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吴与弼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教师心理素质培养上的运用
2014-10-08付忠莲
付忠莲
摘要:明朝学者、教育家吴与弼学术精湛,培养出无数仁者贤才,令人敬佩。同时,从他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在心上做工夫”的哲学思想同样让人折服。在他的生活中,处处体现了临危不乱和泰然处世的精神品质。吴与弼的这种思想境界,在提倡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今天,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启示意义,具有运用价值。
关键词:吴与弼;哲学思想;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130-02
关于明朝学者吴与弼,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过研究,但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他的学术思想。阅读吴与弼的著作《康斋集》之后,不难发现,除了他精湛的学术思想外,从他的生活中透露出来的哲学思想也同样值得研究。在提倡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今天,对培养当今教师的心理素质具有启示意义和运用价值。因此,在提倡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今天,很有必要研究、学习、借鉴吴与弼的哲学思想。
一、“在心上做工夫”──吴与弼的哲学思想
吴与弼字子傅,别号康斋,江西抚州崇仁人,明朝学者、教育家。初习科举之文,19岁时偶尔读到朱熹所编《伊洛渊源录》,“睹道统一脉之传,不觉心醉。”(吴与弼,《跋伊洛渊源录》《康斋集·卷十二》)[1]一读之下,大为感动,明白别人虽然了不起,但只要自己肯努力学习,奋发上进,终有同样的一天,于是立志要追求圣人的大道,从此不再打算求功名,做大官了[1]。由于品德淳厚,学问高超,所以地方上的官吏都纷纷推荐他到朝廷中做官,当时的皇帝英宗也下诏书礼聘他到京师去讲学,他都一一加以恳辞。他自甘清贫,刻苦奋励,数十年如一日,学问“多从五更枕上汗流泪下得来”[2]。他贫而不移志,严守操行,“非其义,一介不取。”(吴与弼,《儒林传》《明史·卷二八二》)终身居家,以读书授徒为乐。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历史事实:吴与弼21岁那年奉父亲之命,回家乡成婚,半路上在过江时遇到大风浪,眼看船就要翻了,同船的人都惊慌害怕,只有他独自一人,衣冠整肃,端坐在船舱中,镇定如恒,毫不慌乱。事后脱离险境,有人问他当时为什么不怕,他回答道:“大丈夫处事但求执守正道,至于人生中会遭遇哪些吉凶祸福,不是人力可控制的,所以不必放在心上,一切听从上天的安排就是了,不必害怕。”此外,有一天,吴与弼在田中收割稻谷,手指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这个时候,他忍痛说道:“为学的人就是要养成坚忍的心性,岂可因为受到一点外物的侵害就扰乱了心志!”于是继续割稻,就像是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
吴与弼的这些经历说明,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皆一帆风顺,像缺衣少食、负债累累、疾病缠身、与人斗气等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都有可能遇到。面临这些外来因素的干扰,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患得患失,心烦意乱,失去平和,或暴躁,铤而走险,或气馁,自暴自弃,任其下去,难免会伤身、伤神、折寿以及荒废学业和丢失志向。要从困扰中摆脱出来,只有在心上“做工夫,教心中泰然”(《吴康斋先生语》《明儒学案·第一卷(上册)》),以坚定的信念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不为外来之变而动摇。吴与弼面临困境时所持的见解有一定的道理,一般人在处于逆境、危情的时候,心情难以平和,容易慌乱,时常作出偏激的决策,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面临险境时,首先必须临危不乱,使自己镇定下来,冷静地分析形势,找出对策。对于那些超出自己能力所能及而无法摆脱的困境,只能泰然处之;而慌乱,则会把可能的希望也错过。吴与弼这种在心上“做工夫,教心中泰然”的思想,说明他有极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具备一个教师应有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在心上做工夫”的思想在教师心理素质培养上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导致心理挫折的因素有很多。从教师职业角度出发,外部因素主要有无法满足合理需要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发展机会,内部因素包括生理上的疾病和认知冲突等。遭受压力与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来排遣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强度过高会引起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同时,教育实践中的大量事例也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教师不健康心态影响的产物。由于一部分教师过于情绪化,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拿学生当出气筒。对学生的态度与评价倾向很容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自制力。这种消极与不稳定情绪常常给学生带来的伤害不仅是一时的,还可能影响今后一生的发展[3]。正是基于对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因此,在主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今天,应当积极开拓培养途径,为教师出谋划策,引入正面典范,供广大教师参照。
明朝教育家吴与弼虽然时代久远,生活境遇大不相同,然而其在生活中遇事冷静,不慌不乱,时常提醒自己在心上做工夫的思想,为我们树立了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运用。
1形成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觉知
吴与弼一生的主要思想,大都记载于每天的生活笔记中,并取了个名字叫《日录》,在《日录》中,他记录如下:“思债难还,生理蹇涩,未免起计较之心,徐觉计较之心起,则为学之志不能专一矣!于是大书‘随分读书于壁,以自警。”(吴与弼,《日录·康斋集·卷十一》)想起积欠的债务难以偿还,生活艰苦,不免心中有所忿忿不平,对现实中的得失就看得重了起来。但是过不久又意识到一个人得失心一重,那么心情难免纷扰杂乱,再要专心读书求学就难了!于是写了“随分读书”四个字贴在墙壁上,警惕自己安贫乐道,好好读书,不要有非分之想。吴与弼一心只想苦读圣贤书的思想虽然有他的局限之处,但现在学习他的思想,应更多地看到他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他善于把握自己的情感状态,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压力,作为教师,当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因为压力的存在,教师的情感情绪难免会有所波动。一旦教师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就会造成教师的情绪问题。教师情绪问题是由于教师不能合理地应对日常生活中或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负性工作事件,未能积极妥善地处理,由此引发的不良情绪而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失调的状态。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自己内心情绪的变化,敢于正视自己的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则不会存在情绪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