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村级文化协管员角色定位
2014-09-27黄桂万
黄桂万
随着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加旺盛,多元的文化格局基本形成。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提出,标志着农村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因此,作为村级文化协管员的角色定位也经受全新的考验。做好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
村级文化协管员的现状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同时还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是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6年4月,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补充通知》,把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纳入“六大员”建设的范畴。在福建省各村、居、社区设立村级文化协管员,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推出旨在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个具有历史性的、前瞻性的新举措。至此,“文化协管员”这个全新角色在八闽大地生根发芽,孕育生机,逐渐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在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局面。近年来,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每个乡镇轮流搭台唱戏,一场场凸显地方特色的晚会,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其中,文化协管员功不可没。当然,也由于文化协管员设立的时间不长,队伍建设的尚不成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如考核选聘机制不够健全、基层领导重视不够、文化协管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文化协管员服务补助津贴偏少等。
村级文化协管员角色定位的有效途径和机制
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适应,与和谐文明社会的协调发展相适应,这是摆在文化协管员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文化协管员的角色定位应围绕这“两个适应”开展工作、理顺关系。上级文化主管部门要主动介入,严格选聘、考核,规范管理与监督,建立激励和保障运行机制等。
严格考核选聘机制,加大文化协管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用人选聘应建立三个衔接机制:与当地公安户籍部门衔接,把好年龄关、文化程度关和人员外流关 ;与当地组织部门衔接,把好兼职过多关和权力指令关;与当地财政部门衔接,把好津贴去向关。特别是乡镇文化站要发挥平台作用,对协管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适时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建档培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培训、 《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培训,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增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规范管理和监督,建立文化协管员激励和保障运行机制
文化协管员身处最基层,队伍相对零散,素质高低不齐,因此需要规范管理与监督。要把加强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同村级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由于文化协管员工资水平较低,作为政府部门应研究制定适当提高服务津贴的工作方案。重视协管员工作,举办文化协管员知识技能竞赛和开展“最美乡村文化协管员”等一系列相关评选,以此提高他们的威望,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培养文艺骨干人才的体系
农村传统技艺传承后继乏人,许多民间民俗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人才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难以得到根本保障。村级协管员要秉承“留住人才,培育后备人才”的理念,用感情留人,用热情育人,摸清本村的文艺爱好者、文体骨干并与之联系。重视骨干人才培养,完善骨干人才奖励补助办法,实现从“送文化”向“种文化”和“育文化”方向转化,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增加养分。
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协管员要守土有责,对本村的图书室、文化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点、体育健身场所、老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点加强管理和完善,进一步做好亲民、惠民的工程,为农村文化服务创造良好的阵地和平台,让广大农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和优质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管理和保护村级历史文化遗产,维系灿烂文明的传统文化纽带
宗祠、庙宇、古民居群、土楼等文物遗产是追根溯源、归宗认祖、修谱编史的主要历史依据。文化协管员要协助上级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和保护。按照文物的价值,提出保护意见。积极参与收集和整理历史民俗资料,如家谱、族谱以及村社史鉴、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物古迹的修缮要及时与上级文物部门取得联系,制定可行的修缮方案,不能随意改变历史原貌,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主动配合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制止打击盗掘盗卖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发掘地方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组织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随着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的建立,过去缺乏体制支撑的局面已被打破了,文化协管员应担负起地方传统历史文化搜集、整理和保护的职责,如传统技艺、民民俗项目等。更重要的是要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建立形成“一村一特色”的地方文化项目库。根植于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引领下,加强文化活动项目的研究和创新,结合民间民俗节庆活动,梳理项目库,组织开展小型多样、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体现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农村社会风气
新生代农业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一些新的娱乐形式不断地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同时也给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地下黑网吧,老虎机、台球变相赌博,低级趣味、无证经营的演出团体不时充斥着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更有甚者,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一定毒害。近年来,见诸于报端的相关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这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村级协管员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认真学习文化市场管理知识,明确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积极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强巡查和监督,发现违法现象及时向公安、文化、工商部门举报,坚决杜绝“黄赌毒”的侵蚀,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建设文化强国,根基在农村,力量在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扎根基层农村、贴近农民群众的村级文化协管员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好、发挥好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从朴实的百姓中提炼闪光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汲取创新元素,从基层生动活泼的实践中获得发展的动力,让文化活力竞相迸发,让文化创造充分涌流,在新一轮文化创建中,在建设和谐文明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释放改革发展活力,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真正成为一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农村文化改革的生力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