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玛格丽特悲剧命运的原因
2014-09-21吕华玲
摘 要:本文从外部社会和内部自身性格剖析了造成玛格丽特悲剧命运的原因,企图阐明她的悲剧既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悲剧,又是其个人的性格悲剧。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 男权 虚伪道德 性格悲剧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了玛格丽特这样一个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她像一朵美丽耀眼的茶花,更拥有茶花般高贵善良的品质,但却摆脱不了妓女身份,终没能逃脱过早衰萎、死亡的厄运。其悲剧结局催人泪下。她的悲剧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悲剧,又是其个人性格的悲剧。
一、黑暗社会对玛格丽特的压迫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更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生活在底层的妓女命运尤其悲惨。妓女是男权社会的必然产物,是一夫一妻制的补充,那些失去生活资料的妇女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成为供男性玩耍的特殊商品。”[1]故事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个农家女,生于“七月王朝”统治末期。当时法国掌权的金融贵族资产阶级极为腐败,花天酒地,而黎民百姓却食不果腹。农民受着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纷纷破产。茶花女为了谋生,从农村流落到城市却面对着这样残酷的事实:一边终日辛劳却换不来温饱,一边却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于是,一名无奈又无辜的妇女便成了交际花,成了贵族老爷们的玩物与商品。茶花女越是漂亮,资本家越要残酷控制和奴役她;她越是红极一时,作为商品价格愈昂贵,资本家也越要驱使她去卖淫去赚钱。
二、腐朽资产阶级各色人物对其摧残
处在社会最底层从事妓女行当的茶花女,除受经济压迫外,还受着各种精神奴役。她们被整个社会看作罪孽深重的人,腐朽资产阶级的各色人物构成了杀害茶花女的直接或间接刽子手。
首先,杜瓦先生仁慈的父爱与虚伪的道德夺走了茶花女的幸福。对于茶花女来说,她生命中唯一的“太阳”就是阿尔芒。他们彼此真心相爱,但他们的爱情却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认与允许。此时,茶花女为了阿尔芒已彻底地抛弃了妓女生活。而当他们不顾一切相爱而相拥时,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先生却百般阻挠。杜瓦先生说:“人家不会看阿尔芒是不是爱你,你是不是爱他,这样相互的爱是不是一种幸福,人家只会看到一件事,那就是阿尔芒·杜瓦容忍一个妓女。”[2]换而言之,娶一个妓女是会毁坏家族名誉的,所以,尽管杜瓦先生同情甚至钦佩茶花女是一位具有高贵人格非同寻常的妓女,但虚伪的道德仍然驱使他残忍地赶走了茶花女。
其次,阿尔芒的爱加速了茶花女的死亡。阿尔芒那至真至纯至深的爱,燃起了本已自暴自弃的茶花女对生活的些许希望与热情,使茶花女摆脱了纵情纵欲,然而他却做不到像茶花女所希望的那样爱她。他源自真爱,故而嫉妒G伯爵、N伯爵等,甚至嫉妒无法占有茶花女身体的老公爵,正是这种爱滋生了作为一个男人极强的占有欲。因此茶花女在杜瓦先生逼迫下重操旧业时,阿尔芒完全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作为一个律师本应具有的推理能力,全然忘记了茶花女如何拒绝老公爵的钱与爱而选择了他,他如猛兽般疯狂,卑鄙残忍地羞辱报复茶花女,甚至当濒临死亡的茶花女带着病弱之躯来请他高抬贵手时,他仍然残酷地给她送去了标志妓女身份的“过夜费”,这无疑给了茶花女最为沉重的一击,加速了茶花女的死亡。
当然,茶花女的死与麻木不仁的老公爵也脱不了关系。虽说茶花女不是老公爵的亲生女儿,毕竟茶花女曾经给他带去过女儿般的爱,面对即将离开人世的茶花女,老公爵不但没有同情,态度却极度冷漠麻木,让茶花女觉得似乎他在暗暗高兴,高兴着自己还能骄傲地活着,讽刺着年轻的茶花女痛苦不堪及至死亡,这又不能不使茶花女更为伤心。
三、严寒霜冻下茶花的自我凋零
身为妓女的茶花女,饱受着资产阶级各色人物对其生命的摧残,这是造成她命运悲剧的外部原因。但茶花女本身忧郁敏感而又隐忍、富于牺牲的性格则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内部原因。
尽管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但茶花女的内心却是如此的孤独不被人理解。即使在她初识阿尔芒时,她仍说:“如果我不接受你的爱,那你就会恨我,如果我接受了,那你就会有一个老是悲伤的情人,一个神经质的,有病的,忧郁的,或者高兴起来那种快乐比悲伤还要忧郁的女人。”[2]不难看出她的骨子里渗透着忧郁与悲伤。即使她在纵情纵欲,也掩盖不了她骨子里的高贵与纯洁,这穷奢极欲的生活不但没有麻醉她,反而使她更为清醒敏感。“我们没有朋友,我们有些自私的情人,他们挥霍财产,并非像他们说的那样,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他们的虚荣心。”她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在他们自尊心里占首位,在他们的敬重里占末位”。因而阿尔芒远去时,她更肆无忌惮地“虐待”自己,因为由妓女身份所带来的这一切都是无法扭转的,与其行尸走肉地活着,还不如早些解脱。
有人说“茶花女的悲剧不仅是其性格造成,究其原因还离不开深刻的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体现在茶花女身上是一种富于自我牺牲,忍让与博爱的高尚品质”[3]。对此笔者十分赞同。茶花女尊重了杜瓦先生出于为儿子幸福婚姻、美好前途打算而做出的决定,离开了她的情人,放弃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茶花女的人格魅力也恰恰体现在这里:理性对原欲的战胜,善良富于牺牲。她选择了一个人默默承受委屈与痛苦。即使当阿尔芒不明真相地对她一再羞辱时,她内心深处又是多么想把委屈诉之于他,但是为了赎罪,为了证明她已经具备爱的权利,她恪守住了与杜瓦先生的协定,选择了咽泪装欢,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幸福,表现出了一种忍辱负重的宗教精神。玛格丽特的结局是悲哀的,也正因其悲哀而显出魅力。小仲马通过展示她的悲惨命运,肯定了妓女的独立人格与社会地位,愤怒地谴责了男权资本主义社会对妇女人格的侮辱与践踏,表现出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注释:
[1]苏屹峰:《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2]所有引自原文的都出自小仲马著,陈林、文光译:《茶花女》,江西人民初版社,1979年版。
[3]李宁祥:《玛格丽特任务形象分析》,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邓署著.《茶花女》的悲剧艺术[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5).
(吕华玲 四川省岳池县中南街城关中学 6383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