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旋律中舞动成长
2014-09-24景莎
景莎
音乐游戏目前已经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它是一种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并且通过音乐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集体教学活动。音乐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还能培养和发展幼儿诸如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艺术能力。
而现今,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介入过多,剥夺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替代了幼儿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的主体地位,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打击,失去了音乐游戏教学的意义。其二,教师能力有限,游戏频率低下。 教师由于能力有限,缺乏专业的知识的指导,在游戏设计方面没有结合幼儿的喜好,游戏方式上缺乏创新,音乐游戏实施的频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作用的发挥。
音乐游戏的活动形式主要分为四大类:幼儿歌唱游戏,幼儿律动游戏,幼儿演奏游戏,幼儿欣赏游戏。那么,教师如何更有效开展音乐游戏教学呢?这里将以三个不同形式的大班音乐游戏活动为例加以分析。
一、大班幼儿歌唱游戏《拨浪鼓》
《拨浪鼓》旨在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前半段的二声部轮唱。通过借助教师指挥动作和图谱的提示,迁移原有回声经验学习演唱第二声部。
1.活动组织过程。活动开始,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回忆回声的特点,并借助“回音壁”的游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回声。然后播放音乐,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并指出其中哪几部分属于回音,并说说这个回音的特点是什么。接着教师出示图谱,通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知道回音是紧跟前一句话出现的。最后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回声的强弱、轻重、快慢,师幼进行一场“你唱我和”的回声游戏。
2.幼儿反应实录。幼儿在一开始的“回音壁”游戏中,能关注教师的手势与音量大小来调节自己回音的长短。之后在图谱的帮助下,很快理解了歌词,与教师共同演绎《拨浪鼓》。有些幼儿能听教师的歌唱旋律,进行模仿歌唱;有些幼儿能观察图谱和教师的节拍,及时调整回声的节拍;在最初几次,大部分幼儿都无法跟上回声的节拍,之后通过结合教师的手势动作和图谱,慢慢跟上节拍,唱出了回声的味道。
3.活动分析。音乐游戏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经典的教材使得教育内容能充分实现它的教育价值:《拨浪鼓》是一首经典歌曲,它的歌词朗朗上口,歌词带有童趣和乡土风味,对于色彩和景物的选择也很到位,画面感十足,能让幼儿切身感受到歌词中所描绘的风景以及其传达出的感情色彩。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趣味化使得幼儿容易感受音乐形象,产生与其相一致的情感共鸣:《拨浪鼓》中需要幼儿体验的回声便是来源于生活,借助幼儿的原有经验来教学,并将歌唱教学游戏化;让幼儿在唱的时候玩,在玩的时候学,体验回声的趣味性。
二、大班幼儿律动游戏《瑞典狂想曲》
《瑞典狂想曲》旨在通过创设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并借助律动动作表达不同段落所表达的意境。
1.活动组织过程。活动开始,教师出示田野间劳动的照片,和幼儿共同分享交流田间劳作的经验。接着播放音乐,请幼儿倾听并分辨音乐曲式结构(‖: A | B | A :‖)。结合音乐,教师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段落中,劳动者在做些什么(浇水、松土、互动等),然后请幼儿自己来创编简单的律动动作。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律动来表现田间劳作的过程,师幼共同进行一场“圆圈舞”游戏。
2.幼儿反应实录。幼儿在动作创编中的表现很积极,有些幼儿讲述田间劳作需要播种、浇水、捉虫、施肥、松土等,并用动作来表现,借助动作的重复来体现三段不同的音乐旋律;有些幼儿则补充说明劳动者劳动累了需要休息,可以在表演中加入劳动者互相游戏、玩耍的动作;还有些幼儿认为在乐曲结尾的部分应该加入劳动者背着锄头回家的动作。
3.活动分析。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需适当地采用表现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形式,才能始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瑞典狂想曲》是一首跳跃性很强的欢快活泼的曲目,借助律动动作可以帮助幼儿很快地融入到音乐中,而且大班幼儿对事物的探究欲望很强,可以利用线索启迪法激发幼儿猜测音乐形象可能会做的动作,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动作来表现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再与同伴共同合作,在音乐中展示自己,感受律动和快乐。
三、大班幼儿欣赏游戏《动物狂欢节》
《动物狂欢节》是一首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易于幼儿感受理解的曲目,它包括狮王行进曲、公鸡与母鸡、大象、水族馆、大鸟笼、天鹅等十四个部分。
1.活动组织过程。活动开始,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幼儿想象:森林里正在迎来一场盛大的动物狂欢节,我们来听听有哪些动物参加,这些动物是如何度过狂欢节的。接着播放音乐,每段音乐都引导幼儿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不同节奏、不同乐器所表达的动物形象,并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狂欢内容。最后结合音乐,师幼共同表现一场动物狂欢节。
2.幼儿反应实录。有些幼儿会用狮子张大嘴巴摇头晃脑来表现狮王的音乐,有些幼儿会踩着重重的脚步并挥舞手臂来表现大象的音乐,有些幼儿会用轻盈的脚步优美的身姿来表现天鹅的音乐,有些幼儿则用扭动的身体,吐着泡泡来表现水族馆的音乐。
3.活动分析。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能力,他们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也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生动的动物形象,借助这些经验,再结合大班幼儿对宽敞的活动形式、思维方式,无限放大的想象空间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幼儿体验音乐变化的同时,引领幼儿展开想象,运用不同肢体语言动作来表达不同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从而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而音乐是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孩子们渴望能够通过音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经验。《指南》中指出: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应把握一个“情”字,关注幼儿情感体验过程,用多种手段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境,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感,通过寓教于情的游戏化音乐教学方法,把孩子心中对美的体验用各种方式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