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新途径的探索
2014-10-08马天义于华张玉
马天义 于华 张玉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任何教育改革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要营造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环境,因势利导创设情境,利用情境。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介绍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途径;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066-02
厌学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反映,厌学现象在部属高校及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及60.3%。由于学生厌学而直接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关于大学生厌学的研究,总结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自我管理及约束能力较差;(2)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结合得不够紧密;(3)大学精神失落,大学制度不健全;(4)就业能力与学业成绩脱节等。以往研究有两点不足:(1)相应办法实施后效果不佳;(2)相应对策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厌学现象,国内外尚无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及对策。因此,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启发作为前提条件的,是学生主体性的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课堂上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题组成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研究课堂教学新途径,得到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前仍有一些课堂的教学行为基本上被教师主宰,学生处于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状态下被迫参与活动,他们在教学中体会不到追求思索的乐趣,其学习行为的产生许多都是迫于压力和无奈,因此逃课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学生承认即使不喜欢这门课程也要努力取得好分数。显然,这种课堂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毫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言。
课题组成员参编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物理学》教材(案例版),并使用该教材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开展了“设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例如教师在“黏性流体的流动”教学中引入案例[1]:女患,34岁,患者因劳累后心悸、气短反复发作三年,近一个月感冒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咳嗽、夜间不能平卧位而住院治疗。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史。查体:BP110/70mmHg,二尖瓣面容,呼吸困难,半卧位,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听到细小水泡音。心率120次/min,二尖瓣区可听到雷鸣样舒张中晚期杂音。教师介绍案例之后,结合案例设计两个问题:(1)舒张期杂音的产生机制是什么?(2)为什么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双肺底可听到细小水泡音?由此导入教学,并在“黏性流体的流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设问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真实的案例,从中设计1—2个生命现象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并由此展开教学,在完成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学习,避免向学生灌输知识,可使医科学生既学会了物理知识,又获得了解释生命现象的途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设问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比较,较好地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启发一词,起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都是学生呈现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所求、有所欲的主动状态;“启”和“发”都是针对教师讲的,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认识的需求相机给予及时的引导。
实践证明,“设问教学法”从设计问题、讲解知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思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使教学具有艺术魅力、富有形象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富有魅力、高超的艺术。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多普勒效应、超声波的产生和接受、细胞除极和复极的过程等,这些医学物理知识都非常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在这类教学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动画、视频、音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心电图机输出的标量心电图波形,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来形象地描述,使心电图波形过程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抽象知识直观化,易于理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另外,有些知识不能直接使用实物进行实验,只能进行替代实验和模拟实验。比如气体栓塞实验只能用兔子代替[2]、心电实验只能进行模拟。这种替代与模拟,就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实践证明,改进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艺术魅力、富有形象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公式能引起学生兴趣在于它能够解释自然现象,如果不将物理学公式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它将是枯燥的数学表达式,容易被人忘记。生命现象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将物理学公式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声波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听觉域、声强级、响度级知识之后,通过分组实验,学生绘出人耳听阈曲线。课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讨论题:谈谈如何保护人耳听力。教师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或在互联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讨论。全体学生参加了课后讨论,并完成了小论文,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项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实践证明,将物理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不再枯燥和乏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适时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样才能把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仇惠,余大昆.医学物理学(案例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38.
[2]胡新民.医学物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