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09-22汪家华
汪家华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民主平等观念对教育领域的广泛影响,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中,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质疑,迫切需要构建一种基于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新型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合作式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真诚相待,平等对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得到良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合作式教学;思想政治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9-0012-03
基金项目: 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信息化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师权威性研究——基于‘交往成长型教师权威性模式的构建”(2013CY029); 2013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时代‘交往成长型教师权威性研究——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视域”(2013YR005)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5.91亿;其中,大学生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网络的快速发展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受到网络上多种文化观念和多元意识形态的冲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和价值理念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迷茫、怀疑甚至叛逆。在这种情境下,依靠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遭到追求平等、民主的现代大学生的极力抵触甚至反对,因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一种师生合作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而日趋紧迫了。
一、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有赖于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以及社会的代言人,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向学生传授这些经过科学证明或检验过的知识。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主客二分式的对立关系,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权力无边,对学生灌输各种知识理念,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生则处于教学的边缘地位,被迫接受来自教师的传授,不管其内心是否赞同教师的观点。这种主客二分式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引起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冲突甚至对立,从而使得教育教学行为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这种中心地位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批评,他们把人看作一种关系的存在,主张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都应该“去中心”;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因而迫切需要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而构建一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构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他们提出了以平等对话为形式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取代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这种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如后现代主义教育家弗莱雷所指出的那样:“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students-of-the-teacher)及学生的教师(teacher-of-the-students)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及学生教师(students-teachers)。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收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1]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提倡的这种平等的、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着重的是知识、理论的讲解、传授,这种知识、理论通常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因而具有某种固定的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通过一定的技巧,将学生向这种固定的结论中引导,使之获得正确的认识即可。和专业教育的这种相对固定的知识引导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格修养,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判断,这就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平等中展开对话,袒露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并非像专业教育那样基本遵从理性规则下的对话,而是饱含着情感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师生双方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对方,诚恳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在平等合作中一起建构知识体系,共同完成教育实践活动。在这种朋友式的、情感交融的对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实现,学生的人格修养、思想境界不断获得提高,灵魂不断得到升华。在师生对话中,爱显得特别重要,弗莱雷认为,只有建立在爱、谦恭、信任的基础上,平等的对话关系才能实现。他说:“缺乏对世界、对人的挚爱,对话就不能存在。对世界的命名是一种创造与再创造的行为,若不倾注爱是不可能实现的。爱同时是对话的基础和对话本身。对话因此就一定是负责的主体要担负的任务,而在控制关系中,对话不能存在。”从心理学来说,压制式的教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引起心理认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倾注爱的教育易于获得学生的同感和共鸣,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具体环节
合作式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合理推演。合作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代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包括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商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由教学中的边缘地位走到了与教师同等重要的前台中央,他们与教师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共同实现自身存在的意义。
在合作式教学中,思政教师的作用并未消解,而是得以重构,既要发挥合作者的角色,也要担负着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其新型角色,正如后现代主义教育家多尔所说的那样,充当“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2]。也就是说,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置身事外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的情境之中,共同体验学习过程的苦与乐,与学生同甘共苦,一同成长。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既不能采取强迫、压制的手段迫使学生学习,也不能让学生无所事事、放任自流。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思政教师还要善于理解思政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说的“完整的人”。要培养“完整的人”,不能仅限于知识的引导,在合作式教学中,情感交流不能缺席。对于传统教育在这方面的弊端,罗杰斯曾大声疾呼,“多年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只是强调认知,摒弃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任何情感。我们否认了最重要的部分”[3]。只有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真情实感基础上的对话、交流,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格修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基于这种理念,思政教师要根据培养“完整的人”这一最高教育目标,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合作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平等合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要了解自己的责任,并按能力做出合理的安排。教师充当平等中的首席,既是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同时也要对学习的全过程给予指导。(2)密切配合。合作式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密切配合,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团队与团队之间互相配合。(3)各尽所能。团体成员各自尽力,把自己分担的工作做好,并尽力地帮助团队内的其他成员。(4)情感互动。在合作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是真诚的,他们之间坦诚相待,既有彼此的欣赏,也有各自的反思与批评。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集思广益。(5)团体历程。在合作过程中,如何分工、如何协调、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等都是师生双方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能力。
结合笔者多年进行合作式教学的实践来看,合作式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组编团队,明确分工。在教学中,由于思政课一般是大班教学,一个大班通常由两三个小班组成,人数一般在80-130人左右。为此,我将他们分为8-13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分组的原则,通常是以相邻的两个宿舍的学生编为一组,这样方便他们展开合作、对话与讨论;各个组员的分工,由团队成员自行协商确定。
(2)选定题目,制订计划。一般来说,要研究的课题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适合学生能力;容易搜集资料;教师易于指导;没有安全顾虑;具有教育价值与社会意义。研究课题可由教师提出,但主要由学生团队自行设计。笔者在进行思政课的教学中,每次授课之前,都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预习,每个团队经过讨论,提前提出一个问题,并搜集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是学生想得比较深入的,也可以是他们还不太理解的。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各个团队要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地点、人员、方法等等。
(3)执行计划,撰写报告。问题提出之后,按团体设计的计划,各个成员分工合作,逐步实施。有负责收集资料的,有进行资料整理的,有负责课题论证的。最后,在全体成员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学习的最终成果——研究报告。
(4)课堂展示,相互讨论。每个团队要事先将学习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并将主要内容制成PPT,在课堂由每组选派一两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以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一般一次课可以安排3个小组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展示的时间为10分钟;展示结束之后,这些小组可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以扩大其他学生的知识领域。
(5)教师总结,共同评价。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团队的展示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供学生参考,最后与学生一起,形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双向、多向交流,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彼此都得到了提高与成长。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三大目标: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人格修养,教师以自身的理论水平、策划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与学生的合作交往中,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双方都呈现出一种动态化、发展式的成长态势。这种师生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可用下图表示。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一方面,他是学习团队中的一员,是与学生一起合作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以自己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增长,同时,学生团队之间的相互讨论、平等对话,既扩展了彼此的理论知识,也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以自己高超的策划组织能力,引导团队内各个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又会对教师形成新的启发,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策划组织能力。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充满爱心的语言、表情、行动,富有魅力的人格感染学生;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人格得到升华,思想境界进一步提高,也深深感染了教师。这样,在爱与理解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双方的学识、能力、修养、人格都得到了成长。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息化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多”与“变”两大方面。“多”意味着从一元到多元,即人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变”意味着从静态到动态,由于知识传播、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即使是作为知识“上位者”的教师,亦需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构建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主动与学生平等交往,在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在与学生的合作、“交往”中,师生双方都完成了自身存在意义的建构,彼此都获得了成长,知识、能力、修养、人格不断获得提高。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并未消解,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他既是合作团队中的一员,同时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充当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必须端正教学理念,及时更新知识,增强综合素养,提升人格魅力,特别要有一种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要有内心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合作式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小威廉姆.E.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0.
[3][America]Carl R.Rogers.A Way of Being[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80.
结合笔者多年进行合作式教学的实践来看,合作式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组编团队,明确分工。在教学中,由于思政课一般是大班教学,一个大班通常由两三个小班组成,人数一般在80-130人左右。为此,我将他们分为8-13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分组的原则,通常是以相邻的两个宿舍的学生编为一组,这样方便他们展开合作、对话与讨论;各个组员的分工,由团队成员自行协商确定。
(2)选定题目,制订计划。一般来说,要研究的课题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适合学生能力;容易搜集资料;教师易于指导;没有安全顾虑;具有教育价值与社会意义。研究课题可由教师提出,但主要由学生团队自行设计。笔者在进行思政课的教学中,每次授课之前,都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预习,每个团队经过讨论,提前提出一个问题,并搜集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是学生想得比较深入的,也可以是他们还不太理解的。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各个团队要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地点、人员、方法等等。
(3)执行计划,撰写报告。问题提出之后,按团体设计的计划,各个成员分工合作,逐步实施。有负责收集资料的,有进行资料整理的,有负责课题论证的。最后,在全体成员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学习的最终成果——研究报告。
(4)课堂展示,相互讨论。每个团队要事先将学习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并将主要内容制成PPT,在课堂由每组选派一两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以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一般一次课可以安排3个小组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展示的时间为10分钟;展示结束之后,这些小组可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以扩大其他学生的知识领域。
(5)教师总结,共同评价。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团队的展示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供学生参考,最后与学生一起,形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双向、多向交流,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彼此都得到了提高与成长。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三大目标: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人格修养,教师以自身的理论水平、策划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与学生的合作交往中,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双方都呈现出一种动态化、发展式的成长态势。这种师生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可用下图表示。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一方面,他是学习团队中的一员,是与学生一起合作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以自己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增长,同时,学生团队之间的相互讨论、平等对话,既扩展了彼此的理论知识,也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以自己高超的策划组织能力,引导团队内各个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又会对教师形成新的启发,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策划组织能力。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充满爱心的语言、表情、行动,富有魅力的人格感染学生;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人格得到升华,思想境界进一步提高,也深深感染了教师。这样,在爱与理解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双方的学识、能力、修养、人格都得到了成长。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息化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多”与“变”两大方面。“多”意味着从一元到多元,即人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变”意味着从静态到动态,由于知识传播、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即使是作为知识“上位者”的教师,亦需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构建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主动与学生平等交往,在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在与学生的合作、“交往”中,师生双方都完成了自身存在意义的建构,彼此都获得了成长,知识、能力、修养、人格不断获得提高。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并未消解,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他既是合作团队中的一员,同时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充当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必须端正教学理念,及时更新知识,增强综合素养,提升人格魅力,特别要有一种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要有内心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合作式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小威廉姆.E.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0.
[3][America]Carl R.Rogers.A Way of Being[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80.
结合笔者多年进行合作式教学的实践来看,合作式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组编团队,明确分工。在教学中,由于思政课一般是大班教学,一个大班通常由两三个小班组成,人数一般在80-130人左右。为此,我将他们分为8-13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分组的原则,通常是以相邻的两个宿舍的学生编为一组,这样方便他们展开合作、对话与讨论;各个组员的分工,由团队成员自行协商确定。
(2)选定题目,制订计划。一般来说,要研究的课题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适合学生能力;容易搜集资料;教师易于指导;没有安全顾虑;具有教育价值与社会意义。研究课题可由教师提出,但主要由学生团队自行设计。笔者在进行思政课的教学中,每次授课之前,都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预习,每个团队经过讨论,提前提出一个问题,并搜集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是学生想得比较深入的,也可以是他们还不太理解的。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各个团队要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地点、人员、方法等等。
(3)执行计划,撰写报告。问题提出之后,按团体设计的计划,各个成员分工合作,逐步实施。有负责收集资料的,有进行资料整理的,有负责课题论证的。最后,在全体成员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学习的最终成果——研究报告。
(4)课堂展示,相互讨论。每个团队要事先将学习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并将主要内容制成PPT,在课堂由每组选派一两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以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一般一次课可以安排3个小组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展示的时间为10分钟;展示结束之后,这些小组可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以扩大其他学生的知识领域。
(5)教师总结,共同评价。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团队的展示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供学生参考,最后与学生一起,形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双向、多向交流,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彼此都得到了提高与成长。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三大目标: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人格修养,教师以自身的理论水平、策划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与学生的合作交往中,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双方都呈现出一种动态化、发展式的成长态势。这种师生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可用下图表示。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一方面,他是学习团队中的一员,是与学生一起合作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以自己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增长,同时,学生团队之间的相互讨论、平等对话,既扩展了彼此的理论知识,也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以自己高超的策划组织能力,引导团队内各个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又会对教师形成新的启发,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策划组织能力。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充满爱心的语言、表情、行动,富有魅力的人格感染学生;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人格得到升华,思想境界进一步提高,也深深感染了教师。这样,在爱与理解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双方的学识、能力、修养、人格都得到了成长。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息化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多”与“变”两大方面。“多”意味着从一元到多元,即人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变”意味着从静态到动态,由于知识传播、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即使是作为知识“上位者”的教师,亦需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构建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主动与学生平等交往,在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在与学生的合作、“交往”中,师生双方都完成了自身存在意义的建构,彼此都获得了成长,知识、能力、修养、人格不断获得提高。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并未消解,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他既是合作团队中的一员,同时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充当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必须端正教学理念,及时更新知识,增强综合素养,提升人格魅力,特别要有一种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要有内心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合作式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小威廉姆.E.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0.
[3][America]Carl R.Rogers.A Way of Being[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