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途径再思考
2014-10-08徐锋
徐锋
摘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高职院校,保持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在于文化建设,在于立足传承自身历史文化,融合区域文化,对接工业文化,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
关键词:文化建设;校史文;区域文化;工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031-02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于21世纪,至今已走过追求生存的阶段,更有一批已经通过验收或进入准备验收后期的国家级示范性(骨干)、省级示范性院校。已经迈向内涵式发展新征程的高职教育着力点在哪里?“示范后”的高职院校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文化建设。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由两所各有着数十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升格而来,发展迅速,已进入准备验收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后期。学院在建设新校区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推进文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步建设形成了以工商融合、敬业与创新创业精神相融合、人文与生态和谐,突出文化品牌和特色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显提高。
一、传承校史文化:弘扬历史传统以涵养时代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象征,具有展现大学自身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凝聚激励广大师生拼搏奋进的价值功能。当然,大学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建设必须弘扬历史传统,在传承历届师生累积、共同建构、不断创新而形成的精神资源中, 融入时代精神以涵养大学精神[1]。
1.在推进校史文化研究过程中继承传统,固化两校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升格建院后不久,学院就提出并于2011年完成了《苏州经贸学院简史》的编撰工作,明晰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挖掘了优秀办学传统、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依托同期建设的校史馆,上好新生入校的第一课,加强师生爱校荣校教育,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新校区环境建设植入原来两校的文化景观,于无声处展现沧桑、辉映巨变。通过加强校史研究工作,不断丰富校史内容和校史馆的实物收藏,引导师生继承优秀传统,牢固树立“同为经贸学院人,共创经贸学院业”的艰苦创业精神。
2.在精心设计举办校园大型文化活动中弘扬传统,建构新的大学精神。学院在继承历史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融入新元素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阅读节、公寓文化节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注重发挥优秀校友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范办好传统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颁奖等仪式类活动,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珍视荣誉。在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建构、凝聚、彰显新时期大学精神,不断坚定共同价值观下的群体自我意识。
3.在融入时代精神过程中深化大学精神文化认同,培养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合并升格后,学院长期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师生教育观点大讨论,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观念,统一思想和认识,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设计开展一年一度的学习之星、自强之星、诚信之星等“经贸之星”评选活动,广泛宣传评选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在师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在一系列融入时代精神的文化活动中,促进师生形成共有的精神品质和自觉的文化追求,不断深化对学院精神文化的认同,有效地培育了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融入区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以滋养校园文化地方高校从其建立、建设、发展无不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表现出其浓郁的地域特色[2]。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内涵,也要求高职院校须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区域文化精神,挖掘地域优秀文化资源,并充分结合自身的历史传统,使学校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征。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吴文化积淀深厚的苏州高新区石湖区域,在文化建设中融入吴文化,以吴文化滋养校园文化,使文化建设更具个性与内涵。
1.把吴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充分发挥校园所在地文化名人和文化古迹资源的优势,将吴地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景观命名中,巧妙地将校园所背靠的上方山上已逝古迹“楞伽八景”之“藏晖”、“双冷”、“清镜”、“白云”、“翠微”、“青莲”、“楞伽”、“先月”等取作校园八座桥名,还精心选取归隐此地的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命名“半湖”、“碧玉河”、“成大广场”等,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又使校园师生沉浸在吴文化的氛围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吴文化的熏陶。
2.把吴文化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自身人才培养特色,把吴文化“崇文”、“尚德”文化精髓以及敢于创新、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融入学院校训“育厚德之人、炼强技之才”,校风“团结、敬业、求实、创新”,融合进自己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治学方略及规章制度等,以此规范师生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和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服务。
3.把吴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组织编写《实用苏州话》等多部吴文化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苏州话”等吴地文化课程,每年都吸引大批学生选修;发挥专业及师资优势,成立缂丝工作室,传承保护吴地缂丝工艺;依托学院建设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力开展昆曲经典进校园等富有“吴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两度邀请两届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芳携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来校表演经典剧目,激发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目前正着手成立的范成大文化研究中心和吴商文化研究中心,意在实践学校文化建设融入吴文化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品牌,培养一大批吴文化爱好者和传播者。
三、对接工业文化: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以培养学生的工业文化素养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为加强职业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注重从文化融通的高度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文化对接整体方案,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工业文化素养。
1.建设有工业文化元素的校园物质文化。工业文化进校园的基础体现在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上,要在不断优化校园环境的过程中,建设充分体现工业文化元素的物质文化。一是学校硬件环境建设彰显优秀工业文化特征。学校的雕塑、围廊、花园、教室营造专业文化和科技文化彰显的工业文化空间,校内实习车间和实训教室建设要具有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环境和氛围,突出行业特色、职业特色、专业和学校品牌的文化内涵[3]。二是学院开展实训时引进优秀企业管理制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三是学院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了多个高质量的省级、院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场所,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模式运作,着力建设文化意义上的“校中厂”和“厂中校”。
2.建设有工业文化气质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对接工业文化的关键在于两者精神文化的融合,校园精神文化融合工业文化精神的重点在于吸纳优秀企业以人为本、团队协作、以客户为中心、精益求精的核心价值[4]。一是不断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以及知名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优秀专业人员为兼职教授、邀请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办讲座等,传播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理念。二是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校企共同研究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工业文化融入教学管理、学生工学交替、实习及就业工作中,全面引入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三是把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渗透在学生技能比赛和课外活动中,校企合作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把“敬业”、“业精”、“创新”、“致用”的企业价值观有效融入校风、学风、教风,把工业文化气质融进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中,全方位建设有工业文化气质的校园精神文化。
3.校企合作开设优秀企业文化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融合工业文化、重点是优秀企业文化的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对接工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难点。一是学校教师首先要通过下企业顶岗实践、做访问工程师、挂职锻炼等方式,认真学习、虚心吸纳企业文化,以提高自身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素养。二是学校教师要主动与企业优秀专业人员加强联系,激发开展校企文化对接融合研究的兴趣,共同开发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而且有利于先进工业文化融入的课程。三是学校从政策上大力提倡教师与行业企业优秀专业及管理人员合作开发融合企业文化的校本教材,合作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并作为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主渠道。开设的企业文化课程重点讲解优秀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内容,使学生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内涵,有效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接受企业文化,自觉提高企业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政文.简谈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8-06-17.
[2]王娜.新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地域特色研究[J].学理论,2011,(3).
[3]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工业技术与职业技术教育,2010,(3).
[4]胡忠喜.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渗透与融合[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