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模式探索

2014-09-23黄素梅顾红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

黄素梅,顾红春

(江苏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什么是“卓越工程师”,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说:“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主要并不在于其专业知识更丰富,也不仅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而在于其综合素质更高,所谓“卓越”就是素质高.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校长认为“卓越工程师”具备人文情怀、多学科的视野、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5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1 “卓越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在国家提出“卓越计划”之前,一些教育家已经意识到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提出迫切需要实施工程教育改革.

2005年,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

2010年,北京交通大学查建中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在“全面实施工程教育改革战略:国际化、产学合作及‘做中学’”报告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是:(1)民族企业缺乏优秀人才,我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人才需求处于严峻形势;(2)全球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国内跨国公司雇用外国人比例上升).报告同时提出了我国的工程师培养目标:按照职业能力标准提供合格毕业生;使学生具有国际就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掘大学的创新能力.[3]

因此,“卓越计划”顺应发展需要,是工程师培养的摇篮,是我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

2 发达国家工程师培养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在工程师培养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了解他们的培养模式,对我国“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必要的借鉴意义,见表1.根据表1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工程师培养各具特色,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重视培养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前提下,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素养;

(2)课程设置: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分普遍要求较高;

(3)校企合作:有固定的合作企业,能够满足工程师技能实践培养的需求;

(4)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无论是淘汰机制还是资格认证,都具有工程师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表1 国外部分高校的工程师培养模式[4]

3 高校本科“卓越计划”实施探索

借鉴发达国家在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培养上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和“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我国高校“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卓越计划”参与各方共同努力是实施的前提,建立高校、企业等组成的多元协同保障体系是成功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具体措施是:

3.1.1 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与法律体系,教育部从5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卓越计划”:(1)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改革完善工程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4)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5)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5].

3.1.2 社会认可:要对学生参加社会实习高度认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社会认为是一种责任.

3.1.3 企业支持并参与:鼓励企业参与实施“卓越计划”,比如将企业部分上缴税金作为教育专项经费,并对确实参与“卓越计划”学生培养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

3.1.4 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一个教,一个学,都是作为计划执行的主体,既取决于教的质量,也取决于学的质量.对教师而言:无大师则无大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另要求教师具有企业工程实践背景,为直接从学校出来的青年教师量身定制职业规划,通过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观摩、名师指导、技能培训、挂职锻炼等提升工程技能.对学生而言:要有使命感,积极配合学校和企业的各项安排,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主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2 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满足行业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要求.

(1)将工程任务课程化,以通用和行业标准制定培养标准,设置独立的企业培养方案.

(2)教学计划编制上强调多学科交叉.

(3)将专业认证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明确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4)在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工程型师资配置、实践环节落实等方面,要采纳行业专家的意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进行细致的课程设计,采用基于问题、基于案例、基于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能力;通过参与课题和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人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可进行课外的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从中感受到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等.

(5)将教学与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6)将选修制与导师制结合起来,建立核心课程体系.

3.3 重视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企业的定位应该是作为“卓越计划”的主动的共同培养单位,而不仅是被动的用人单位.

(1)建立固定的企业教育实践中心.

(2)明确合作企业的工程实践条件、工程师资配备等.

(3)工程基础知识培养方面,将概论课、学科基础课与企业认识实习相结合;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将专业课与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在工程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将毕业设计与企业项目相结合.

(4)在企业内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技术.

3.4 建立可靠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工程师认证标准,“卓越计划”所培养的工程师是研究工程技术的.与一般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差别在于,“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具备工程设计能力(顶层设计),而职业类学校培养的学生则是将设计进行实现(工程技术的应用).具体而言,应从3个方面建立人才培养保证体系:

(1)建立校内基础知识培养质量保障体系;(2)建立企业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企业联合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过程管理手册》;(3)行业以第三方的身份对“卓越计划”的培养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或实施“卓越计划”资格认证.

4 结束语

“卓越计划”的提出是我国工程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改革,目前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国内的部分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方案.我校于201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我校土建学院作为“卓越计划”的建设点,既要吸收他人的实施经验,又要立足于自身特点,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土建领域的卓越工程师.

〔1〕教育部关于培养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实施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

〔2〕http://baike.baidu.com/view/2978502.htm.

〔3〕查建中教授,“全面实施工程教育改革战略:国际化、产学合作及‘做中学’”报告.

〔4〕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2011(12).

〔5〕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计划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暑假计划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