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体制改革下国家审计作用的发挥
2014-09-26苗全三
苗全三
摘 要: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家审计的内容和方式也亟需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要在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首先要清楚国家审计有什么作用。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
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国家审计;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121-02
近年来,中国相继推出了各种财政体制改革措施,如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等。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家审计的内容和方式也亟需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本文就财政体制改革下如何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审计作用
要在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首先要清楚国家审计有什么作用。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制约作用。审计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来制约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素,有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促进作用。审计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来促进、服务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微观经济管理,有助于国民经济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国家审计除了具有以上两种作用外,还有监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财经法纪加强廉政建设;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进行指导监督的作用。
二、财政体制改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财政体制改革使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体制改革涉及预算管理,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与使用,物资采购,购买服务等方面,其内容的不断深化使审计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财政审计的范围从预算内资金管理使用扩展为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和资源,从预算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扩展为财政运行管理全过程。随着大量转移支付资金向乡镇下移,客观上要求扩大乡镇审计覆盖面。
财政体制改革使审计内容更加丰富。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越来越细化,内容越来越明确,审计监督内容也随之丰富。当前审计部门除了关注预算编制与执行、政府采购执行情况等基本审计内容外,更需要关注预算的完整性、统一性、宏观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采购方式、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合理性等内容。二是突出实施效果。以各项财政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从绩效的角度分析支出结构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关注资金安排计划与预算执行进度匹配情况、政府采购效率、国库集中支付试点情况等内容。三是突出针对性。每年根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将相关内容及时列入各类审计的工作方案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
财政体制改革对传统审计方法提出了挑战,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财政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审计人员在实践中需要创新审计方法以适应财政体制的新情况、新要求。如借助部门合力发挥审计作用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等都是很有效的方法。所有的审计方法最终都要由审计人员运用、实施,审计人员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三、财政体制改革下如何发挥国家审计作用
完善审计规划,努力做到审计全覆盖。审计规划是审计工作的起点,决定审计工作的方向和效果。审计部门应在梳理、总结近年来审计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三至五年的审计规划,明确每年需要关注的财政体制改革内容、审计目标、重点和类型,着力消除审计监督的盲区。一是注重审计项目库建设管理。逐步建立与财政体制改革有关的审计对象数据库,并形成审计项目库,按照审计类别、审计对象性质、审计项目重要性及工作量大小等实行分类管理,及时跟踪审计项目库的更新完善情况,推进项目库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统筹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管理。通过实行捆绑式、结合型模式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提升审计效能,实现审计效果最大化。三是加强审计项目计划实施的成本管理。在审计项目计划实施时明确参审人员和审计项目完成的时间,并通过上报审计情况、深入审计一线了解情况等途径定期检查跟踪,促使审计成本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突出审计重点,确保审计成效。审计能否充分发挥揭示、抵御和防御功能,抓好审计重点是关键。当前,应突出以下审计重点:一是关注预算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注重分析财政等政府主管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情况。二是关注财政性资金形成资产的管理。关注政府债务规模、融资平台形式和风险隐患;关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的健全性,专项资金形成的投资资产管理的有效性,结余资金使用纳入年初预算安排的规范性。三是关注乡镇财政管理。关注乡镇预算、决算管理,财政政策落实情况,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审查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集体资产、土地资源管理情况。四是关注预算单位用款计划执行和账户管理。关注用款额度使用的规范性,如检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计划额度不得混用;关注零余额账户的资金转入特殊账户、向下级转拨或在不同零余额账户之间互转的情况,账户结余转出的审批手续等情况。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保证审计工作实施。有效实施审计,促进各项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需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树立科学理念,拓宽视野。新形势下审计人员应树立促进建立“公共财政”、“阳光财政”、“民生财政”的审计理念,关注国家财经政策、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关注财政改革和经济运行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注重分析体制机制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二是变被动为主动,加强沟通。在审计方案、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环节,审计人员应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审计对象、有关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已经。变事后审查为过程监督,及时提出建议,促进整改落实,从源头上遏制问题的发生,积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三是强化学习研究,提高技能。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应用开发能力。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审计方法,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审计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