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品德测评方法看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2014-09-28赵艳华

2014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评价方法

赵艳华

摘要: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是德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过程不仅是对德育工作质量和状况的检测与评定,同时也是继续搞好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通过德育效果反馈的信息,可以了解到我国高校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事实,为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工作重点,同时也是对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监督,让他们能够检讨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德育;评价方法;德育现状

一、德育及德育评价的功能

(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

我国古代,道德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处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地位,儒家文化就把道德看成是能够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因,甚至是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西方中世纪的宗教教义也是处于巩固统治的本意而尤其重视宗教道德的宣传和教育。然而古代对于道德的个体性功能是有不同看法的,孔子有学说认为道德是天生的,荀子的性恶论则认为,人性的善是后天的教育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后天生成论,强调道德教育的塑造功能,认为教育与环境对人性的善恶具有决定作用。

(二)德育评价的微观功能

1.强化功能:德育评价对大学生有成绩和进步的肯定,又有对缺点的批评,也有教育者的希望和鼓励。通过评价能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更加自觉、积极地去接受并维护所提倡和鼓励的方向,并对以后产生积极的变化。

2.调节与矫正功能:通过了解學生的品德状况,可以使其明确什么该或不该做,什么是社会倡导和反对的,进一步明确是非,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与行为,改善学生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交往中的的不合理的行为。

3.诊断功能:通过对德育效果获得与对象品德状况的分析和评定,能够客观全面了解情况,判断学生品德的优缺点,达到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二、几种常用的品德测评方法概述

(一)FRC品德测评法。FRC品德测评法,就是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方法。该测评法的基本思路是,借助计算机分析技术从学生品德结构要素中确定一些基本要素,再从基本要素中选择一些表征行为或事实,然后要求学生就自己是否具备这些表征行为与事实进行报告。[1]每个学生所报告的表征行为事实,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存储于个人品行的信息库中,然后计算机运用专家仿真测评系统对学生报告的表征行为进行分析,最后作出定性与定量的评定。

(二)OSL品德测评法。OSL品的测评法也是鲁洁教授提出的,以品德教养为目的的行为测评法,也就是对品德养成结果(做到、稍差、较差)三种不同程度的主观测评的一种简便的标识符号。从这种测评法的命名就可以了解到OSL是一种侧重于行为养成的品德测评。这种方法进行测评时运用公式的方法,其公式是:P=32m1+m2+12m3。除了公式计算法,OSL测评法还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以一学期为品德测评周期。由于直接打分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种测评法采取折衷的办法,力求两全其美。

(三)西华大学的德育等级测评办法。西华大学的德育等级测评方法将学生的德育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包括对党的拥护,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公德意识;为人处事基本原则;遵守宿舍秩序;学业成绩六个方面 。这六个方面按照所达到的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规定有人数比例和得分,除这六项分数还有附加分,最终得分是各等级的基础分加上附加分。该方法是由班干部和学生组成德育考评小组,由指导老师指导测评。

三、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现状

(一)积极因素

1.始终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定对党的拥护。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我国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等,这些都是我们因势利导,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有利条件。[2]

2.有正确的德育观。态度端正,坚持德育的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德育作用,通过德育评价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达到促进学生品德顺利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形成的德育目的。

3.有较为完善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我们在品德测评方法的开发上,加入了更加合理、客观的因素。例如FRC品德测评法的特点在于它想解决长期以来学生品德测评因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客观公正的困难,使品德评价在人才选拔的考核标准中由虚变实。

(二)存在的问题

1.无法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作出很准确的测评。德育效果的检测和评定是对德育对象品德状况的评定,但人们对品德能否被准确的测评是有争议的。我国高校德育做的还不够好,但这与人是独立的、有思维的这一客观是分不开的。品德测评的对象是品德,它存在于人脑中,是不能直接进行评定的,只能通过其外在表现来进行观察和检测,据以对其品德内部观念、内部精神状态、精神品质加以推测、分析和判断。[3]

2.德育应该避免向个人灌输任何价值体系或信仰。德育不同于智育,不是知识的灌输,道德知识的教育只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当前我们的德育在对各种规章制度、各种社会道德内容的背诵与考试的层次,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3.教师队伍对道德教育重视度不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一直是按照同样的模式、标准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教师很少因材施教,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日渐趋向庸俗化。教师对学生的德育生活的关注较少,并且自身的道德行为也有待改善,给学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四、我国德育的发展方向

(一)以人为本。高校德育是教育事业中直接塑造学生思想素质的主要环节, 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就能够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最为广阔、最为宽松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空间, 也能够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4]现在反思我们的德育实践,我们往往强调集体的意志而忽略个人的存在,高校德育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 才能给学生营造出有利于发展个性的空间。

(二)转变观念。我们常常把德育等同于开设德育课程, 进行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传授和灌输, 却忽视了道德价值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离开了道德实践, 德育的效果将无从检验, 道德价值也无从落实。虽然有些高校的德育课程正在做出改变,想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但大都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结果, 对实践的效果既没反馈又没追踪调查和考核评估。所以这种为实践而实践的活动,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实践, 只是一种形式,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5]

(三)加强队伍建设。高校要采取措施,重视德育工作骨干队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发挥最大的引导作用。 在培养骨干教师的同时,还要对整体教师的道德素质予以重视,教师道德素质普遍提高,学生们就会处于一种道德良好的学校环境中,教师做起德育工作也会更容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不仅要从知识上向学生们传授,还要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双管齐下地进行德育。(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肖政明,孙铁利.FRC品德测评方法的基本思路及其实验[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3:107-111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1994-8-31

[3]胡厚福.德育学原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85

[4]李贵.高校德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J].学术探索,2003:36-38

[5]刘志山.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44(3):136-140.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评价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话语权探索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德育路径探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