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职业化角度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准入与退出

2014-10-08左之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业化高校辅导员

左之涛

摘要:辅导员职业化是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规范辅导员准入标准和畅通退出机制涉及到辅导员职业化的入口和出口,关系到辅导员职业化的成败。只有严格准入标准,拓宽辅导员发展空间,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才能留住人才,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动态平衡,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关键词:职业化;高校辅导员;准入与退出

中图分类号:G64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047-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6年7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颁布后,初步形成了推动辅导员发展的长效机制。十年来,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从 2004年的4万多人增加到12.7万人[1]。其间,各省和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配套政策,逐步开始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还处在起始阶段,面临着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本文从辅导员职业化的角度,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准入与退出和辅导员职业化的关系,探讨如何建立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一、严把入口关,选好人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双重待遇、双线晋升提供了政策支持,从政策上看,辅导员具有了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既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也可以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为其实现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1高校辅导员准入现状

近几年,各高校辅导员招聘经常出现几十人、几百人竞争一个辅导员岗位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二是辅导员的待遇提高了。不可否认,在高校招聘的辅导员中,因为就业困难而不情愿选择辅导员岗位的人员还占很大比例。如何转换这些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进入高校跳板的辅导员的职业理想,成为辅导员职业化道路上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这种现状存在于多数高校之中,这也是各高校在以后辅导员培训、教育、培养中需要逐步解决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抓好入口关,统一准入标准势在必行。

2建立高校辅导员准入标准体系

随着近几年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要求,各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准入标准,还是存在随意性。一般在选拔中重视辅导员的学历、政治面貌和学生干部经历,对专业要求各取所需,没有很好地处理学历与能力、政治表现与业务素质的关系。从总体上看,辅导员学历和政治面貌条件提高了,但是综合能力,包括个人的职业素质还是没有考查的标准。既然从大的方面看,有关规章制度已经制定,建立起一套成熟、稳定的高校辅导员准入标准体系也势在必行,标准可以涉及到应聘人员的道德素质、学历、政治面貌、综合能力、专业等。这是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重要一环。

二、加强动态管理,促进辅导员发展

1构建培训体系,弥补准入不足

在没有建立统一的辅导员准入标准之前,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对在职的辅导员进行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没有必要的知识、心理、能力准备是很难胜任的。近几年来,各省和各高校都要主办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一般内容会涉及到学生教育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服务、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应用、学生突发事件处理、辅导员自我成长与发展等[2]。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提高了辅导员对所从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肩负的责任,做好了上岗准备。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要求到2017年,基本形成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符合辅导员成长成才规律、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基本构建起内容完善、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为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服务高等教育的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规划》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培训的三大主要内容,健全完善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为龙头,以教育部、省(区、市)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专题培训、高级研修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为基础,分层次、全覆盖的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其中,在“主要任务”规划中,继《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提出“重视精品教材和课程建设”之后[3],本次规划又提出了“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统一培训标准将会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和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2重视过程培养,提高职业素质

从工作的性质看,高校辅导员从事的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要求辅导员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3],更要有较强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除去接受理论培训外,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对辅导员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高校辅导员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学校主管部门和系院要充分发挥老辅导员“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新辅导员尽快熟悉业务,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提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定期组织辅导员工作交流会,让所有的辅导员有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鼓励辅导员通过学历进修、挂职锻炼、外出考察等方式,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高校要重视辅导员个人的发展,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双线晋升”的优惠待遇,确保辅导员既可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又可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实绩,晋升相应的行政职务。在职称评定方面,要重点考虑工作的特殊性,制定适合辅导员发展的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实行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保证更多的辅导员有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机会。在行政职务方面,设立科员级、科级、处级辅导员管理岗位,并落实待遇。通过不断理顺体制、明确职责、提高待遇,为辅导员能够从事这项工作、愿意从事这项工作、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有效从事这项工作,提供理念支撑、制度保证和条件支撑。endprint

三、建立辅导员退出机制

“出路不畅”是目前困扰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问题之一。畅通出路一定程度上会加速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影响队伍的稳定,但这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并不相悖。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要从制度上留住人才,使适合的人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保证队伍的稳定,不是限制人员流动,而是要保持辅导员队伍的动态平衡,并且要把不适合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及时调整出队伍。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高校应该建立有效的辅导员岗位退出机制。

近些年来,通过辅导员岗位的历练,许多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有的高校提拔干部重视辅导员工作经历,部分辅导员被提拔为高校党政机关管理干部。事实上,各高校都有具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以这种晋升结果退出辅导员队伍的方式,可称为“优出”。也有的辅导员把目前从事的岗位作为跳板,不想把辅导员岗位作为长期从事的职业,如果有转为专任教师的机会就转岗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这部分人员可称为“平转”。也有的辅导员在没有得到晋升机会的情况下,尤其是工作年限较长,年龄较大的辅导员,既不能晋职称,也不能提级别,而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考核结果落后,被迫离开辅导员队伍,转向其他不重要的岗位,再也没有发展的机会。这可以称为“淘汰”[3]。

以上三种情况,是高校辅导员退出的三种常见的选项。留下的辅导员中,也有很大部分在“淘汰”压力下,不得不努力工作,追求“优出”的目标,在目标无法实现时,干着缺少创新,缺少热情的工作,等待“平转”的机会。

以上问题的出现,在于国家没有建立辅导员退出机制,高校没有统一的退出标准,尤其是在辅导员岗位上没有发展空间时,使辅导员找不到了个人的奋斗目标。

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主要是涉及到两方面:一是要建立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职业标准;二是多数辅导员把从事辅导员工作作为终生的事业来对待。这就涉及到了辅导员的准入与退出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制定辅导员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辅导员准入标准,可以参考标准,使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人通过考试获得上岗资格证书,提高辅导员的准入质量。在培养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出路,突破高级职称和职务级别评聘的瓶颈,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让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人有成就感,有荣誉感。畅通“出口”,鼓励优秀的辅导员“优出”,及时淘汰不适应的辅导员。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规范。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标准》作为本地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辅导员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2]。“优出”不是辅导员职业化的目的,留人,尤其是留下优秀的辅导员才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目标。只有不断规范制度,提高待遇,给予他们在岗位上发展的空间,才能把人留下来,减少“优出”。稳步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不仅有利于队伍稳定,而且有利于整个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最终促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答记者问[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4-04-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2014-03-25.

[3]教育部办公厅.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Z].2006-07-30.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化高校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