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
2014-09-29刘倩
刘倩
摘 要:《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尽管风格迥异,但有很多相似之处。两部作品都是以史实为基础,融合了各自民族千百年来流传的神话人物故事,分别展现了西方和东方的早期神话。作品中对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侧面描写,体现了女性在男权为中心的早期社会中的地位。对比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东西方早期父权制社会中人们对女性相似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关键词:神话;女性;《伊利亚特》;《封神演义》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155-02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相传由流浪诗人荷马(公元前853年前后)所作,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巨著。这两部史诗以诗行组成了历史和英雄,浸染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中国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被称为“神魔小说”,该书成形于明朝期间(1368~1644)。这两部作品尽管风格迥异,写作年代相差久远,但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部作品都以相同历史阶段的史实为基础,融合了民间流传的神话人物故事,经过艺人和作家的整理加工再创作而成。《伊利亚特》作为《荷马史诗》的上部,讲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推测,特洛伊战争的起始年代约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腊人攻陷特洛伊城的时间约在前1209~1208年[1]。《封神演义》虽然成书较晚,但却是以上古历史即武王伐纣为基础。该段历史发生于殷周之斗时期,约为公元前1100年以前(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100),这与特洛伊战争的时间相差不多;两部作品都是诸神假借人类开展神力之间的争斗。《伊利亚特》中描写的特洛伊战争表面上是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争战,实际上是希腊诸神之间的较量;《封神演义》里的武王伐纣实际上也是阐、截两派神力借殷周之斗展开的角逐;这两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荷马史诗》自不必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起源。《封神演义》将中国古代民俗传说中的所有仙、神都融入姜子牙的“封神榜”里,对明清寺庙诸神的设置、地方戏曲以及当代中国人对神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影响。
《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这两部作品中对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侧面描写,对比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发现早期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框架下人们对女性的认知及女性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比《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小见大,展现东西方在早期父权制社会下对女性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一、“红颜祸水”——粉饰男人过失的借口
东西方的神话里自古就不约而同地出现“红颜祸水”的观念。《圣经》里的夏娃,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海伦,以及中国神话里的苏妲己、嫦娥等。这反映了东西方早期对女性的价值观念。
海伦和苏妲己分别是特洛伊战争和周王伐纣的诱因。作者虽然对其着墨不多,但简单的勾勒也足以凸显其特殊地位。这两个名字成为后来西方和东方美女的代名词。海伦是人间最美丽的女子,对其长相,作者并没有直接具体描写,只提到与美丽女神阿佛洛狄忒相似,其美丽动人之貌主要是通过旁人的赞叹来表现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对海伦一见钟情。“当帕里斯一看到王后进来时,他就垂下了举起祈祷的双手,由于惊愕而茫然无主,因为他认为他又看到了阿佛洛狄忒本人。……他父亲的委托,他这次征途的目的,在这一瞬从他的脑海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觉得他同他的士兵就是为了劫掠海伦而来。”[2]海伦的丈夫墨涅拉俄斯对于自己的妻子被拐誓不罢休,由此引发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最终导致特洛伊的毁灭。海伦第一次上城观战时,特洛伊人中的长老们赞叹道:“真的,没有人会责备特洛伊人和希腊人为这样一个女人而如此长时间忍受苦难。她美丽得像一个永生的女神!”[3]相比海伦美貌的间接描写,《封神演义》中苏妲己的美貌,在其初见纣王时作者着墨甚细:“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启朱唇似一点樱桃,舌尖上吐的是美孜孜一团和气;转秋波如双弯凤目,眼角里送的是娇滴滴万种风情。”妲己是冀州侯苏护之女,在被送进宫的途中被九尾狐狸精杀害并附身,由此进宫蛊惑纣王。在她的唆使之下,纣王荒淫无道日甚,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姜子牙顺应天数,辅佐周王伐纣,救民于水火之中。
随着男权、父权的强化在世界各地早期文明中的普遍出现,东西方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女人祸水论”。“女人祸水论”的出现是男权社会的普遍现象,在古中国和古希腊尤甚。但是,虽然同样身为“祸水”,海伦和苏妲己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海伦回到了丈夫墨涅拉俄斯身边,没有受到丝毫的鄙视,跟从前一样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尊荣。而苏妲己的下场则不甚凄惨,她被姜子牙斩首示众,背上了世代“祸水”的骂名。由此可见,以荷马为代表的西方对女性尽管有“祸水“的歧视,但依然比较宽容,体现了女性观的先进性。相比而言,东方则对“祸水红颜”持严厉的态度。苏妲己最后被代表社会中心主人的姜子牙斩首,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这类女人的仇视态度和集体的民族审美意象。但无论是较宽容的西方祸水观,还是较严厉的东方祸水观,两个民族都不约而同地用“女人祸水论”来粉饰男人的过失。
二、被男性价值观囚禁的女性
男性理想中的女性往往贤良忠贞,这种圣女、贞女般的形象在男性主宰的社会里被无限放大。男权社会中,无论是女神还是女人,都还没有完整的女性意识,处于屈从和附庸地位。女性用男性的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被缚在男性的尺度之上,成为男性的“他者”。《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所描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男权社会时期,作品中出现了一批被男性文化阉割了的符合当时社会审美的女性形象。
希腊神话中许多重要的女神,比如权力女神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等,看似地位高,权力大;有的女神,比如维纳斯,甚至背着丈夫赫淮斯托斯在外偷情,但她们都必须听命于一位大家长——天神宙斯——男性权力的代表者。维纳斯因为本身就是性与美的代表,所以对她的评价往往比较宽容。但人们绝不允许自己民族中地位最高的女神水性杨花。所以“神后”赫拉毋庸置疑地被赋予了忠贞的形像。赫拉是天神宙斯的妻子,主管婚姻和家庭,是最有威信的女神,也是妇女的保护神。在她与宙斯的婚姻里,她被单方面要求对其丈夫性忠诚,而宙斯却不受婚姻关系的约束,天上地下都有他的情妇和私生子。赫拉深知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来源于她的婚姻(宙斯娶她时答应与她分享自己的权力),所以对于这种不平等她从没有怨恨丈夫,只把怒气撒在情敌身上,利用各种手段打击丈夫的情妇和私生子,以此落得了“妒妇”的名声。当赫拉与宙斯产生分歧时,赫拉也只能靠女性的原始资本——美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宙斯对赫拉不满,赫拉所受到的惩罚是严酷的。她曾因为忤逆宙斯,被宙斯捆绑着倒吊在半空示众。妇女的保护神的地位尚且如此,人间的普通女性更无地位可言。特洛伊战争中有一个重要的描写就是每打完一场战役后都要分赃女仆。女性作为一种财产可以被分割转让。《伊利亚特》一开始便写到了阿喀琉斯的愤怒,愤怒的原因是阿伽门农虏走了自己的女奴布里赛伊斯[4]。布里赛伊斯虽然最后被英雄阿喀琉斯拯救,但并没有改变自己一直处于被囚禁的状态。阿喀琉斯之所以拯救布里赛伊斯也是出于对她的美貌的欲望以及对自己财产的专制。《荷马史诗》的另一部作品《奥德赛》则专门表现了一位苦等丈夫二十年的忠贞女性——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形象受到当时社会认可和尊重,因而作者毫不吝啬地把“高贵”一词加冕于她[5]。这些都是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定义。
在《封神演义》中,作者所赞扬的往往是遵从和维护男性社会所缔造的道德规范、伦理纲常的母性典范。她们无不具有柔顺、谦卑、贞节、勇于自我牺牲等特点,尤以姜皇后和黄飞虎之妻贾氏为代表。纣王宠爱妲己,姜皇后并未争风吃醋,但对其残害忠良、败坏朝纲,她不惜剜目劝谏,最后受尽酷刑而屈死。贾氏面对纣王的欺侮,不屈不挠,自思:“我的丈夫何等之人,我怎肯今日受辱!”临死之前大叫:“黄将军!妾身与你全其名节,只可怜我那三个孩儿无人看管!”[6]而她的丈夫武成王黄飞虎,面对杀妻之恨,虽然深恶痛绝,但是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功名爵位和愚忠,“难道为一妇人,竟负国恩之理?”[7]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女人为了丈夫做出巨大的牺牲,但是女人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极低,她们的生死甚至都无足轻重。这些女性拥有人类所景仰的全部美德,唯独没有作为女性的自然要求和情感需求。她们没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只是以男性他者来确定自己的存在意义。而两部作品都极力赞颂这种富于牺牲的母性精神。
三、离经叛道者的可悲下场
在希腊神话和《封神演义》里,都出现了几位不同于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叛者”。她们争取平等和自由,但在男权社会背景下,她们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希腊神话里最典型的叛逆者美狄亚,为了心爱的男人伊阿宋,她敢于违抗父亲,背叛亲人,放弃一切[8]。当丈夫喜新厌旧抛弃自己时,她为报复丈夫不惜亲手杀死儿子,最后逃到一个荒凉的小岛上孤苦老死。有些评论认为美狄亚是一个残忍的杀人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这样做是出于对自己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封神演义》里姜子牙之妻马氏主动提出与他分道扬镳,这在古代社会需要很大勇气,足以体现出她是一位自主决定自己幸福的主体。但《封神演义》文本中有关她的章节充斥着嘲讽意味,并为她安排了羞愧自缢而死的结局。两位在男权社会背景下离经叛道者都落得个可悲结局,这渗透出在男尊女卑社会制度下,男性对女性的价值取向,而这种取向本身,既是女性卑微悲惨的说明,也是男性霸权霸道的注脚。
《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都是由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口头传说为素材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学作品,其中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反映出在父权制社会时期东西方对女性相似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在父权制社会背景下,东西方不约而同地使用“女人是祸水”来粉饰男人的过失,女性们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和完整的自我意识。她们的情感被忽视,心灵被扭曲,主流价值评判所宣扬的刚烈贞洁更是包裹着吃人的谎言。
——————————
参考文献:
〔1〕〔4〕荷马.伊利亚特[M].江苏:译林出版社,2000.前言3,1.
〔2〕〔3〕〔8〕古斯塔夫·施瓦布.古希腊神话与传说[M].北京:北京书籍出版社,2005.198,242,78.
〔5〕荷马.奥德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5.
〔6〕〔7〕许仲琳.封神演义[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120,121.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