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把握数的内涵,整体建构数的概念

2014-09-19闫云梅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数数数感计数

闫云梅 中学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编写工作,20余篇文章获奖,或发表于各级各类教育期刊上。指导教师参加北京市课堂教学评优、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大赛等,多人次荣获一等奖。 认真做事,简单做人,追求快乐、简单而深刻的数学教学。

整数的学习在小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在一个完整数级的认识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对数的内涵的理解与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编排内容较多,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多角度认识1000,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和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材为什么编排这些内容?蕴含其背后的数的概念的本质是什么?这需要我们从数学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来了解。从数学意义的角度,要追问数的本质结构是什么。刘加霞教授曾写道:“数的本质结构就是‘计数单位与其个数乘积的累加。自然数因为是‘十进制的,所以计数单位是一(个)、十、百……不同计数单位与其个数乘积的累加就构成了全部的自然数。”由此可见,“十进制计数法”是联结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其中“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位值制”是自然数认识单元的核心,也是计数法的核心。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看,数感与估算是其中两个主要方面。为了便于教师理解,将数感的主要内涵概括如下:

(1)对数的现实意义的敏感;

(2)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数的多模式表示并建立联系;

(3)灵活运用数的多模式表示进行口算与估算;

(4)根据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算法;

(5)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的追问;

(6)喜欢数,对其有积极的情感,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因此,《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的编排,一是从数的组成去建构;二是联系实际来体会。传统教学偏重前者,新课程则认为这两个角度有机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二、教材编写特点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借助多种直观模型,通过数学活动的方式,达成对数的本质结构的认识,并发展学生的数感。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1.运用“齐性”“有结构”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建立重要的数学概念

所谓“齐性”材料,即每一种材料的物理特征都是相同的,表示的意义也相同;关于材料的结构化,可区分为逻辑的和直观的两种,数系是用位值逻辑地构造而成的。教材中提供的打捆的小棒、第纳斯木块都是“齐性”“直观结构化”的模型;算盘、计数器是“齐性”“逻辑结构化”的直观模型。利用这些直观模型,使学生建立“计数单位”的表象,感悟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体会“位值”的概念。

2.突出了对数的本质结构的认识

对二年级学生而言,对数的本质结构的认识表现为数的组成。

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呈现问题和点子图,使学生对数量的多少有初步感知;第二个层次是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对数的组成有直观认识,并获得数数的结果;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数,用语言叙述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用计数器表示数,再学习数的读写。这样既体现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又通过将直观学具逐步“结构化”,展现了数出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的过程,从动作表征(数、圈、摆)到语言表征(说),再到用符号表征(写数),以多种表征方式的转化,使学生达成对数的本质结构的真正理解。

3.设计丰富的数数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的本质

数是数出来的。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数数活动,让学生在数数中加深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的认识,增强对计数单位间十进关系的感悟。对数数活动的设计,教材也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有的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有的脱离计数器,按要求数数;有自主选择合适的计数单位数数的……从形式上看,有边拨珠边数,有边圈画边数,有边数边涂色,有在数线(数轴)上数数,等等。在丰富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对“十进位值制”的认识逐步深化,也为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计算以及今后大数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

4.加强了数感的培养

低年级是初步建立数感的关键时期。教材中大量利用小棒、点子图、第纳斯木块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增强对数的结构和现实意义的感受。同时专门安排了例3,将点子图模型与数线结合在一起,通过多角度认识1000,发展学生的数感。在练习中还安排有“估一估,数一数”等练习,使学生能结合情境感知数量的多少。同时安排了近似数、估算的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三、梳理线索,整体建构数的概念

《万以内数的认识》内容较多,需要教师梳理和把握几条主要线索,整体建构数的概念。

1.梳理教学内容与重要数学概念的联系,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计数单位”“十进制”“位值制”是整数认识的核心,教师应理清教学内容与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从更高的站位来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重要概念联系如下:

[千、万的认识(例1、例5)&认识计数单位“千”“万”,体会“十进制”&数的组成(例2、例6)&认识数的本质结构&读数、写数(例2、例7、例8)&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了解位值&算盘的认识(例4)&理解“十进制”与“位值制”&数的大小比较(例9)&用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的个数比较大小,体会位值&近似数(例10),用估算解决问题(例13)&选择适当的计数单位&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例11、例12)&感知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对重要的数学概念,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但在课堂教学中,应使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和可接受的方式加以渗透。如用“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来体现一(个)、十、百是计数单位,是用来数数的;用“几个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几个百”来表明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用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写数,体现“位值”的概念。

2.梳理教学内容与所用直观模型的线索,合理运用直观模型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模型,不同模型的特点与价值是什么?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直观模型?将教学内容与所用的直观模型梳理如下:

[千、万的认识(例1、例5)&第纳斯木块,计数器&数的组成(例2、例6)&点子(星星)图、小棒、第纳斯木块、计数器&多角度认识1000(例3)&点子图、数线&读数、写数(例2、例7、例8)&计数器&算盘的认识(例4)&算盘&近似数(例10)&数线&]

第纳斯木块具有整齐、结构性强的特点,是认识千以内计数单位及其关系的良好模型。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除让学生认识独立的计数单位外,还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相邻计数单位间“结构化”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在表示万及以上计数单位时,第纳斯木块则不好表现单位间的关系,这时需要借助较为抽象的计数器来帮忙。教学“万的认识”时,先结合10个一千的第纳斯木块模型,初步认识一万,再呈现计数器模型,帮助学生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另外,第纳斯木块、计数器还可以应用在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尽管教材中没有出现),让学生借助直观模型,说明计算的过程,理解算理。

在数的组成部分,教材提供的直观模型是最为丰富的。在教学时,应遵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原则,使学生通过不同表征方式的转化,沟通不同模型以及数之间的联系,实现对数的本质结构的认识。在练习中,教材还提供了“元、角、分”、打捆的铅笔、打捆的明信片、绘图纸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模型结构化的特征,逐步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

endprint

点子(星星)图具体形象,需要学生经历数数和圈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调整、选择合适计数单位数数和按群计数。

在读数、写数的学习中,计数器是最好的模型,教师应结合计数器上珠子的个数和下面所标的数位,组织学生读数和写数,体会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

数线是帮助学生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重要模型,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比较抽象。教学时应将点子图与数线结合在一起,重视数数的起点和方向,帮助学生体会数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梳理教学内容与数学活动的线索,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千、万的认识(例1、例5)&数数、拨珠&数的组成(例2、例6)&数数、圈画、摆小棒、摆木块、拨珠&多角度认识1000(例3)&数数、标数&读数、写数(例2、例7、例8)&拨珠、读数、写数&算盘的认识(例4)&拨珠&数的大小比较(例9)&比一比&]

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数数活动来完善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不断地感悟自然数系的结构和规律。因此,数数活动是贯穿于本单元的重要数学活动。为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猜一猜、数一数,边拨珠边数,圈一圈、数一数等。为提高数数活动的实效性,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学生“拐弯数”的难点。如: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二是突出“千”“万”作为自然数方面的意义。“千”“万”的认识有两个要点:作为自然数,它们是九百九十九添一和九千九百九十九添一得到的一个数;作为一个计数单位,它们是10个百和10个千。考虑到学生对于自然数方面的意义能够通过迁移自主习得,教材在编排中更多地突出了作为计数单位方面的意义。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数数的活动中,可以增加从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以及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的活动,以此凸显“千”“万”作为自然数方面的意义。

三是组织学生变换不同的计数单位进行数数。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学习中,数大数的经验并不多,教学中可增加一些用“十”“百”“千”为单位的数数活动,感悟计数规则,增加对大数的感性认识。

此外,还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如根据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中涂色,在算盘上拨数等,还可以安排“摆一摆,想一想”的实践活动。

4.梳理教学内容与数感培养的线索,让学生获得对数全面而丰富的感受

[千、万的认识(例1、例5)&对数的现实意义的敏感&数的组成(例2、例6)&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数的多模式表示并建立联系&读数、写数(例2、例7、例8)&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算盘的认识(例4)&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近似数(例10)&在日常生活中用数表达和交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例11、例12)&灵活运用数的多模式表示进行口算,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的追问&用估算解决问题(例13)&灵活运用数的多模式表示进行口算与估算&]

在数感的培养上,教材在“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的多模式表示并建立联系”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教材提供的多为“齐性”“有结构”的直观材料;对“数的现实意义的敏感”的内容体现并不充分。因此,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无结构的一些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对身边常见物品的多少有切身感受。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大数的素材,养成用数表达与交流的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endprint

点子(星星)图具体形象,需要学生经历数数和圈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调整、选择合适计数单位数数和按群计数。

在读数、写数的学习中,计数器是最好的模型,教师应结合计数器上珠子的个数和下面所标的数位,组织学生读数和写数,体会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

数线是帮助学生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重要模型,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比较抽象。教学时应将点子图与数线结合在一起,重视数数的起点和方向,帮助学生体会数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梳理教学内容与数学活动的线索,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千、万的认识(例1、例5)&数数、拨珠&数的组成(例2、例6)&数数、圈画、摆小棒、摆木块、拨珠&多角度认识1000(例3)&数数、标数&读数、写数(例2、例7、例8)&拨珠、读数、写数&算盘的认识(例4)&拨珠&数的大小比较(例9)&比一比&]

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数数活动来完善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不断地感悟自然数系的结构和规律。因此,数数活动是贯穿于本单元的重要数学活动。为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猜一猜、数一数,边拨珠边数,圈一圈、数一数等。为提高数数活动的实效性,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学生“拐弯数”的难点。如: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二是突出“千”“万”作为自然数方面的意义。“千”“万”的认识有两个要点:作为自然数,它们是九百九十九添一和九千九百九十九添一得到的一个数;作为一个计数单位,它们是10个百和10个千。考虑到学生对于自然数方面的意义能够通过迁移自主习得,教材在编排中更多地突出了作为计数单位方面的意义。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数数的活动中,可以增加从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以及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的活动,以此凸显“千”“万”作为自然数方面的意义。

三是组织学生变换不同的计数单位进行数数。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学习中,数大数的经验并不多,教学中可增加一些用“十”“百”“千”为单位的数数活动,感悟计数规则,增加对大数的感性认识。

此外,还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如根据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中涂色,在算盘上拨数等,还可以安排“摆一摆,想一想”的实践活动。

4.梳理教学内容与数感培养的线索,让学生获得对数全面而丰富的感受

[千、万的认识(例1、例5)&对数的现实意义的敏感&数的组成(例2、例6)&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数的多模式表示并建立联系&读数、写数(例2、例7、例8)&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算盘的认识(例4)&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近似数(例10)&在日常生活中用数表达和交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例11、例12)&灵活运用数的多模式表示进行口算,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的追问&用估算解决问题(例13)&灵活运用数的多模式表示进行口算与估算&]

在数感的培养上,教材在“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的多模式表示并建立联系”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教材提供的多为“齐性”“有结构”的直观材料;对“数的现实意义的敏感”的内容体现并不充分。因此,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无结构的一些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对身边常见物品的多少有切身感受。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大数的素材,养成用数表达与交流的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endprint

点子(星星)图具体形象,需要学生经历数数和圈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调整、选择合适计数单位数数和按群计数。

在读数、写数的学习中,计数器是最好的模型,教师应结合计数器上珠子的个数和下面所标的数位,组织学生读数和写数,体会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

数线是帮助学生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重要模型,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比较抽象。教学时应将点子图与数线结合在一起,重视数数的起点和方向,帮助学生体会数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梳理教学内容与数学活动的线索,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千、万的认识(例1、例5)&数数、拨珠&数的组成(例2、例6)&数数、圈画、摆小棒、摆木块、拨珠&多角度认识1000(例3)&数数、标数&读数、写数(例2、例7、例8)&拨珠、读数、写数&算盘的认识(例4)&拨珠&数的大小比较(例9)&比一比&]

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数数活动来完善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不断地感悟自然数系的结构和规律。因此,数数活动是贯穿于本单元的重要数学活动。为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猜一猜、数一数,边拨珠边数,圈一圈、数一数等。为提高数数活动的实效性,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学生“拐弯数”的难点。如: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二是突出“千”“万”作为自然数方面的意义。“千”“万”的认识有两个要点:作为自然数,它们是九百九十九添一和九千九百九十九添一得到的一个数;作为一个计数单位,它们是10个百和10个千。考虑到学生对于自然数方面的意义能够通过迁移自主习得,教材在编排中更多地突出了作为计数单位方面的意义。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数数的活动中,可以增加从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以及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的活动,以此凸显“千”“万”作为自然数方面的意义。

三是组织学生变换不同的计数单位进行数数。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学习中,数大数的经验并不多,教学中可增加一些用“十”“百”“千”为单位的数数活动,感悟计数规则,增加对大数的感性认识。

此外,还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如根据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中涂色,在算盘上拨数等,还可以安排“摆一摆,想一想”的实践活动。

4.梳理教学内容与数感培养的线索,让学生获得对数全面而丰富的感受

[千、万的认识(例1、例5)&对数的现实意义的敏感&数的组成(例2、例6)&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数的多模式表示并建立联系&读数、写数(例2、例7、例8)&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算盘的认识(例4)&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近似数(例10)&在日常生活中用数表达和交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例11、例12)&灵活运用数的多模式表示进行口算,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的追问&用估算解决问题(例13)&灵活运用数的多模式表示进行口算与估算&]

在数感的培养上,教材在“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的多模式表示并建立联系”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教材提供的多为“齐性”“有结构”的直观材料;对“数的现实意义的敏感”的内容体现并不充分。因此,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无结构的一些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对身边常见物品的多少有切身感受。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大数的素材,养成用数表达与交流的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数数感计数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古人计数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爱数数的兔十一
这样“计数”不恼人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