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2014-10-08刘晓慧
刘晓慧
摘 要:大学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掌握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原因,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对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74-02
本文从厦门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出发,探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分析其所呈现出来的负面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了教育对策。
一、厦门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量化指标对厦门某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分析。调查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基本价值观,包括政治观和道德观、消费观和人生观、学习观和职业观、人际观和婚恋观、集体观和自我观等五个维度共十个方面,以便较为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调研小组随机选取在校的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问卷232份,回收率96.4%,有效率92.8%。
(二)调研结果
1.政治观、道德观方面。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政治观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赞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就我国未来发展趋势有自己的判断,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同时,绝大多数能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要继续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但是有极少数的同学也存在着对重大理论问题认识模糊甚至不正确的问题。另外,大学生总体上保持着与传统道德观和社会主体价值观的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大部分大学生不仅对传统道德观念表示肯定,对当前倡导的主流道德是认同的,在行动上对一些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也敢于做斗争,在基础文明素质方面表现出较高素养。但在实际行为中,因为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常常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的脱节。
2.消费观、人生观方面。从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是比较健康合理的,其消费比较注重实用,为了应对激烈地社会竞争,他们花在学习上的费用越来越多。他们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先进消费方式,敢于进行适度的超前消费。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还是注重奉献的,主张合理索取,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金钱过分看重,甚至把金钱当作成功的标志。大学生日益功利化趋向值得关注。
3.学习观、职业观方面。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学习观是积极主动的,多半数大学生不仅有较为明确的学习规划,学习态度也很认真,其学习内容也呈现出广泛性、消遣性、知识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然而在学习目的上却日益呈现功利性倾向。大学生在选择职业中价值取向趋向理性化,择业动机上更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择业取向上更注重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他们自主创业的意识越来越强,竞争意识、实干精神和迎接挑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奉献意识偏弱。
4.人际观、婚恋观方面。在人际交往中注重平等、主动、互信、开放关系,能够认识到健康向上的人际价值观对社会和谐、国家建设以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和自尊的要求也日益增强,强烈的“成人感”,使他们对交往的平等性、主动性、互信性、开放性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在恋爱观上大体是健康向上的,并逐步由传统的保守婚恋观转向开放的婚恋观,在恋爱动机、婚前性行为、择偶标准、恋爱态度等方面都和传统的婚恋观有明显不同。
5.集体观、自我观方面。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了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在本质,认同和肯定集体主义价值观。但是,在利益层面上对集体主义的认可程度不高,相反他们更关注自我,信奉奉献与索取相平衡的原则,希望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前提下,遵循集体主义原则。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在获得多样化信息的同时,也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潮和低级趣味文化诱惑和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经济,轻政治,部分大学生政治热情不高,政治意识淡薄,缺乏爱国热情,理想信仰出现危机;重等价交换,轻无私奉献;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意识不强;重享受,轻艰苦奋斗;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价值取向不明确,存在盲从、短视现象。原因何在?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一是受市场经济方面的影响。首先,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易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出现矛盾;其次,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功利主义的倾向;第三,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原则易导致大学生滑向以个人为本位的“自我中心主义”。二是受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首先,西方价值观中的幸福主义易助长大学生的享乐主义人生态度;其次,西方价值观中的实用主义易助长大学生的实惠主义价值取向;第三,西方价值观中的道德相对主义易助长大学生的相对主义倾向。三是网络文化及媒体导向的影响。网络信息的多元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信息的芜杂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严重负面影响。四是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传统文化影响的弱化,也是导致大学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原因。
(二)高校环境的影响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说明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创造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教育的生硬灌输和空洞说教、价值观教育方式不当和教师素养不高都削弱着价值观教育效果。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很多家长重视智力培养而轻视道德培养,忽视对孩子良好习惯、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在类似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身心自然得不到健康发展,以至于在价值观方面出现问题。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和生活,甚至过分溺爱,而在教养方式上又简单、粗暴,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偏执型的人格,有碍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endprint
(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
一是自我意识发展不充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充分易导致其价值选择出现矛盾性。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要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这些模糊性会使他们在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上出现不一致,最终在价值认识和行为选择上出现矛盾。二是自我调适能力不足。心理上调试能力差,易被外界左右而发生转变。因此,在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状态。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高校教育环境,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核心阵地
高校要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这一根本性问题和“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大学”这一战略性角度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刻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对于高校而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贯彻和落实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的需要。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既是全方位的,也是全过程的,既体现在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党的建设、校园文化、师德教风等各方面,也贯穿于课堂学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道德修养等全过程。这种“教育”既抽象又具体,既要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内化于心,更要让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情感认同、实践认同,外化于行。从这一目标出发,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佳路径在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知行统一,重视实践育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求我们加强高校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核心地位并能够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模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创新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体制和方法;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评估体系,加强教育监督;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着力点,优化价值观的培养环境;推进高校价值观教育课的改革,提高教师素养,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充分重视两课教育,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开设媒体素养公共必修课程;加强校园网络和网络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重视个人素质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内在作用。
(二)改进家庭教育,做到家校合一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影响。大学生虽然开始独立生活,但因家庭教育血源性、亲和力、隐蔽性和间接性特点,因此对他们的影响将是终生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家庭教育,就是注重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把正确的成长观、教子观、价值观来融入家庭教育中,关注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健康的、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养成。重视对整个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提高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辅助作用。注意家校沟通机制建设,使得家庭中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和高校的相一致,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重视个人素质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内在作用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处于不稳定时期,其价值观可塑性非常大。大学生自我观念清晰,独立判断意识强,洞悉问题的能力强,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现象,能够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并意识到自己对社会是有义务和责任的。提升个人内在的修养,注重大学生独立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中加强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注重大学生独立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透过事情的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升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注重其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力求知识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步提高。大学生内在素质提高了,价值观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
参考文献:
〔1〕王涛,戴均.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0).
〔2〕刘波.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与内在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3〕罗成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价值观教育[J].求索,2008,(7).
〔4〕张苏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反思、析因及应对[J].东北师大学报,2010,(6).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