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改革对产业链运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2014-09-27郁义鸿张华祥
郁义鸿 张华祥
摘要:改革效应评估的不足形成了电力改革深入的障碍。本文扩展了SCP范式,构建了电力改革效应研究的逻辑框架,并以产业链运营绩效为视角,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控制了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资源禀赋和投资、电源结构和成本及发电环节竞争等因素的情况下,验证中国电力改革重大事件对人均发电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监管办法实行和电监会成立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行政部门的取消和产业结构重组则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关键词:电力改革;产业链运营绩效;政府规制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02607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电力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基于理论研究及各国实践经验,Hunt\[1\]归纳总结了4种模式,并给出了大致的改革推进顺序;Joskow\[2\]则归纳了标准的电力自由化的11个要素,但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如美国)所采用的模式并不相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采用渐进的改革模式,在改革进程中其模式发生着变化,所取得的绩效也存在很大差异,且不乏失败的案例。中国的电力改革在2002年开始实质性推进,但近年来进展迟缓,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倒退。鉴于电力行业改革的复杂性,这种现状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对于何为理想模式仍存在不同看法;二是对于电力改革的有效性所依赖的各种体制、机制、法律制度等环境条件和厂商行为的研究仍有不足,特别是对于不同的改革模式将对电力行业的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能够达成其行业绩效的目标,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形成了推进电力行业改革的障碍。
市场绩效评估为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判断的依据,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特别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这一分析框架更成为政府规制的逻辑前提。然而,要对电力改革对行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困难不仅来自于数据的不可得性,同时还来自于理论层面的争议。在
理论层面可以确定的是,总体而言,电力改革将提升行业绩效,但具体到电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问题则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发电厂商之间的竞争将带来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并无异议,但对于受到政府规制的电网环节,则恰如Joskow和Rose\[3\]所指出的,对规制的效应进行测度是非常困难的。但理论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此。事实上,电力产业链是一个整体,电力改革的绩效评估不能仅限于其中某个环节,而是更需要考虑其对产业链整体绩效的影响。为此,需要将经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绩效理论加以扩展,从单个市场扩展到多个相关市场进而扩展到整个产业链。郁义鸿\[4\]就两个相关市场的绩效加总以及完全竞争环境下的绩效基准给出了初步结论,但要将相关结论应用于现实的产业则还需将研究进一步深化。
在实践层面,无论是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还是改革渐近推进的路径选择,不仅需要理论层面的指导,更需要对于改革推进所能产生的效应有所把握。不同的改革模式和不同路径的选择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为此,需深入分析其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其他关键因素对行业绩效的影响,这些应是改革模式和路径选择及政府规制政策制定的必要前提和依据。
因此,对改革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就非常重要。实证检验需要获得足够充分的数据支持,反过来对评估方案的可检验性提出要求,当对应于纯理论概念的评估指标数据不可得时,则需考虑对指标甚至纯理论的“教科书”模型本身进行修改,寻找合理的替代方案。
本文按以下思路展开:首先,结合文献综述,就电力改革效应的研究逻辑给出概要论述,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第三部分从产业链整体运营的视角出发,就电力改革对行业绩效的影响及其实证评估设定方案;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对中国电力改革的效应进行初步的实证检验。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论。
二、电力改革效应研究的逻辑概要
在现有文献中,Jamasba等\[5\]针对电力改革效应的研究提出的概念模型具有典型意义。该模型基于产业组织的SCP框架,纳入了改革动机(如私人资本)和改革效应(如私人投资),并将行业或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市场结构(如市场集中度)、制度(如规制和规制机构)、改革措施(如私有化)和要素禀赋(如资源结构)等。但从该模型描述的这些因素之间呈现的复杂逻辑关系来看,其SCP框架的主线并不十分清楚。
不仅如此,就产业组织的一般框架来说,SCP框架并未将政府规制纳入其中,而这对于那些政府规制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来说,存在明显的缺陷。为此,郁义鸿和管锡展\[6\]提出,在涉及政府规制的相关研究中,应将基本框架扩展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政府规制(SCPR),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将政府规制这一重要政策变量内生化。进一步,如果考虑到国情因素和产业特性因素,则该研究范式还可扩展为市场环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政府规制(ESCPR),其中的“环境”应包括宏观、产业和市场等多个层面。endprint
摘要:改革效应评估的不足形成了电力改革深入的障碍。本文扩展了SCP范式,构建了电力改革效应研究的逻辑框架,并以产业链运营绩效为视角,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控制了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资源禀赋和投资、电源结构和成本及发电环节竞争等因素的情况下,验证中国电力改革重大事件对人均发电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监管办法实行和电监会成立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行政部门的取消和产业结构重组则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关键词:电力改革;产业链运营绩效;政府规制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02607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电力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基于理论研究及各国实践经验,Hunt\[1\]归纳总结了4种模式,并给出了大致的改革推进顺序;Joskow\[2\]则归纳了标准的电力自由化的11个要素,但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如美国)所采用的模式并不相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采用渐进的改革模式,在改革进程中其模式发生着变化,所取得的绩效也存在很大差异,且不乏失败的案例。中国的电力改革在2002年开始实质性推进,但近年来进展迟缓,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倒退。鉴于电力行业改革的复杂性,这种现状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对于何为理想模式仍存在不同看法;二是对于电力改革的有效性所依赖的各种体制、机制、法律制度等环境条件和厂商行为的研究仍有不足,特别是对于不同的改革模式将对电力行业的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能够达成其行业绩效的目标,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形成了推进电力行业改革的障碍。
市场绩效评估为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判断的依据,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特别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这一分析框架更成为政府规制的逻辑前提。然而,要对电力改革对行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困难不仅来自于数据的不可得性,同时还来自于理论层面的争议。在
理论层面可以确定的是,总体而言,电力改革将提升行业绩效,但具体到电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问题则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发电厂商之间的竞争将带来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并无异议,但对于受到政府规制的电网环节,则恰如Joskow和Rose\[3\]所指出的,对规制的效应进行测度是非常困难的。但理论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此。事实上,电力产业链是一个整体,电力改革的绩效评估不能仅限于其中某个环节,而是更需要考虑其对产业链整体绩效的影响。为此,需要将经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绩效理论加以扩展,从单个市场扩展到多个相关市场进而扩展到整个产业链。郁义鸿\[4\]就两个相关市场的绩效加总以及完全竞争环境下的绩效基准给出了初步结论,但要将相关结论应用于现实的产业则还需将研究进一步深化。
在实践层面,无论是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还是改革渐近推进的路径选择,不仅需要理论层面的指导,更需要对于改革推进所能产生的效应有所把握。不同的改革模式和不同路径的选择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为此,需深入分析其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其他关键因素对行业绩效的影响,这些应是改革模式和路径选择及政府规制政策制定的必要前提和依据。
因此,对改革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就非常重要。实证检验需要获得足够充分的数据支持,反过来对评估方案的可检验性提出要求,当对应于纯理论概念的评估指标数据不可得时,则需考虑对指标甚至纯理论的“教科书”模型本身进行修改,寻找合理的替代方案。
本文按以下思路展开:首先,结合文献综述,就电力改革效应的研究逻辑给出概要论述,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第三部分从产业链整体运营的视角出发,就电力改革对行业绩效的影响及其实证评估设定方案;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对中国电力改革的效应进行初步的实证检验。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论。
二、电力改革效应研究的逻辑概要
在现有文献中,Jamasba等\[5\]针对电力改革效应的研究提出的概念模型具有典型意义。该模型基于产业组织的SCP框架,纳入了改革动机(如私人资本)和改革效应(如私人投资),并将行业或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市场结构(如市场集中度)、制度(如规制和规制机构)、改革措施(如私有化)和要素禀赋(如资源结构)等。但从该模型描述的这些因素之间呈现的复杂逻辑关系来看,其SCP框架的主线并不十分清楚。
不仅如此,就产业组织的一般框架来说,SCP框架并未将政府规制纳入其中,而这对于那些政府规制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来说,存在明显的缺陷。为此,郁义鸿和管锡展\[6\]提出,在涉及政府规制的相关研究中,应将基本框架扩展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政府规制(SCPR),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将政府规制这一重要政策变量内生化。进一步,如果考虑到国情因素和产业特性因素,则该研究范式还可扩展为市场环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政府规制(ESCPR),其中的“环境”应包括宏观、产业和市场等多个层面。endprint
摘要:改革效应评估的不足形成了电力改革深入的障碍。本文扩展了SCP范式,构建了电力改革效应研究的逻辑框架,并以产业链运营绩效为视角,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控制了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资源禀赋和投资、电源结构和成本及发电环节竞争等因素的情况下,验证中国电力改革重大事件对人均发电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监管办法实行和电监会成立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行政部门的取消和产业结构重组则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关键词:电力改革;产业链运营绩效;政府规制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02607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电力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基于理论研究及各国实践经验,Hunt\[1\]归纳总结了4种模式,并给出了大致的改革推进顺序;Joskow\[2\]则归纳了标准的电力自由化的11个要素,但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如美国)所采用的模式并不相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采用渐进的改革模式,在改革进程中其模式发生着变化,所取得的绩效也存在很大差异,且不乏失败的案例。中国的电力改革在2002年开始实质性推进,但近年来进展迟缓,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倒退。鉴于电力行业改革的复杂性,这种现状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对于何为理想模式仍存在不同看法;二是对于电力改革的有效性所依赖的各种体制、机制、法律制度等环境条件和厂商行为的研究仍有不足,特别是对于不同的改革模式将对电力行业的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能够达成其行业绩效的目标,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形成了推进电力行业改革的障碍。
市场绩效评估为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判断的依据,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特别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这一分析框架更成为政府规制的逻辑前提。然而,要对电力改革对行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困难不仅来自于数据的不可得性,同时还来自于理论层面的争议。在
理论层面可以确定的是,总体而言,电力改革将提升行业绩效,但具体到电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问题则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发电厂商之间的竞争将带来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并无异议,但对于受到政府规制的电网环节,则恰如Joskow和Rose\[3\]所指出的,对规制的效应进行测度是非常困难的。但理论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此。事实上,电力产业链是一个整体,电力改革的绩效评估不能仅限于其中某个环节,而是更需要考虑其对产业链整体绩效的影响。为此,需要将经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绩效理论加以扩展,从单个市场扩展到多个相关市场进而扩展到整个产业链。郁义鸿\[4\]就两个相关市场的绩效加总以及完全竞争环境下的绩效基准给出了初步结论,但要将相关结论应用于现实的产业则还需将研究进一步深化。
在实践层面,无论是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还是改革渐近推进的路径选择,不仅需要理论层面的指导,更需要对于改革推进所能产生的效应有所把握。不同的改革模式和不同路径的选择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为此,需深入分析其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其他关键因素对行业绩效的影响,这些应是改革模式和路径选择及政府规制政策制定的必要前提和依据。
因此,对改革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就非常重要。实证检验需要获得足够充分的数据支持,反过来对评估方案的可检验性提出要求,当对应于纯理论概念的评估指标数据不可得时,则需考虑对指标甚至纯理论的“教科书”模型本身进行修改,寻找合理的替代方案。
本文按以下思路展开:首先,结合文献综述,就电力改革效应的研究逻辑给出概要论述,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第三部分从产业链整体运营的视角出发,就电力改革对行业绩效的影响及其实证评估设定方案;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对中国电力改革的效应进行初步的实证检验。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论。
二、电力改革效应研究的逻辑概要
在现有文献中,Jamasba等\[5\]针对电力改革效应的研究提出的概念模型具有典型意义。该模型基于产业组织的SCP框架,纳入了改革动机(如私人资本)和改革效应(如私人投资),并将行业或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市场结构(如市场集中度)、制度(如规制和规制机构)、改革措施(如私有化)和要素禀赋(如资源结构)等。但从该模型描述的这些因素之间呈现的复杂逻辑关系来看,其SCP框架的主线并不十分清楚。
不仅如此,就产业组织的一般框架来说,SCP框架并未将政府规制纳入其中,而这对于那些政府规制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来说,存在明显的缺陷。为此,郁义鸿和管锡展\[6\]提出,在涉及政府规制的相关研究中,应将基本框架扩展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政府规制(SCPR),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将政府规制这一重要政策变量内生化。进一步,如果考虑到国情因素和产业特性因素,则该研究范式还可扩展为市场环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政府规制(ESCPR),其中的“环境”应包括宏观、产业和市场等多个层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