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历史中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4-09-27谭地权
谭地权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树立学生正确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活动中来,对历史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苦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树立正确情感与价值观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价值观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91
新课改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放在一切教学活动的首位。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历史教材本身的特点易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历史课除了与其他学科一样,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外,还有着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特别是小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小学历史课本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在小学历史课上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老师除了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历史课教学的始末外,还可以在如下方面适当改善:
一、生动讲述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学生的感情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在讲解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例如教学《中日黄海大战》一课时,为了突出邓世昌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勾起学生回忆影片《甲午风云》黄海大战的生动场面,再让学生议论,教师归纳时指出邓世昌入水后曾被随从救起,但当他看到全舰战士都牺牲了,再次跳入大海殉难,临死前还高呼杀敌不绝,这种义不独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学生。
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需要从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中生动具体地描述重要情节,绘声绘色地讲述爱国者的形象和活动。历史是过去的东西,它主要靠教师语言的讲述,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概念。情景再现对教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历史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精炼而富于感情和启发性,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教学《百日维新》一课时,教师要生动形象地讲述史实,绘声绘色地展现意境,戊戌六君子代表人物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献出生命,“我自横刀向天笑”的铿锵语言,在教师敬重、慷慨、深有感情地讲述后,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以表达谭嗣同不畏艰难,为人民、为国家敢于献身的精神,激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崇敬。
此外,在讲述中国近代史“边疆危机”时,可穿插左宗棠年已古稀,抬棺赴新疆抗击沙俄收复国土的故事;讲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时,描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英勇抗敌,在舰身中弹的情况下冲向敌舰吉野号,但不幸中了鱼雷,邓世昌和全舰官兵坠入大海。邓世昌拒绝将士送来的救生圈,拨开用嘴叼着他的发辫的爱犬,而与士兵同沉大海、以身殉国的壮举。有意识的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朴素的情感上的激动升华到理性高度,从而让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善于比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现象既千差万别,又多方联系,因而分析历史现象最有利于鉴别历史人物的功过和忠奸善恶。比如:进行古今比较,使学生通过历史发展的过程和成就,产生尊重历史、珍爱现在、面向未来的思想情感;进行中外比较,明确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洋为中用,强国富民,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心;揭露资本主义的血腥本质,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憎恶资本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情感。
三、运用乡土教材,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祖国广袤的大好河山中,“家乡”无疑最为亲切。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也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人。因此,结合教材的有关部分,要讲述当地的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并将这些与祖国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所在地域的历史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特殊情感,进一步激起对祖国的热爱。如在学习《解放战争》一课时,可以穿插出生于云阳县红狮镇的江竹筠、彭咏梧两位烈士的故事。正是这些牺牲在黎明之前的人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
四、注重探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质疑解难、注重探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也可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述五四运动和红军长征时,我们就可以设置两个探究题: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在新时期,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讨论,认识到五四精神的内涵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核心是爱国主义;长征精神的内涵包括: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课外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补充,只要不是野史,只要围绕本课教学内容,就鼓励他们讲。他们从《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从书》等书中,学到不少知识,在课堂内外谈论。还应该多开辟“历史第二课堂”、“历史之窗”,让学生在这个园地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进而也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五、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出来的事实是,在吸收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优秀成果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小学历史课必须改变照本宣读、一讲到底的旧模式,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诱导他们步步深入。教师犹似一位导游者把众多的“小游客”带到历史的百花园中去欣赏“奇花异景”。在教学中,老师在新课讲授前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在课堂上自学课文。对教材有初步理解后,教师再铺开叙述,启发提问,让小学生对历史的来龙去脉步步深入理解。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可把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