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人师者莫学“鲁王养鸟”

2014-10-08郝海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养鸟下功夫天性

郝海涛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鲁王把自己乐于享用的一切,看作鸟类也一定乐于享用的。于是,他对海鸟的种种优待就变成了残酷的虐待,仅仅三天,一只活泼的海鸟就被他弄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的主观愿望再好,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不按照事物特点来办事,结果只能事与愿违。教师中的“鲁王”还少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以本本为中心,却不以生为本来因材施教,自以为是,最终害人又害己。

“因材施教”的“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是“资质”的意思,“施”是“施加、进行”的意思,“教”是“教育”的意思;合起来说就是“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开展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识材”,关键是“因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成才”。

高效课堂需“识材”“因材”。在任何一个班级里,都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使他们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像王守仁说的那样,“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如今的课堂里,太多教师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去规范学生的生活,用成人的思考方式去束缚学生的天性。真正优质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天性和基础出发,创造学生喜欢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一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中教师往往注重对教材和教法的钻研,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递,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以至于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和沉默,缺乏生气和乐趣,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如果教师垄断课堂,喋喋不休,学生就难以进入他们该进入的角色,教师也就难以欣赏到学生精彩纷呈的见解和思维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因此,只有真正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德育需“识材”“因材”。天性是教育学生的起点,教育要尊重并发展学生的天性。真正的优质教育,要从学生成长及发展规律进行深度审视。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育活动,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每一件事,根据学生的天性找到教育的节奏,既不能盲目超前,也不能盲目滞后,要养成研究学生的习惯,并根据他们的心智特征来确定施教方案。蹲下身来,平视学生,倾听学生,学生就会愿意与你真心交流;牵起手来,参与学生的活动,努力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支持,就能发现那份鲜活的生命;用多把尺子量学生,就能量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耐心等待,静候花开。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经说过:“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要先懂得学生再施教。只有懂得了学生的性格,才懂得如何相处,了解了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因材施教。陶行知曾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同样,我们要因材施教,要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和“特异生”施以不同的教育,长善而救失。

糊涂教师“以己养养鸟,非以鸟养养鸟”,虽“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其结果不免“三日而死”;智慧教师从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开始,选择适合的教育策略,寻找合理的教育契机,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积以时日定会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九中,枣庄,2770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养鸟下功夫天性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最简单的字最难写
从“三有青年”到六个“下功夫”谈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
老人的爱鸟不宜放室内
该不该养鸟
半裙时代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