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稻—西兰花轮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9-24郑建余陈坚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早稻轮作西兰花

郑建余+陈坚平

摘要综述了早稻—西兰花轮作模式的推广现状与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该轮作模式的推广。

关键词早稻;西兰花;轮作;推广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4.1;S51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075-02

三门县地处滨海平原,常年西兰花、白菜花种植面积逾2 000 hm2,其中在水田上种植面积逾1 333.3 hm2,发展早稻生产有很大的空间。三门县西兰花主产区在沿海的健跳、浦坝港、花桥、蛇盘等乡镇,这几个乡镇如遇到台风暴雨,农田极易受淹,对生产容易造成灾害。该县以前与西兰花轮作的作物主要是西瓜、南瓜、春大豆等作物,这些作物都是旱地作物,抗涝能力差,受淹后植株容易死亡,抗灾能力很差,加上西瓜连年种植后出现各种病害加重,对生产影响很大。此外,这些作物的生产成本比较高,生产用工比较多,经济效益下降,发展早稻—西兰花模式,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好方法。

1模式推广现状

三门县现有早稻—西兰花种植模式800 hm2,到2015年可推广面积1 000 hm2,主要种植品种早稻为中早39、嘉育253,西兰花为优秀、绿雄90。早稻种植时间为4月中下旬,采用直播或机插技术,7月底8月初收获;西兰花8月上旬开始育苗,9月上旬定植,11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收获,生产季节时间较宽裕[1-2]。此模式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克服连作障碍,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技术上进行科学布局,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种;西兰花采用穴盘育苗和绿色防控技术,早稻采用机插、直播技术,加强肥水管理,全程实行病虫统防统治。早稻平均产量6 750 kg/hm2,产值21 600元/hm2,西兰花平均产量23 250 kg/hm2,产值52 500元/hm2,平均生产成本50 250元/hm2,利润23 850元/hm2。此模式利用西兰花采摘后的闲置土地种植早稻,通过水旱轮作,一是能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3];二是能减轻西兰花黑腐病、黑斑病、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发生,提高西兰花品质;三是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4];四是利用西兰花残留的根茎叶作为优良的绿肥肥源,翻入土壤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既促进早稻高产,又降低了根茎叶对环境的污染,且早稻在西兰花田种植,基肥可以不施,追肥也可适当减少,有效地降低了化肥用量,节本省工;五是能够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三门县通过发展早稻—西兰花轮作模式,西兰花增产1 800 t,增收360万元(增产2 250 kg/hm2,平均2元/kg);早稻增产600 t,增收187.2万元(增产750 kg/hm2,平均3.12元/kg)。

2主要做法

2.1强化政府主导,为模式推广提供组织保证

几年来,三门县通过粮食功能区、标准农田提升区、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对沿海地区耕地进行了大面积的整理,形成了田成方、路配套、渠相连、树成行、电成网的农业基础设施格局,促进了规模化生产,同时产业化组织体系逐日壮大,全县从事西兰花加工、冷藏的企业和合作社共有10余家,年加工能力2.5万t,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每年出台扶农惠农政策,对示范方、示范户进行补助和奖励,这些保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此项模式的发展。

2.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

每年根据农事季节安排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社员的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县农技总站组织对乡镇(街道)农技人员、重点大户、示范方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各乡镇(街道)农办在早稻生产前要组织当地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发放技术资料,使农户及时充分掌握栽培技术要点。在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并多次组织各级农技人员及种粮大户到示范方现场观摩交流、让优秀示范户现身说法等,对其他大户起到传、帮、带作用,明确关键技术,提高技术实施到位率。

2.3抓好试验示范,促进以点带面

为了此模式的顺利推广,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行政领导,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技术班子,增强技术支撑,加强对全县面上的指导。积极进行品种试验,积累第一手资料,建立高产创建示范点,以促全村、全乡、全县整体推进,各示范片有工作方案、有相关技术负责人和行政组织者,树立样板,展示此模式的技术效果,加大了辐射效果和推广力度,有利于此模式的健康发展。

3存在的问题

3.1种子依赖性太强,“一种难求”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各地种植的西兰花主栽品种种子基本上是从日本进口的杂交1代种子,而我国种子研究所和种子公司生产的西兰花种子,在品质及产量上都无法跟进口种子相比。因此,一旦种子来源受制,就遏止了整个产业链。在生产中缺乏西兰花优质种子国产化体系,是西兰花产业发展的头等制约因素。

3.2不良天气影响大,“血本无归”现象时有发生

三门县地处东南沿海,易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近几年西兰花苗期受台风影响,许多农户遭受重创,更有少数农户遭受毁灭性打击;另外,暖春天气也易造成迟熟西兰花集中上市,价格走低,出现亏损。

3.3品种结构不合理,“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

西兰花有早、中、迟熟等品种,种植户在选择品种结构时,往往根据上一年的行情,如上一年早熟行情好,下一年早熟品种所占的份额就多,如上一年迟熟行情好,则下一年迟熟品种所占的份额就多。西兰花市场行情和气候密切相关,而气候在年度之间变化无常。因此,根据上一年的市场行情来安排下一年的品种结构存在较大风险。

3.4生产成本上升快,产业风险日益加大

经过近6年的调查,发现西兰花生产成本支出上涨73.5%,其中种子成本上涨112.2%,肥料成本上涨32.5%,人工费上涨100%,地租费上涨103.1%,尤其是绿雄90种子费由2010年的90元/包,涨到2013年的150元/包,一年上涨66.7%。如今西兰花生产成本在36 705元/hm2,按照种植42 000株/hm2计算,平均每只花球的成本达到0.9元,如果售价低于0.9元/只,就会出现亏损,因此西兰花产业风险越来越大。

3.5冷藏、销售能力不足,过于依附临海上盘西兰花加工企业

近几年,三门县西兰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2.5万t,但加工能力并不代表实际消化水平。如浙江金旭食品有限公司西兰花速冻深加工生产线省内先进,年加工能力1.5万t,冷库总容积2.8万m3,总容量5 000 t,但2012年西兰花实际消化量只有2 500 t,对全县西兰花产业的稳定发展没有发挥应有的龙头作用。除金旭之外,三门县其他加工企业、合作社现有冷库约6 000 m3,总容量约1 200 t,销售旺季的时候根本无法消化市场上的西兰花。三门县从事西兰花贩销的合作社或大户数量不多,贩销能力有限。因此,该县西兰花销售一直以来都依赖临海上盘西兰花加工企业。一方面增加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易遭厂方压价。

4对策

4.1建立种子种苗技术体系

一方面国内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要加强西兰花种子的选育力度,尽早培育出适合台州市种植、稳定性和丰产性都较好的国产品种,打破目前日本种子的垄断局面。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西兰花种子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故意炒作紧缺品种,甚至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等坑农害农行为,确保西兰花种子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另外,建立种苗工厂化繁育中心,开发推广商品穴盘苗,提高种子利用率,降低育苗成本和风险。

4.2优化品种种植结构

近年来,三门县西兰花种植户调整品种结构的意识有所增强,中早熟比例不断增加,迟熟比例逐渐下降,既可以减轻2月因暖春出现集中上市所带来的风险,又可以解决品种需求量失衡的问题。同时,要合理安排播种期,充分发挥品种优势。

4.3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鼓励种植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三门县虽年产西兰花4.7万t,但没有一个较为响亮的品牌。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4加强综合利用开发

西兰花的叶是很好的青饲料,西兰花的菜柄可以开发成蔬菜,菜花中能提取具有抗癌作用的萝卜子素和具有美容作用的二硫酚硫酮。

4.5建立产业风险基金

西兰花是台州市农业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台州市农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受异常天气、市场波动等众多因素影响,近年来西兰花产业发展十分不稳定,建议台州市政府牵头,联合临海、三门、温岭等市县政府,共同建立西兰花产业风险基金。当市场价格跌至成本价以下,市政府启动风险基金,对加工企业和贩销企业、合作社以及大户进行补贴,确保农户不出现大范围亏损。

5参考文献

[1] 陈邦亮,陈坚平,马加瑜.秋西兰花—春西兰花—早稻高效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73,78.

[2] 王海亭.高原夏菜西兰花丰产栽培技术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3):165-166.

[3] 和兰花,施金花,李瑾.试论兰坪县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6):18-19.

[4] 黄庭旭,周仕全.闽北优质早稻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福建稻麦科技,2000,18(1):10-12.

猜你喜欢

早稻轮作西兰花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绥棱县耕地轮作休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星级大厨
西兰花
国家统计局解读2017年早稻生产情况
2016年早稻产量同比下降2.7%
草地上的小蘑菇
今年全国早稻稍有减产
再试一试
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