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材线虫病及其防控技术

2014-09-23张小林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天牛

张小林

摘 要 简述松材线虫病的外部症状、致病原理、发展过程,从监控措施、防治措施、营林措施、检疫措施4个方面介绍了该病的防控技术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1-03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松材线虫病是国际Ⅰ类检疫对象,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很难根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外部症状

松树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下垂,最后整株枯死。病死松树的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即“蓝变”

现象[1]。

2 致病原理

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移动,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导致树木枯死[2]。

3 发展过程

(1)松树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

(2)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见天牛补充营养痕迹外,还可发现产卵刻槽及其他甲虫侵害的痕迹。

(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可见到天牛及其他甲虫的蛀屑。

(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此时树体一般有许多次期害虫栖居。

4 防控技术

4.1 监测措施

4.1.1 全面普查

以镇(乡、街道、林场)为单位,每年分别于3-4月和9-10月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全区松林进行普查,查明分布地点、树种、面积、枯死株数、松褐天牛危害情况,绘制松树枯死情况分布图。同时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并及时上报和进行跟踪调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为制定年度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4.1.2 常年监测

(1)定期巡查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季度定期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码头、车站、驻军营房、城镇周围、木材加工厂、大型建筑工地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巡查,发现松树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2)固定监测

在林区边缘地带、交通沿线、风景区设置3~5个固定监测点,派专人定期调查,发现松树枯死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4.1.3 诱捕器监测

在松褐天牛羽化期,设置诱捕器,放置点设在山顶、林道旁空气流通处。诱捕器下端应离地面1.5 m米左右。每隔10 d检查诱捕天牛情况,换药。收集诱捕的天牛进行分离、镜检,检查是否携带松材线虫,确定疫情发生地点,分析疫情扩散蔓延情况。

4.2 防治措施

4.2.1 山场疫木集中除治

对新发生疫情点和孤立疫情点,要对周边100 m范围内的松树实施皆伐;对老疫情区的病死树,要坚持随时砍伐,以彻底清除病源树。

(1)伐桩处理

伐桩高度不能高于5 cm;伐桩要进行剥皮处理,要把伐桩地上部分外皮全部剥尽;对伐桩要进行药物处理,每个伐桩需要根据疫木大小施放适量的磷化铝,并打孔施入;伐桩套袋(厚0.8 mm)时一定要把伐桩全部密封在袋内,不能让伐桩裸露在外;掩埋伐桩时需用5 mm厚泥土完全覆盖严实,保证密封的效果。

(2)伐区清理

砍伐迹地必须清理干净彻底,包括当年枯死或已经萎蔫的侧枝以及各种人为乱砍滥伐的松树枝干及伐桩等,砍伐林区内经清理后不得留下直径1 cm的枝桠及其他病死木残留物(除锯木屑、松针外)。运出可以安全利用疫木到指定地点,严禁擅自买卖、丢弃、深埋等处理行为。

(3)焚烧现场处理

焚烧现场必须选择开阔不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现场焚烧的疫木及枝桠需完全炭化,焚烧现场及周边不得留有未烧尽的疫木及直径大于1 cm的枝桠,焚烧结束后需用泥土掩埋。

(4)清山处理

在死亡松树的除治过程中要逐块逐片进行清山,将各项工程及农户私自砍伐松木遗留的伐桩、残留在林区中未处理的疫木及枝桠要清理干净,并集中焚烧。

(5)疫木(枝)清理

在3月中旬前将流散到辖区内所有农户、企业、煤矿、山庄等的疫木(枝)全面清理,当场焚烧(时限一般指3年内的疫木(枝))。在4-8月松墨天牛羽化期再清理1次。

4.2.2 松褐天牛等传播媒介昆虫的防治

(1)饵木诱杀

5月底前,按每1333 m2松林选择l株衰弱树或被压树,在树干2 m左右处去掉树冠,在诱木基部离地面30~40 cm处的3个方向,用刀砍3~4刀(小树可少些),刀口深入木质部1~2 cm,刀口与树干大致成30°角。用注射器把引诱剂注入刀口内,引诱松褐天牛产卵,第2年5月底前全部刨除并集中烧毁。

(2)引诱剂诱杀

5月下旬-11月上旬松褐天牛羽化期,在松林内,每1333 m2挂1个诱捕器,集虫器内盛清水或3%杀螟松乳剂。每5d检查1次,发现松褐天牛及时处理。

(3)化学药剂防治

松褐天牛羽化期,每隔20 d喷洒3000倍液杀螟松、噻虫啉农药防治松褐天牛。也可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盛期,对树干、大枝喷洒绿色威雷300~400倍液,力求全树枝干均匀着药,以树皮微湿为宜。对名松古树和需要保护的松树,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线虫清400 mL/m3,进行保护。

(4)天敌防治

繁育释放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防治松褐天牛。用长10 cm、直径1 cm的试管,每支试管装入1~2头青杨枝天牛幼虫,接种肿腿蜂成虫6~8头,棉球封口,25~30 ℃条件下饲养繁育肿腿蜂。松褐天牛幼虫初龄期,释放天敌管氏肿腿蜂,以降低林间天牛数量。放蜂时选择气温25 ℃以上的晴天进行,采用中心点放蜂法,把装有肿腿蜂的试管棉塞打开后,堆放在树下地面,让蜂自行扩散寻找寄主寄生,每667 m2设1个放蜂点,每点放蜂1000头左右。花绒寄甲又称花绒坚甲、花绒穴甲,是多种天牛的重要天敌,花绒寄甲捕食天牛的蛹和幼虫。野外采集花绒寄甲的幼虫或成虫,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30 cm×30 cm的养虫缸内。养虫缸内放入适量木屑,24~30 ℃条件下,每天投喂天牛幼虫或蛹活体进行繁育,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即可林间释放。1头雌花绒寄甲成虫1年可产卵1000多粒,当气温达到23 ℃以上时,花绒寄甲的卵在2~3 d时间即可孵化成1龄幼虫,开始钻入天牛钻蛀的坑道中搜寻寄主,取食天牛体内的营养物质,7~9 d将天牛幼虫取食殆尽,并完成自身的蜕变,然后持续繁衍,扩大自己的种群。每667 m2释放10头,防治效果

达90%。

4.3 营林措施

在对松林进行卫生伐,清除病死树、濒死树、枯立木、根桩的基础上,加快纯松林的改造步伐,营造混交林,实行块状或条状混交,改种侧柏、白皮松、华山松、雪松、火炬树、臭椿、麻栎、板栗等树种,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抗病能力,减少侵染机会。

4.4 检疫措施

(1)松材线虫病检疫范围包括来自国内外疫情发生区的松属、雪松属、冷杉属、云杉属和落叶松属等植物的苗木、木材及制品、包装材料及运输工具。

(2)当地政府发布命令,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松苗、松木、松材调出疫情发生区。

(3)发生区要对松属苗木繁育基地、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开展产地疫情调查,详细登记带疫情况,并下发除害处理通知书责令限期对疫情进行除害处理。

(4)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要配备专职检疫人员,对过往的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及其产品实施严格的检疫检查,严禁未通过检疫的松苗、疫木及其制品调运。

(5)各地森检部门对来自发生区或来源不明的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要进行复检,发现带疫就地销毁。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修订版)[S].2010.

[2] 戴立霞.多措并举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J].林业与生态,2011(9):73-76.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松材线虫病天牛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松材线虫病多种防治措施成效
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情继续“双下降”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山药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