办出当地的特色专业,如淮安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专业设置中并没有体现。

因此,淮安市的高职院校应尽量避免专业设置重复,进一步明确淮安市产业结构的转型情况及经济发展特点,然后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

3.增加新兴专业以适应淮安市经济的发展。

淮安市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做强支柱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产业转型的背景下,需要淮安市高职院校根据产业结构的特点,增加新兴专业,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通过明确产业经济特点,不断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或拓展相近专业,设置更多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

参考文献:

[1]张传年,代祺,黄甜,刘家保.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对接关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21-22.

[2]李淑芝.唐山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优化研究[J].都市家教,189-190.

[3]张秋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44-45.

[4]丁廷发.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

[5]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6(6).

[6]淮安市2007年-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安市十二五规划.

[7]陈健.淮安市产业结构现代化问题的统计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09(6).

[8]桑雷,张春.基于区域产业升级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8.

项目来源:教育厅教改:2013JSJG31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的探索研究--以建设中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为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GZYGH1213015):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以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为例。endprint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淮安市产业经济结构和淮安市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淮安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够,专业设置重复,滞后于产业发展等问题的,提出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产业结构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的结构,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也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结构的依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时刻关注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及产业转型,思考和研究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问题,进而提高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适应能力,更好地为地区经济服务。

一、淮安市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淮安地处江苏省的苏北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中的新兴城市。近年来,淮安经济飞速发展,三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们根据淮安市2007~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绘制图1和图2,图1为淮安市三大产业结构比重折线图,图2为淮安市三大产业及地区总产值折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淮安市的产业结构从2007年的17.07:48.14:34.8调整为2013年的12.64:45.6:41.75,呈现出第一产业逐渐递减、第三产业逐年递增、第二产业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三大产业构成中,其中第二产业,即生化药品、材料能源、水利、土建、制造、轻纺食品等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即医药卫生、艺术设计传媒、资源开发与测绘、财经、电子信息、法律、公安、公共事业、环保气象与安全、交通运输、旅游和文化教育等所占比重次之,而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所占比重最小,而且逐年递减。

从图2可以看出,淮安市自2007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三大产业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总产值也逐年上升,说明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图1 淮安市2007-2013年产业结构比重趋势图

图2 淮安市2007-2013年三大产业及地区总产值趋势图

淮安市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弯道加速、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三个明显提升,即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二次产业中占比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在三产中占比明显提升、经济开放度和外向度明显提升。并提出淮安发展的战略定位是: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江苏新兴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这说明淮安市将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上实现快速增长,与此相应的是,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出满足淮安产业需要的人才,满足淮安经济的发展。

淮安市产业经济的转型,需要淮安市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紧跟淮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对专业进行调整,提升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匹配度。

二、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情况分析

目前,淮安市共有7所高等职业院校,分别是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淮安分院、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大约6万人,其中专业涉及制造、财经、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农林园艺、交通运输等12个专业大类。

我们对淮安市7多高职院校招生简章进行整理,得出表1和表2。表1显示,在淮安市7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中,对应淮安市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数分别为4、43、87,相应的专业结构比为3:32:65,与淮安市产业结构比12.64:45.6:41.75不一致。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脱离产业结构的倾向,需要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表1 淮安市各大类专业布点情况

表2中涉及专业设置存在重复的问题,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的专业设置重复问题更突出,并且传统专业占整个专业布点的比重很大,影响学生就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表2 2012年淮安市7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布点统计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大多为传统专业,与淮安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严重背离。淮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需要淮安市高职院校设置此类专业,使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经济的转型。

三、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淮安市产业结构的分析和目前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淮安市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脱节,需要对高职院校进行专业优化调整,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校企合作,适当优化现有专业结构,以满足淮安市产业结构的比重。

通过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淮安市的专业结构设置和产业结构比重不一致。其中,淮安市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3%)比第一产业比重(12.64%)小很多,淮安市应适当增加现代农业方面的专业数量。第二产业的专业比重为32%,与淮安市2013年的第二产业比重(45.6%)相差较大,所以为适应淮安市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突出淮安市的工业产值增长,需要增加制造业方面的专业数量。第三产业的专业比重为65%,比淮安市第三产业目前的比重(41.75%)高出很多,因此,需要适当减少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通过对现有专业结构进行适当优化,满足淮安市产业结构的比重。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淮安市的产业经济规划相适应。与淮安市企业,如今世缘、新亚、富士康、沙钢集团、清江集团等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通过优化淮安市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满足淮安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2.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避免重复设置,造成资源浪费。

淮安市行政教育管理部门应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对重复率高的专业及时进行调控,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表2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设置的重复率较高,这些专业都属于第三产业。此类专业具有投资低、见效快、调整灵活的特点,说明淮安市高职院校并未面向区域经济,没有抓住淮安市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没有办出当地的特色专业,如淮安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专业设置中并没有体现。

因此,淮安市的高职院校应尽量避免专业设置重复,进一步明确淮安市产业结构的转型情况及经济发展特点,然后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

3.增加新兴专业以适应淮安市经济的发展。

淮安市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做强支柱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产业转型的背景下,需要淮安市高职院校根据产业结构的特点,增加新兴专业,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通过明确产业经济特点,不断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或拓展相近专业,设置更多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

参考文献:

[1]张传年,代祺,黄甜,刘家保.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对接关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21-22.

[2]李淑芝.唐山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优化研究[J].都市家教,189-190.

[3]张秋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44-45.

[4]丁廷发.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

[5]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6(6).

[6]淮安市2007年-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安市十二五规划.

[7]陈健.淮安市产业结构现代化问题的统计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09(6).

[8]桑雷,张春.基于区域产业升级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8.

项目来源:教育厅教改:2013JSJG31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的探索研究--以建设中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为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GZYGH1213015):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以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为例。endprint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淮安市产业经济结构和淮安市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淮安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够,专业设置重复,滞后于产业发展等问题的,提出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产业结构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的结构,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也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结构的依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时刻关注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及产业转型,思考和研究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问题,进而提高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适应能力,更好地为地区经济服务。

一、淮安市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淮安地处江苏省的苏北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中的新兴城市。近年来,淮安经济飞速发展,三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们根据淮安市2007~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绘制图1和图2,图1为淮安市三大产业结构比重折线图,图2为淮安市三大产业及地区总产值折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淮安市的产业结构从2007年的17.07:48.14:34.8调整为2013年的12.64:45.6:41.75,呈现出第一产业逐渐递减、第三产业逐年递增、第二产业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三大产业构成中,其中第二产业,即生化药品、材料能源、水利、土建、制造、轻纺食品等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即医药卫生、艺术设计传媒、资源开发与测绘、财经、电子信息、法律、公安、公共事业、环保气象与安全、交通运输、旅游和文化教育等所占比重次之,而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所占比重最小,而且逐年递减。

从图2可以看出,淮安市自2007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三大产业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总产值也逐年上升,说明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图1 淮安市2007-2013年产业结构比重趋势图

图2 淮安市2007-2013年三大产业及地区总产值趋势图

淮安市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弯道加速、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三个明显提升,即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二次产业中占比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在三产中占比明显提升、经济开放度和外向度明显提升。并提出淮安发展的战略定位是: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江苏新兴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这说明淮安市将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上实现快速增长,与此相应的是,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出满足淮安产业需要的人才,满足淮安经济的发展。

淮安市产业经济的转型,需要淮安市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紧跟淮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对专业进行调整,提升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匹配度。

二、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情况分析

目前,淮安市共有7所高等职业院校,分别是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淮安分院、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大约6万人,其中专业涉及制造、财经、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农林园艺、交通运输等12个专业大类。

我们对淮安市7多高职院校招生简章进行整理,得出表1和表2。表1显示,在淮安市7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中,对应淮安市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数分别为4、43、87,相应的专业结构比为3:32:65,与淮安市产业结构比12.64:45.6:41.75不一致。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脱离产业结构的倾向,需要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表1 淮安市各大类专业布点情况

表2中涉及专业设置存在重复的问题,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的专业设置重复问题更突出,并且传统专业占整个专业布点的比重很大,影响学生就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表2 2012年淮安市7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布点统计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大多为传统专业,与淮安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严重背离。淮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需要淮安市高职院校设置此类专业,使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经济的转型。

三、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淮安市产业结构的分析和目前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淮安市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脱节,需要对高职院校进行专业优化调整,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校企合作,适当优化现有专业结构,以满足淮安市产业结构的比重。

通过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淮安市的专业结构设置和产业结构比重不一致。其中,淮安市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3%)比第一产业比重(12.64%)小很多,淮安市应适当增加现代农业方面的专业数量。第二产业的专业比重为32%,与淮安市2013年的第二产业比重(45.6%)相差较大,所以为适应淮安市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突出淮安市的工业产值增长,需要增加制造业方面的专业数量。第三产业的专业比重为65%,比淮安市第三产业目前的比重(41.75%)高出很多,因此,需要适当减少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通过对现有专业结构进行适当优化,满足淮安市产业结构的比重。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淮安市的产业经济规划相适应。与淮安市企业,如今世缘、新亚、富士康、沙钢集团、清江集团等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通过优化淮安市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满足淮安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2.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避免重复设置,造成资源浪费。

淮安市行政教育管理部门应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对重复率高的专业及时进行调控,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表2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设置的重复率较高,这些专业都属于第三产业。此类专业具有投资低、见效快、调整灵活的特点,说明淮安市高职院校并未面向区域经济,没有抓住淮安市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没有办出当地的特色专业,如淮安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专业设置中并没有体现。

因此,淮安市的高职院校应尽量避免专业设置重复,进一步明确淮安市产业结构的转型情况及经济发展特点,然后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

3.增加新兴专业以适应淮安市经济的发展。

淮安市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做强支柱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产业转型的背景下,需要淮安市高职院校根据产业结构的特点,增加新兴专业,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通过明确产业经济特点,不断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或拓展相近专业,设置更多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

参考文献:

[1]张传年,代祺,黄甜,刘家保.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对接关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21-22.

[2]李淑芝.唐山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优化研究[J].都市家教,189-190.

[3]张秋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44-45.

[4]丁廷发.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

[5]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6(6).

[6]淮安市2007年-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安市十二五规划.

[7]陈健.淮安市产业结构现代化问题的统计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09(6).

[8]桑雷,张春.基于区域产业升级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8.

项目来源:教育厅教改:2013JSJG31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的探索研究--以建设中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为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GZYGH1213015):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以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为例。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高职院校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