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班级管理

2014-09-22崔晓萍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自主管理养成教育班级管理

崔晓萍

摘 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人们普遍认为班主任就应围整天着学生转,随时随地都要把学生看牢,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管好教好。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及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养成教育;责任和义务;自主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更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班主任教师应有时代责任感,必须改变观念,要从认真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思想做起,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为目的,把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做细。

一、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1.抓紧抓好日常教育。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坏习惯会使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人受益终生。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无数次地反复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还要有恒心。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在具体的实施中,笔者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学生清楚《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能做好事、帮助学生,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回家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2.抓好思想教育。坚持每天挤点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根据学生每天的表现灵活调整教育内容,适时选些短小的关于习惯养成成功的故事,或者精选一两句励志语进行解读,或者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展开教育。长期坚持,学生的思想会悄然发生变化,习惯也会悄悄地改变。

3.注重情感交流。班主任平时要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个人习性、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做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对学生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评与指责。通过情感交流,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这样教育才不会苍白无力,也才能真正打动和感染学生,教育才会真正起到作用。

二、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培养

从教育理论上看,责任感和义务感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人有了责任感才会产生义务感。要培养学生成才,必须重视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家在论及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义务感时,首先建议教育学生从热爱自己的母亲做起。苏霍姆林斯基对此强调指出:“如果一个学生从小没有学会爱自己的亲人,将来就会成为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这种人是不可能具备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也许开始仅仅是自私自利的人,往后就会发展成卑鄙无耻的人。”人的最大不幸往往就是从忘记自己的责任开始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忘记良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的过程中,笔者是从培养学生关心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和教师开始的。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与义务。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行为规范及其所承担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开发,同时也是一个人以后走出学校,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所在。要让学生了解作为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引导他们做自己该做的事:人的一生与人的责任和义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无论是对人或是对社会都是一种庄重的承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尽责、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就谈不上对别人的守信诚实和在过错前勇于承担责任。

2.责任到位。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要把班上行政责任工作细化到每个学生身上,比如校服、黑板报、卫生工具、宣传栏、每一个窗户的开关等都具体到每一位学生去管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产生为集体作贡献的自豪感,因为为集体作贡献也增强了他们在群体中被认可的成就感。

3.让学生懂得爱。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教师首先是不合格的教师,难以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对学生一定要严要求。这种严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它是一份关爱,更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的关注,是教师的无私奉献与牺牲。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份爱,享受这份爱,珍惜这份爱,使其真正明白爱的真谛,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付出,学会爱他人,懂得做人的道理。

4.目标与责任。人生没有目标便没有动力,也会没有追求,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乏味的。大部分中学生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出现: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信誓旦旦,可往往坚持不了两天。鉴于学生中存在的这种普遍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每月制订出月目标,要求每个学生尽自己的能力努力做到。例如:第一学月为“静”,就是要求学生能安静地上课,不影响教师讲课;第二学月为“静心”,就是在上月的基础上提高一点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安静地上课,还要静下心来听课。以月目标的制订和实施约束、督促和教育学生,使其有明确的目标,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三、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阶段,教师管理班级“事必躬亲”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教师说十句,未必能够比得上其他学生说一句,所以在管理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乞丐不羡慕百万富翁,他只羡慕那些收入比他更高的乞丐。”这句话说明,“羡慕”通常只存在于同一层面,而且身边的人对你的影响远比那些离你遥远的英雄人物要深远得多。所以,让学生开展自主管理,让身边好的榜样感染每一位学生,教育就如春风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班从开展学生自主管理以来,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了。因为学生每天相处在一起,学生干部能够抓住每一个细节和教育契机,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比较亲切和直接,他们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从而促使集体更加进步。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充分尊重他们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能受到教育。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培育目标,这无非为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方向。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总之,要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注重个性的张扬,使之真正做到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及自觉转化。要把“硬管理”转化为“软管理”,凭借持续的日常教育和与学生的经常沟通,让学生从中提高认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感,磨练意志,锤炼性格。只有如此,教育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自主管理养成教育班级管理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