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

2014-09-29陈伟球

关键词:人民群众新闻传播人文关怀

陈伟球

摘 要:人文关怀是在社会逐步发展,新闻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人性化的报道理念,它是在政府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下相辅相成的一种新闻从业者必备的精神素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以及将人文关怀的触角伸向最广大群体,给社会传达一种温度和力量。

关键词:新闻传播;人文关怀;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132-03

关于新闻报道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胡锦涛总书记曾讲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观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新闻报道要切记真实,有真情实感,要亲近人民群众,为民所想。这一观点把握住了新闻规律的发展方向,更深层地表达了一个国家的真实的新闻理念。所谓以人为本,也就是人文关怀的含义,贴近人民群众,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以他们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报道要真实富有人情味,对社会有一种关怀的温度。

作为国家的主流媒体,怎样才能表现人文关怀呢?从根本来说,应该是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坚决把“三贴近”精神贯彻到底,倾听广大群众的要求、愿望,新闻要切实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意见,把广大群众作为新闻立足的基础和发掘点。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热点有所变化时,从业者的镜头也要转变过来,把最有价值的、体现人民群众思想的新闻报道出来,引导舆论趋向,体现民间声音。

一、传播方向:人民群众要有知情权

人民群众要有知情权,是社会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思想。列宁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他们是国家的最广大的组成分子,让人民群众知道国家的方针、政策,使政府在行使职能时,让人民群众更能接受。倘若一个国家在政策方面轻视人民群众,或者本应该让人民群众知道的消息却隐瞒他们,这是相当错误的。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是一个靠人民力量运行的国家,如果我们不让人民有知情权,就是对人民力量的不重视,所谓的人民当家做主也是一句空话。

同样,在新闻传播上人民群众也要有知情权,他们是社会的最广大构建群体,每一砖一瓦都有他们参与,他们的声音不得不倾听,尊重他们的意见能使我们的国家不断进步,繁荣昌盛。

在当前形势下,媒体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在面对群众问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关注群众,让群众信任,完善地做好群众工作。这不仅是对群众的重视,也是对媒体工作的一个考察、一个公信力的认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媒体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新兴媒体的诞生补充了纸质媒体的不足,让党政工作、商业活动在传递信息、表达意见时更便捷有效了。但是随着新闻媒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多方位传播平台的一起聚焦下,一些本来很小的问题和事件被无限制地放大了,导致舆论趋向越来越难以控制化。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媒体重新定位自己,站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把人文关怀的理念体现到工作上,把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放在第一位,想人民群众所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人民群众媒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瞒不盖才是一个从事新闻的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我国是一个新闻大国,每天都要盛产庞大数量的新闻,所以媒体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分辨出哪些是最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选拔出来,为之服务。心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能心系国家。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等近几年天灾人祸的新闻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媒体反应及时,报道准确,各种形式的传播,让人民群众了解了事实,消除了可怕的谣言,其后的赈灾捐款等活动体现了群众的强大力量,从而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强盛。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国家新闻体制的成熟,对人民群众的重视是媒体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把人文关怀进行到底。

二、传播内容:凡事要关心人民群众

我国的新闻媒体一直以来秉承着一个良好的传统,即以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为主要出发点。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升级,社会经济形势的变迁,新闻的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多样,这给新闻从业者搭建了一个更广大的平台。但是随之相伴的也是新闻媒体的局限性,他们的定位越来越偏移群众,把镜头对准所谓的社会上层阶级,热衷于报道他们的声音和消息,把舆论趋势导向了一个小的世界,这是一种不好的方式,我们要警惕这种现象。

新闻平台的多样化可以说是新闻从业者的福音,对于他们的工作更方便,可以从更多渠道获得人民群众的声音。但这同时也需要一个鉴别的过程,平台的繁荣也是人民群众话语权的鼎盛期,然而也免不了谣言的泛滥。近几年来,我国的新闻颇受谣言之苦,这对人民群众获知消息有了迷惑性,所以我们的政府和媒体要在这方面多加克服和管制。

2013年的山西6岁男童被重伤双眼案在法律程序上已经结案,但是围绕着这个案件的讨论却仍在持续。凶手是孩子伯母的结论挑战了很多人的道德底线。而且因为警方公布的证据不充分,媒体的报道有缺陷,导致包括受害人家人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相信凶手是孩子的伯母。从事发到第一次新闻公布,当地警方用了10天的时间,从而使谣言有了一个滋生的土壤。我们讲,突发事件危机应对首先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事实的澄清,讲究速度,而当地警方和新闻媒体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第二,当地警方和新闻媒体急于下结论,在事实并非完全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个结论性的判定,这样容易受人民群众诟病。所以应对这种极端的突发性事件时,我们建议:首先,新闻媒体要传递一种爱心,对受害者进行一个最大程度的帮助,让受害者以及社会、人民群众真正体验到我们新闻媒体倡导的人文关怀的理念。另一点,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新闻媒体要保持一种低姿态,要重调查,而不要急于下结论。低姿态重调查可以使人民群众的情绪得以缓和,不盲目下结论。在事实确凿的情况下,再下结论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加信服。这个并不是让新闻媒体代替政府职能,而是作为一个良心媒体,应该更贴近人民群众,要让他们有完全的知情权,让人民群众了解政府,让政府了解人民群众。

媒体为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这未尝不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缺失。政府部门有政策,代言虚假广告的明星将负连带责任。每年,媒体曝光很多明星代言的虚假广告,对此,我是很为明星抱屈的。为什么仅仅是明星负连带责任,电视台呢?它们没有责任吗?如果说,明星在代言做广告的时候,有责任对产品和企业作必要的了解和检查,那么电视台的责任更重大。明星代言,他们仅仅是个人,或许能量有限,难以得到准确的信息,至少我们还能理解。但是对于电视台,它们如果失职我们是难以接受的,它们完全有能力,而且也必须有责任对每一个要播放的广告中的产品有全面的了解和检查;同时对产品广告的言词一并审查,看其是否虚假夸大。如果它们做不到,那就是渎职!对于层出不穷的明星虚假代言广告,电视媒体有必要对其进行严查,电视媒体引导着广大群众的舆论,如果播出的广告是假冒伪劣的,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害,这不仅仅需要厂商来负责,电视媒体作为一个传播渠道也应该担起责任。这里的究责不是目的,只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对于电视广告,电视媒体要有一颗人文关怀的心,不仅要检查产品的真伪性,还要给予人民群众一定的产品知识普及,在其购买过程中建立一座放心的桥梁,做到不瞒不欺。

所以,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把镜头面向人民群众,关心他们的实际问题,做到不偏不倚,以他们为重心。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于新闻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关怀在其中表现的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新闻媒体应该在传播报道中秉承人文关怀理念,给社会注入一种温度。

三、传播形式:以人性化为落足点

我国的新闻制度自建国以来一直在完善,在新闻业务方面一直在深入探索,坚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为出发点,不断发展,不断前进。我国的新闻媒体在实践运作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往的一些领导理论、专家理论不再是高高在上,忽略群众的阅读爱好和自身需求。近几年一些报纸的新闻版块逐渐趋于平民化,各种手法的运用,说明了形式的繁荣,也促进了内容的多样性。这对我国的新闻体制不断完善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媒体所谓的平民化是有选择的,是针对某些阶层群体的,尤其是在官方类的新闻媒体中,常常会看到一些领导指示、领导理论,而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几乎没有表述,都是教条式的理论。新闻报道应该不仅仅把镜头放在某位领导身上,而应该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才是一个新闻大国该有的文化风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化的报道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一个民族的自信力。比如:

2014年3月3日,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全体与会人员起立,为在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中遇难的群众默哀。

3月1日晚发生的暴恐事件,使29位无辜民众失去生命,这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巨痛,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不幸。在全国政协会议的开幕仪式上,与会人员包括国家领导人,集体起立为遇难群众默哀,这种国家层面的庄重仪式,充分表达了全体国人对遇难同胞的哀悼。通过默哀,人民心声和国家意志得到进一步凝聚,将能够增强整个社会打击暴恐、稳定发展的决心。

默哀静默无语,但心中却有万语千言。那些在暴恐事件中无辜受害的同胞,我们可能并不相识,但面对他们生命的消逝,我们依然能体会到至深的哀痛。这是一种本能的生命情感。全国政协开幕先为遇难者默哀,让民众感受到了同气连枝、手足情深的力量。

众所周知,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讨论的议题大多关系国计民生,但在这个时间段,没有什么比民众的死难更牵动人心。打破固定会议程序的默哀,清晰地秤出了普通民众生命那沉甸甸的分量。默哀是沉痛的,也是有温度的,全体与会人员低头默哀的那一刻,直观地诠释了以人为本和生命至上。

两会为暴恐事件遇难者集体默哀,也向民众传递了国家严打暴恐犯罪活动的明确态度。暴恐分子选择在全国两会前夕行凶,就是想制造恐慌情绪,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但是他们的企图落空了。无论暴恐分子多么凶残,但是邪不压正,全国两会将聚起全国民众更大的力量回击邪恶势力。这个明确的态度,不仅能够打击暴恐分子的气焰,也会增强民众对幸福生活的信心。

这篇人性化的新闻报道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范文,有节有理,有温度有关怀,一个国家最大的事就是公民的权利与尊严,现代国家治理,就是从对每个公民、对每个同胞的生命,给予无上的尊荣出发。在全国两会这个讨论国家大事的场合,对几十条逝去的生命进行哀悼,也正是履行这样的政治责任。新闻传播要尊重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与尊严,杜绝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话语霸权的机会,要把关怀之网撒向群众,贴近人民群众心里。

因此,坚持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我国新闻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不可或缺。新闻报道应该面向人民群众,要多关注人民群众的喜好和需求,要深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把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反映在新闻报道中,用亲切热情的文体文字给予报道,拒绝冷硬死板的新闻报道,把人民群众的喜好提升到一个层次,给予引导,形成一种优良和谐的社会文化风气。当前,随着我国新闻媒体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各种文体百花齐放,蔚然成风,实是新闻界的一个大繁荣。当前,我们还得坚持人文关怀理念,重点在文风文体上多下工夫,贴近人民群众,在新闻报道上杜绝空话、大话、假话,以真情实意书写社会,书写百姓,增强报道的趣味性、感染性。

新闻传播在方向、形式、内容上都应该向人文关怀方面发展,新闻从业者要以此作为一个职业准则,将其贯穿到自身层面和工作实践中,把自己的镜头触向人民群众,以百姓视角观察群众世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将我们的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贯彻到底。

——————————

参考文献:

〔1〕孙丽萍.人文关怀精神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意义[J].新闻大学,2001(2).

〔2〕李南.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理论界,2008(1).

〔3〕胡云霞.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1).

〔4〕周志平.人文关怀:媒介传播的新视野[J].新闻实践,2001(5).

〔5〕杨斌成.人文关怀:和谐社会进程的媒介责任[J].今传媒(学术版),2006(12).

〔6〕刘毅.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社会科学论坛(B),2005(16).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人民群众新闻传播人文关怀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