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4-10-08弋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

摘要: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学校建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内部管理体制、构建双师结构队伍、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模式实现方式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理清学校在具体操作工学结合时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64-03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改革校企合作办学形式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虽然国内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流于形式,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学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建立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一种办学模式,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管理机制与企业方面的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双师队伍、完善教材建设、联系生产企业实习,以及对教学质量考评等一系列实施办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个过程的组织与实施都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只有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二、建立工学结合作平台,完善学校管理体制

为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就需要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一个平台,建立长期有效合作机制,工学合作才有保障。在搭建工学合作平台、建立合作机制这个过程中,学校所承担的角色是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学校不仅要做好正常的教学工作,还要对在工学结合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加以解决与协调,这就要求学校自身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保证工学结合顺利实施。

1.成立专门机构,成立统筹全校校企合作工作的专门机构,如:校企合作处。以校企共赢为原则,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的利益目标,明确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模式,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校企合作处还可以根据培养学生专业需要,分行业成立顾问委员会,聘请企业的领导和专家作为顾问委员会成员,为学校工学结合出谋划策。

2.建立校系两级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应按照“二级学院为主、学校统筹”的思路,由分管教学的院长全面负责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工作,教务处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并通过有效的监督考核,促进各二级学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二级学院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教学计划负责组织、实施校内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实践经费方面学校应划拨给二级学院统筹安排,提高二级学院参与校企合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3.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为保证工学结合有效实施,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套跟踪与反馈的系统来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控与评价,即建立一套全面而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系统,能全面地反映实践过程。首先,我们根据科学性、可测性、可行性等原则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按实践教学不同类型,分阶段进行指标分解,并根据实践教学实验、实习、实训三种类型按不同学科构建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引入企业专家进行实践教学评价,评价主体由学院专家、学生、督导、企业专家组成,形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监控与评价有效共同体,使评价更加全面。最后,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实践教学实时评价体系网络版,使监控与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快速全面反应实践教学评价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建立“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践教学教师中兼职教师数量过少,过去我们一直强调高职院校要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并将此作为高职院校评估依据。当时对双师型老师的判断,一是看有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二是看有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或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各高职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证书,结果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提高,而真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却不多,加上近十年来的扩招,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更是没有时间与精力下企业挂职锻炼,使“双师型”队伍也大打折扣,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比如:向企业聘请了相当比例的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以美国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兼职教师的比例稳定在40%左右,在一些职业类高校比例更高,而我国最乐观的估计也不会超过20%,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很难再有大的突破,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生产第一线的现职技术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与企业共同合力构建一支“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这也是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人力资源共享的一种趋势,还可以为学校节省大量的费用,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只看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而断定是否是“双师型”教师,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生实习第一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实操教学,他们给学生传授的生产实践的信息和方法以及他们对职业生涯的体验,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和流程、熟习企业的制度和文化,感受职业生涯的起点。学校专职教师作为学生实习第二指导教师,重点指导理论教学。这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搭配,才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加贴近生产、贴近技术。另外,还应鼓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企业的技术工作,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及时了解所在行业的最新动态,在教学、实践中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只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我们所构建的教师队伍就是成功的。

四、学校在工学结合中要做好以下几点endprint

第一,学校专门机构在组织层面上搭建平台,如:校企合作处,成立由企业、地方政府、学校三方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论证会,一方面让企业了解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了解企业的需要,如厂方市场分析、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有关前沿技术创新等。

第二,二级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团队进行相关调研,调研内容有:产业背景调研、企业需求调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研、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研、职业标准调研、人才市场调研等,并根据调研结果做出调研分析,如:专业服务面向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最后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少教多练”的教学理念,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首先,职业技术教育是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技能是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其次,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以应用为主旨,理论用来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按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如:项目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这里提倡的“少教”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多用“问题启发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知识、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多练”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练习,比如在设计课题、项目、实验、实训、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各种知识和原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第四,在实践性教学中打破学科课程体系。首先,在工科方面实行了模块化教学。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的基础,把教学课程及内容与能力模块一一对应,通过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训练模块,来强调职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更多转向职业技术训练,要求内容系列化,训练规范化,由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课程体系,以实训项目导入教学,重在会做,是一种将理论知识、技术应用和工业项目有机的结合,接近“专才加多能”的教育方式。其次,在文科方面,比如工商、财经、贸易类,不仅要打破学科限制,也要打破专业限制,即根据技能训练的要求设置训练课程,其训练体系可分别按手工、计算机和综合训练的内容,建立“三级”技能训练体系,同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也要以“三级”训练为基础,即手工训练为第一级,计算机训练为第二级,综合训练为第三级,“三级”实训单元体系是按其实训功能的特点和要求建设立起来的,是以按案例教学、实务流程和情景教学为主,这种训练可以在一个实训单元内,完成手工、计算机和整个业务过程的训练,使受训练者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有效掌握有关操作的全面技能,是一种仿真感较高的教育方式。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只有打破学科体系,强化实训与校企合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五,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目前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还仍是侧重于对知识、理解方面的考核,在对能力方面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来体现,而许多职业资格证的考核大部分是通过笔试,还是对知识与理解的考核,使职业能力的考核流于形式,最终没有摆脱学科课程体系下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和积累这一最低层面的考核。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对学生考核评价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对知识和理解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如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以及有关检查学校教学水平的统考,一般要求学生基本技能合格率达到90%以上,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第二等级是对应用能力的考核,一般要求学生专业技能测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且取得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要超过80%以上;第三等级是对应用能力以上即创新等能力的考核,抽查学生实训、实习报告以及创新制作、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成果。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

第六,将实训教学成果集中归纳形成一个资源库,供师生分享。它是由教师优秀课件、学生优秀作品、比赛获奖作品、系统设计,以及项目开发过程的经验教训与体会和每个项目的方案论证过程组成,为教师和学生做实训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一目了然地掌握本项目开发的当前整体情况,从而节省时间少走弯路。资源库的建成和使用,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经验共享的意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赵建东,丁世祥.对“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模式的探讨[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10,(3).

[3]陈炳和.中新高职教育的比较与思考——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1).

作者简介:弋佳,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