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2014-10-08何俊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自主性

摘要: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如何利用美术欣赏课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人文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一直是美术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本文依据作者多年实地工作经验,按照依托教材,介绍鉴赏理论知识,夯实学生审美基础;自由式材料鉴赏,主题式心得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的两点一线式方法,对美术鉴赏实践课程的理论探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欣赏理论;自由式;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90-02

美术欣赏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奠定基础。由于欣赏课理论性强,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但结果很不理想,学生收获甚微。怎样才能上好欣赏课,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下面,我们从以下几点谈谈。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观念

美术欣赏不光是用眼去看,更多的欣赏内容需要学生用大脑去感受,去鉴别,去理解,去补充。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呈现出来的形象内容都是有限的。如作品的尺寸,色彩,作品描绘的形象。而作品通过这些有限的形象内容所阐述的内在情感与精神却是无限的。这正是美术欣赏的重要部分。美术欣赏是欣赏者观赏美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欣赏者的精神境界与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进行交流或碰撞的过程。如果我们在作品表现出的精神境界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或情感、经验相似的东西时,就会产生艺术共鸣,我们就会被美术作品感动。如果在美术作品表现出的精神境界中找到自己渴望的和尚末达到的精神境界时,我们就会受到启迪,就会从美术欣赏中得到收获,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美术欣赏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要求。学生由于自身审美经验的缺乏,艺术修养的不足,独立自主地欣赏一些美术作品有时很困难,这就要求老师给予知识上观念上的支持。例如西方雕塑作品许多是裸体或半裸体形象出现,人体健美,姿态优雅,但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很难接受这种形象和表现形式,这给了解西方艺术带来阻碍,也谈不上欣赏了。这就需要向学生讲述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认识,结合作品讲解。如欣赏《阿波罗与达芙妮》时,讲明古希腊人祟拜神的同时,更承认人的伟大,相信“神人同形同性”,神体即人体,并且古希腊人崇尚健壮有力的人体和优美的造型,这种源于古希腊人的运动观念。通过这些讲解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了解去欣赏,从而得到正常的欣赏美感和欣赏收获。

二、要让学生夯实鉴赏理论知识

为了美术鉴赏课程的因材施教,有所针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造型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则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准确抓住美术欣赏课的理论简绍,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上来。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掌握核心理论技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民间泥塑时,我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

三、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感受强烈。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各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还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以加深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时,首先不会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重要美点)去观察,观其色彩、造型;取而代之的是仔细讲述大师绘制此画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及所属画派,让学生自己仔细利用所学的知识思索与考究,并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鉴赏能力,并在学习讨论对比中提升自己的鉴赏力;最后在小结时,我才会告诉学生正是通过作品中怪诞的造型和黑白灰地狱般的色彩,用六个被肢解的人体、一头凶猛的牛、一匹鸣嘶的马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既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又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美点),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泄愤后的“美感”。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自我鉴赏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所以,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教师欣赏教学工作的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美术欣赏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希望在一线教学的美术老师都来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我相信,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美术欣赏方法,以后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同样会让他们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本《美术鉴赏》(试用本)[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34.

作者简介:何俊玲,女,中学一级教师,安徽省宿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性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小小游戏 分享你我 共同成长 体验成功——记小班自主性游戏中的分享交流
国家能力视野下地方立法自主性的问题及出路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学生学习自主性:内涵、特征和机制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