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学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
2014-10-08张屏
摘要:ESP教学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基于此,以ESP教学理论及我国大学英语ESP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探讨ESP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进而提出了通过个人自主探索、群体协作发展,以及创建宏观条件等,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群体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ESP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044-03
大学教师发展是提高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成效的重要途径,是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在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随着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广,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General English)目标在高中就得以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重心正在从传统的一般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简称ESP)教学转移[2]。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将以何种心态接受挑战、规划职业生涯、谋求自身发展,已成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ESP教学理论及我国大学英语ESP教学现状
ESP(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根据 Hutchinson 的定义,它指的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目的是充分利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英语应用技能和科研能力[3]。国外对于ESP理论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Stevens 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一般用途英语教学的区别在于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内容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以及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在分类方面,Hutchinson提出了ESP的“三分法”,即根据学科门类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分为科技英语、商贸英语和社科英语。而Robinson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将 ESP分为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这种分类方法以ESP课程出现的阶段为基础进行划分,能够影响到课程设计的专业性程度。ESP理论的应用研究在欧美国家及港台等地区的大学中也得到了开展,许多大学开设了各类ESP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内对ESP教学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起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进入21世纪全球化时代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不断上移,大学英语传统定位的基础英语教学目标使其教学内容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出现严重重复和交叉,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变化的时代及社会背景,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向ESP教学转型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ESP教学发展缓慢,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据了解,大多数院校只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而且大纲对教学内容没有明确规定,选材难易程度不一,很多专业英语课没有正规教材(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定教学材料);甚至有一些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尚未能涉及ESP课程内容[4]。
二、ESP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
ESP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开设ESP课程需要培养一支特别的英语教师队伍。Hutchinson 在《特殊用途英语》一书中提到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他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对待相关内容抱有积极的态度;第二,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原理有大致的了解;第三,对自己已有知识的程度有所了解[3]。因此,ESP教师总体说来是一位语言教师,是一名对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抱着开放的学习态度、能够在学和教的过程中积极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不断突破知识瓶颈的英语语言教师,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教师”。对于ESP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Jarvis将其归纳为能够分析专门用途英语及情景、对教材及相关资料进行评估、评估学生成绩并确定其学习能力目标、设计和解释工作计划、规划教学和学习策略、规划个人辅导内容、教材编写、组织教学和评估教学等[5]。ESP教学理论及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及语言运用能力、掌握相应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并结合学生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外,ESP教学中的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 ESP教学中涉及的专业领域的重点知识,确定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引领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正确运用英语作为工具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发展服务。此外,ESP教学中的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能够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承担课程设计和教材提供的任务即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境决定具体的课程设计方法、制定大纲、选择教学法、编写教材及评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发展和学习者群体特征及社会需求的变化,随时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语言教学能力。由此可见,ESP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个人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ESP教学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代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ESP教学是当代最富活力和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学理念,是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有效途径。我国大学英语实现由EGP教学向ESP教学转型离不开处于教学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的发展。ESP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职业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个人自主探索、群体协作发展及创建宏观条件来实现。
(一)个人层面的自主探索
教师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自身。在科技日新月异、教育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随时抓住发展机遇,已成为专职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ESP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调整心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来实现自主发展、达到自我完善。endprint
1调整心态,坚定信念,迎接挑战
教学工作量大加之大学英语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使得大学英语教师长年累月地重复相同的语言教学内容,并且缺少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学生对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又缺乏兴趣,因而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ESP教学模式是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发展的必然走 向;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不愿意尝试ESP教学模式。应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的ESP转向是大势所趋,EGP教师向ESP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必然趋势。与其被动改变不如正视现实、自我提高,实现“华丽转身”。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充分意识到通过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实践中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是完全可以实现由EGP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的。
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自主更新知识的能力
从知识结构来说,ESP教师必须掌握英语语言学和语言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掌握 ESP 的相关理论;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素质,二者结合才能胜任ESP的教学任务。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中的大多数是来自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近年来,中青年教师在硕士或博士阶段绝大多数接受的是英语语言学及文学的教育。由于学生时代的教育模式只注重语言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因此,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不具备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在我国起步较晚的ESP教学理论亦未被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所了解。大学英语教师掌握ESP教学理论、学习了解有关专业知识是向ESP教师转型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借助书籍、网络等渠道,深入学习国内外有关ESP教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学习ESP教学理论,参加ESP教师的培训:英国的International TESOL Training以远程教学方式教授提供ESP证书的课程;此外,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专门进行ESP师资的培训。通过ESP教师培训,大学英语教师可进行教育学、认知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多种相关理论专题的研究,并能参与相关观摩课的实践,以培养讲授ESP体裁分析、ESP教学法、ESP课程设计、ESP教材开发和评估等课程的能力[6]。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方面,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然后,通过阅读英文原版文献、网络查询专业知识、向专业人士求教等途径获得ESP课程所承载的专业知识;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向专业教师求教,在专业教师的协助下,分析学生的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学习专业知识。这样,可以缩短备课时间,避免盲目学习。在ESP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科发展和学习者群体特征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补充、更新和发展知识结构,建立多层次、开放性、前瞻性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二)群体层面的协作发展
ESP教学下,大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普遍发展,不仅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个人的努力,还需要ESP教师同行之间的互助及与专业教师开展跨行合作。
1鼓励同行互助,加大ESP教师之间的交流
ESP教学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不应是各自为营、孤军奋战的,而应与同行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同行之间的交流是促进ESP教师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必要手段,交流的范围可以是全国性的、区域性的、校际间的[7]。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组织ESP专题教学研讨会或课堂教学观摩等,使教师们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可以建立ESP教师之间的网上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网上交流;可以创立专门的ESP学术期刊、举办ESP学术交流年会,使教师及时了解ESP发展的新动向;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ESP教学研究会议,吸收ESP教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广泛参与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发展。
2推广校本培训模式,加强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
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最迫切的问题是缺乏系统的特定专业的背景知识,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群体与专业教师群体开展合作,校本培训是重要的合作模式。高等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校的专业优势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走进课堂、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可以选派优秀专业教师为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举办不同专业或不同方向的短期ESP教学中有关专业内容的培训班;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发课程,使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在与专业教师的学习与合作中得到普遍提高。
(三)宏观环境层面的创建
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学校的支持及机制的健全。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ESP定位,建立和完善ESP教师培训体系是ESP教学下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
1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ESP定位,加大ESP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由EGP教学向ESP教学转型是大势所趋、ESP教学将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及目标的ESP定位却迟迟未能得到确立。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均凸显了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地位,而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国际竞争能力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地位却没有明确。加之,各高校在执行《课程要求》的过程中,往往以较低的要求为目标使得ESP教学难以开展。同时,已开设的ESP课程往往受到基础英语及双语课教学的挤压,ESP教学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确立大学英语的ESP教学地位迫在眉睫。另外,各高校普遍存在对ESP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不足的现象,多数院校的ESP教学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测试标准。学校应给予大学英语教师一定专业发展时间上的支持;提供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的机会;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跨专业进行学位深造。
2建立和完善ESP教师培训体系,实施ESP教师任职资格制度
国外一些大学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ESP培训体系和模式,开设了相关的ESP教学专业,我们可以同国外相关高校和ESP教师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从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ESP培训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考虑设立ESP教师考试制度,组织ESP教学的教师参加相关专业任职资格证书的考试,设定系统和规范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水平,提高ESP教师英语和专业素质,使ESP教师队伍在严格的制度标准下不断壮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改革决定》中指出,实行“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外语学科的工具性地位进一步得到确定;大学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转型亦将进一步明晰。在ESP教学日益成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主流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已成为这一群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将对我国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方向与途径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屏.“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策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3]Hutchinson T,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梅进丽.ESP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发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
[5]赵晨光.对英语语言教师转型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6]胡晓红,张尚莲.大学英语ESP定位下教师职业素养的探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6).
[7]高战荣.国外ESP教师教育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发展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