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把握小组合作的契机

2014-09-30于永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契机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于永建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使用的组织教学方式,但并非提高课堂实效的万能钥匙,不可盲目滥用。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敏锐捕捉和善于创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机会,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落实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契机 高效课堂

现今,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众多语文教师深入落实课改理念、践行高效课堂的自觉选择。走进语文课堂,随处可见学生处在热闹的合作研讨中。至少在形式上,语文课堂与数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教师独霸课堂的情形,学生走到了课堂舞台的中心,成为了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但是,在听课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过于随意,设计的探究话题没有合作的必要或探究的价值太低;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小组合作学习,整堂课小组合作方式贯穿始终等。

那么,要落实课改,践行高效课堂,就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唯有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我看都未必。语文教学有其特有的规律,以学定教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思路,该由教师讲解的就不能放任学生猜想,该由学生自己研究的同样也不能由教师替代。笔者认为,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真正“利器”,必须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绝不盲目滥用,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1、用在学生出现认知错误,需要辨明之处。中学生虽然已经对各类文体都有了一定的接触,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了相应的语文能力,但是毕竟知识结构并不系统和完善,在具体的篇章学习中,很容易混淆一些常见的语文现象,形成错误的认知。如混淆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将说明方法中的做诠释误判为下定义等。出现这样的认知错误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中明辨正误,形成正确的认知。

如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课文《长江》,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所使用的写法时,很多学生都认为作者使用了“借景抒情”表现手法。我心知学生肯定普遍存在对“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两种表现手法认知不清的问题,于是借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翻阅手头资料,探究作者是不是使用了“借景抒情”手法。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最终学生们形成了正确的认知,认识到:“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通常是先景后情;“寓情于景”则是将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当中,常常是情景难分。大家一致认为本文的表现手法用“寓情于景”来描述更为得当。这样的小组合作研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效的。

2、用在学生对重点问题出现多重理解,需要探讨之处。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尤其是经典名篇的重难点往往需要结合作品特殊的写作背景去考察,才能获得较到位的突破。学生常常会因为预习不够扎实而出现理解片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补充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将理解走向深入。笔者认为,这恰恰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机。

教学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谈到“百草园是乐园,那么三味书屋是苦屋吗?”这个问题时,学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显然,只是依据教材上的选文对此问题进行浮光掠影式地探讨很难将这个问题理解透彻。于是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查找有关《朝花夕拾》的介绍和鲁迅少年的生平经历的资料,再结合课文中对三味书屋中苦事乐事的描写,对该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性合作学习。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三味书屋中枯燥乏味的读书经历,只是隐含着对封建教育的不满,更多的则是对书屋中发生的趣事的回忆,而且整篇散文也是以表现童年的快乐为主,饱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因此三味书屋并不是苦屋。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获得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必然能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也就真正将高效课堂落到了实处。

3、用在教学中出现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需要拓展之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都是在这个生成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处理这样的问题,往往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处理的怎么样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和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笔者认为,对待这样的生成性问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处理,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如笔者在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有学生提出:“气蒸云梦泽”一句是否蕴含了作者前途不明,心中迷惘的感情倾向?笔者之前接触到的所有参考资料中都没有与之相关的论述,听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是感觉有些突兀,接着便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机。为使学生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我组织大家就此问题结合手头资料展开了合作讨论。最终明确了,此句写景重在表现洞庭湖水势之浩淼,而水汽迷蒙之景亦是为突出所写之景的浩瀚壮阔。结合作者赠诗求仕又不愿折腰直言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可以看到孟浩然对自己的才情、能力还是非常自信的,因而不应是对自己前途不明的迷惘。学生意见虽然最终被否定了,但这样的探究学习却是对其善于思考的学习表现的最好肯定,教师这样的处理方式无论是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还是其他学生都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暗示,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学生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1、针对教材本身存在的疑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一些看似失误或矛盾的语句,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匠心独运,并非一时笔误,往往是刻意为之。抓住这些文本本身存在的疑点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自然段鲁迅先生写道“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学生读到此处,免不了心中生疑:到底是不是只有一些野草呢?兴许是作者写了病句吧。我就此设计了“到底是似乎还是确凿?”的讨论话题,组织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从文学大家的文章中找到用词的“失误”,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纷纷仔细阅读文章,并翻阅资料,展开了探究讨论。有学生从句子表意的角度谈,有学生从文章的主题谈。我适时指导他们结合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背景重新审视这个话题,结果就有小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用似乎是因为所写内容距离写作时已间隔多年,记忆早已模糊;而用确凿却是因为百草园给鲁迅少年时期带来的乐趣是印象深刻的。教师再适时点拨:作者正是有意用这样看似矛盾的语句向读者表现了自己对童年的模糊而又真切美好回忆,这样写恰恰显得更真实。至此,对该问题的探究落下了帷幕,但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却起到了预先铺垫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突破教学的难点。为更好地展开以后的学习做好了准备。endprint

2、围绕同类别课文的对比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形成总是在不断的比较分析中更容易达成,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语文教材往往将同样文体或同样题材的文章整合为一个单元模块,用意也在于此。这样的编排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现成的对比文本,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有利于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更好地落实课标提出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围绕同类别课文的比较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就以“斑斓春色”为编排主题。我在教学完其中的两篇主读课文《春》和《春风》后,围绕两篇文章写作对象和表现手法异同点的比较,用一节课时间组织学生就此展开小组合作研讨。通过学习,学生对南北方春天的代表性景物及其特点,和两文中使用的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都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切实提高了语文能力。

3、利用增删改补的表达练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增删改补的表达练习则是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材的中也常常会设计这样的练习。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春》《项链》《孔乙己》等篇目都设计有改动比较、结局续写等练习。利用这些练习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能够让学生开阔思维,打开思路,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分享、借鉴和吸收,从而把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把语文教学延伸向更广阔的视野。

笔者在教学《项链》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当马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后,会有怎样的反映?”的话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对马蒂尔德的命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交流中很多同学多次发言,很显然在听到其余同学的意见后又产生了更加成熟的想法。这样一步步将课文的解读引向深入,使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作品结尾处理艺术的认识也更为准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并不是践行高效课堂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最能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需要语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捕捉和创造使用的契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打造富有个性色彩的高效课堂。

(本文系甘肃省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Q[2013]GH030 )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契机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尝试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盘面拉升暴发点与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