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4-10-08章岱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

章岱均

〔关键词〕职业心理教育;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构

职业心理教育在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现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职业教育近几年迎来蓬勃发展,但课程设置上重职业的知识技能,对职业教育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关注较少。处在职业选择生涯发展关键时期的学生如果不能形成自我认定的职业价值观和生涯发展观,会出现焦虑、目标和兴趣模糊不定、缺乏学习动机、学生角色投入不足、学业成绩低等不良现象。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会影响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造成社会生活的适应不良,出现一些偏差行为。因此在学校中开设职业心理教育课刻不容缓。

一、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性质

职业技术教育的许多课程都属于学科课程。这些课程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课程组织遵循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课程中,一类课程侧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介绍、讨论、评价和学习;一类课程侧重特定技能或操作程序的演练和自动化。这些课程有助于系统地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职业心理教育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发现主体内在价值为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思考生存的意义,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个体。该课程中很少涉及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强调特定技术的操作演练。要求的是学生更多的参与,主动的反思,积极的体验,领会到职业不单是谋生糊口的工具,而且是彰显个体存在意义和价值的一个平台。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课程的目标在于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课程的实施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动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形成良好人格。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定与实施以及课程结果的评价。

因此,我们将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性质定位为经验课程。这种课程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核心组织学科知识,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者;学习者的需要、动机的发展与其智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操作能力(行动能力)的发展同等重要、相辅相成。学生可以在自由选择和个性解放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意义实践的历程。

二、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

职业心理教育不需要训练学生掌握某种动作技能,也不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陈述性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思考,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与人生。其结果很难使用具体外显的、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述。因此,课程的目标也只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活动的进行逐渐地生成。

通过职业心理教育的实施,教师、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交互活动,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职业世界和支持性的教育环境资源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认同,设立职业目标;在面临各种职业生涯事件的选择时,能针对所处的环境和资源,进行职业生涯的评估,作出适当的职业决策;在职业生活中获得满足,主动承担职业生涯的角色,达成人生的自我实现。

因此我们将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为生成性的。分别为:1.培养学生对职业选择的自主和负责的意识态度;2.系统的自我心理探索;3.主动地收集相关的职业资料;4.整合个人的特质与教育环境及职业的关系;5.形成职业决策的能力;6.增进职业规划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等。随着职业心理教育的深入,学生会产生新的目标、新的价值感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

三、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内容

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内容在编制上具有极大的弹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我们给出了供参考的课程内容。比如性格、气质、兴趣、需要的测评与职业选择,职业能力测评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中的心理调适,职业生涯决策,职业问题解决,职业价值观与自我职业认同等。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作为课程内容的审议者,双方在教育实践中会产生许多有创见的思想和见解。有效地利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使课程内容的形成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持续成长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积极采纳和吸取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机动地为职业心理教育的课程增添了许多精彩的内容。比如,职业选择时的焦虑处理、放松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时间管理、情绪的建设性表达、性别和职业的关系、职业事件决策的行动研究的方法、失业与心理调适等。这些内容的添置反映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层面,充分尊重和体现了参与者的价值观、创造性和主体性。课程内容都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具备情境性和人格性,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能够自主扩展的人生,能够就未来如何进一步规划作积极的思考;教师处在一个复杂变化的、充满未知与生机的生命氛围中,能够就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自身教学素质而积极行动。

因此,我们将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内容定位为创生性的。人的心灵是需要点燃的火炬,课程内容就是融汇集体智慧的火焰。职业心理教育的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是在具体实践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创造和开发自己的课程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个性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四、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实施

职业心理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职业选择的意识,树立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增进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和决策的能力。在课程实施时,主要是提供一些适当的情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讨论,共同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由此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清晰的职业价值观和认同感,指导他们的职业选择。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一起经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想象十年后人生的生涯幻游、进行职业决策时个人得失的平衡评估、参加相同人格类型的校园舞会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努力探索自我,树立自身的价值观。

教师和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自由地思考和表达,课程的实施成为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处在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全员参与其中,仔细聆听彼此的发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激发,相互补充,相互修正,相互提高。比如在进行了时间使用评估后,大家一起讨论:我的时间够用吗?什么事情占用了我很多时间?有什么事情被我们忽略了?我对哪些事情是印象深刻的?我的时间使用和以前的计划一样吗?我要怎么调整自己对时间的使用?我在时间的使用上抱什么样的想法?我现在在乎什么事情?有什么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

我们将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实施定位为一种讨论对话式的过程。每个人都因为这种充满智慧与情感参与的讨论和对话而激动投入。大家共同就职业生涯中的问题建立行动计划,澄清各自的价值观,寻找可供选择的参考方案,评估可能出现的得失利弊,系统地排除不适合的选择,精神抖擞地开始行动。

五、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评价

由于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是生成性的,所以,先陈述目标,依据目标搜索资料,对目标和结果之间的差距或一致程度作出报告的传统“预定式”评价难以反映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对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评价是一个多元价值的判断过程,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都具有主体的地位,目的不是为了比较、为了证明,而是着眼于发展、着眼于人生意义的生成和扩展。在评价的过程中尊重人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尊重学生自己对生活职业的选择。评价始终在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氛中进行。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思想对待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以未满足的需要为激发起点,不仅要注重激发近期和远期效应,而且激发学生内在的评价需要,把促进学生向着真、善、美更为完善的方向发展作为重要动力。自觉评价和主动接受他人评价,从而把外部评价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个性特点,准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因此,职业心理教育课程的评价定位为发展性、形成性与主体性的评估。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达到自主评价的水平,在不断的质疑和不断的尝试中建构自己职业生涯的模式。尽量体现价值悬置的观点,避免先有的假设,并就评价的结果与学生一起商讨解释,使每个个体都获得工作职业的意义体验。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金华,3210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
深度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跳绳速度训练——30秒单摇》教学案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发初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