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4-09-25刘丽
刘丽
【关键词】生物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39-02
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主要包括教学导入、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等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在这5个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凸显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对此,很多教师做过一定的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在教学中做好“展”与“收”
课堂教学的“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一节课的教学导入,教学导入做得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一节课的教学导入是做好“展”这项工作的关键。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可以从自然现象、生活实际、学生已有认知等方面引出教学内容。例如,教学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原生动物》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池塘里的水,从而引出原生动物的教学。实践证明,好的教学导入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其次是如何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教学。要做好这一点,教师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而且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仅要重视生物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生物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适当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蝗虫触角的作用》一课时,笔者增加了让学生观察蝗虫这一教学内容,同时明确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最后在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这些学习内容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做好“展”的工作还不够,还要做好“收”的工作。在生物教学中,教学“收”得好,更能体现出生物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的“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收”;二是对一节课或某个章节的知识的“收”。对于前一种情况,笔者的做法是收得干净利索,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一课时,笔者在教学时先不教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这一知识,只教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对于后一种情况,笔者则做到“有收有展”,收展结合,形成“藕断丝连”的局面。具体做法是:在一节课或某一个章节学习即将结束时,笔者提出一些涉及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又难以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重新回到课本,自主探究,寻找答案。
二、在生物教学中做到详略得当
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些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要让学生有突破学习难点的决心。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具体做法是: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当中,巧妙地为生物理论知识这一“骨架”补上“血肉”,在分析问题时尽量引用近年来取得的一些科研成果,做到细致分析,深刻说明,直至学生完全理解为止。这样,学生不但领会深刻,理解透彻,而且还能够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例如,学生对“输血”的理解不深刻,认为无论输多少血对人的身体都是有害无益。由于这一知识属于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做到逐步深入,不断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教师细致地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做好教学详略工作的关键,而对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教学时应做到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点到为止。总之,在一节课里,教师要处理好教学详略之间的关系,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要做到详略得当,讲解知识点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在教学中融入“情感”
有的教师认为,理科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不能像文科教师那样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特别是生物教学。其实不然,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情感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脏器官》一课时,给学生看一幅关于外国军队的漫画,学生看后捧腹大笑。原来漫画上画的是一位逗趣的大鼻子大夫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右手拿着一把手术刀,左手拿着一把大三角尺,正在病人身上比划,寻找合适的位置下刀。待学生笑过之后,笔者提问学生:“寻找人的内脏器官的位置能否像这位大夫那样去做?”学生通过分析,明白了人的内脏器官的具体位置。再如,在教学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文《植物学》中“花”这节内容时,笔者给学生朗读并分析了章炳华的散文《龙华桃花红似火》,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这里的桃花确实名不虚传,大都是重瓣的,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洒着点点红斑的则显得端庄淡雅。一簇簇、一片片,把残留的一丝春寒都驱尽了。”待笔者朗读完这段话后,学生争先发言,描述他们所见过的桃花。可见,生物教学并非平淡无味,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如果教学时教师没有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而只是一味地采取讲授法来教学,教学将会变得枯燥无味,缺乏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讲解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情随境迁,情以文异,情因人(学生)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学习是轻松的,生物教学才会充满情趣,避免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
四、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注重科学性
在生物教材里,有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大部分插图又没有附加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概念知识,特别是对图形的分析,要做到图文并重,这个“文”就是指教师用语言将插图的内容表述出来,在保证通俗易懂的前提下,注重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完整性。例如,在分析“警介色”这幅图时,教师要让学生从生物的生理角度,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角度、从生物的生存角度、从艺术角度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生物的警介色不仅是为了生存,还是大自然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时也是画家和作家笔下天然的素材。这样的描述,学生听起来既感到有趣,又很有说服力。此外,生物教材除了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还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从绪论到结尾,循序渐进,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例如,在教学“遗传”这个概念时,笔者最初是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民间俗语进行说明,当学生学习了“遗传”的知识后,就可以用基因的理论对遗传概念加以分析和说明,这样就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要在教学中做到灵活应用,在讲解课文时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