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简单有效的小练笔

2014-09-19朱延桂周爱菊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自然段习作文本

朱延桂+周爱菊

小练笔也叫小作,是一种“短平快”的习作练习。它具有任务明、易操作、节奏快、费时少、负担轻、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重视和加强小练笔,对于巩固句段练习效果,夯实篇章练习基础,进而减缓作文坡度是颇为重要的。

与大作文训练相比,小练笔的优势:一是可以改变学生怕习作的心理预期。每次小练笔只突出一个重点,要求不高,易于上手,学生乐学愿写;二是可以减轻学生习作负担。每次小练笔当堂完成,篇幅短小,费时不多,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三是有助于夯实习作基础,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目前小练笔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认识模糊,大小作不分,让学生觉得小练笔与大作一样标准过高;二是小练笔的语用训练序列不清,练习指向性不明,选择的“语用训练点”没有从年段目标出发,从文本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对提升学生言语技能缺乏实际意义和价值;三是小练笔的实效性不强,“短、平、快”特点没能充分显现,大量的素描训练和阅读中随文练笔资源没有很好利用,以写促读,深化理解,读写“双进”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那么,如何克服上述问题,追求简单有效的小练笔呢?

一、因文而异,找准小练笔写点

小练笔作为一种基础练习,找准练习的写点非常重要。在选择写点时,要根据文本特有的表达形式来决定写不写、写什么。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起点,还要考虑小练笔和大作的“结合点”,单元课文表达的突出特点;既要考虑小练笔的可达成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因此,小练笔写点的切口应求“准”、抓“小”。

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赶海》一文的写点是这样进行筛选的:①篇章方面。文章做到首尾呼应是一大特色,但篇章结构的迁移练写不是第二学段的可达成度,因此只能作为一种写作方法有所感知即可。②段落方面,第三自然段主要记叙了“我”和小伙伴赶海的趣事,这是课文的经典片段,也是第二学段应该迁移运用的重点段落。③句式和修辞。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有“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但这种句式和修辞手法在以前课文中作为重点语言现象进行练习过,所以不作为写点进行练习。④词语方面。第三自然段对赶海情景的生动描写,最具语言特质的是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多个语气词在段落中的连续运用。如此多个语气词在段落中连续运用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它们在事件描写中既表现了作者的丰富情感和心理活动,又在句子中起到连贯衔接的作用。因此,这篇课文以语气词和动词作为组合句子、表情达意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成了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以此为小练笔的写点,就成了学生理解段落内容、学习段落写作特色的理想而又便捷的途径。如此思考设计,与编者意图安排的课后练习5不谋而合。

二、不拘一格,丰富小练笔形式

1.善选经典练仿写

仿写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文本中典型的句式、段式、结构承载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典范进行揣摩、赏析、借鉴,学会迁移运用。例如:学习《三顾茅庐》后,以“我们来到××,只见……”为开头描写一处景色;学习《草原》第一自然段后,写“景+感”的段式;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后,写一段“总—分—总”结构的段式;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后,写一段并列式结构的段式;学习《五彩池》第四自然段后,写一段因果式结构的段式……

2.补充结尾练续写

有些课文结尾的语言戛然而止,“言虽尽而意无穷”,有余音缭绕之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对文中省略的情节进行想象式练笔,使文章内容得以延伸。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起点,在与文本的共融中续编故事。如六年级下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的结尾,可以创设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让学生说说。学生的思维被有效激活后,通过学生的笔尖,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时间带不走情感。如此简单可行、丰富多彩的小练笔,是在学生对文本充分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不会觉得有难度,再加上学生喜欢编故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

3.挖掘留白练补写

“留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处理的一种策略。很多叙事性课文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技巧往往蕴含在空白处,教师要找准文本中有再创作价值的“留白”之处:或为省略号补白,把省略号的言外之意写出来;或紧扣重点词补白,把重点词的内涵写出来;或联系比较,为略写部分补白;或创设情境,为文本主题的深化补白等,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等手段来丰盈文本。当然,对文本的补白并不是为“补”而“补”,也不是对主题的重复强调,而是学生置于文本情境中,与文本展开直接对话的一种亲历性“补白”、自主性“补白”、探究性“补白”。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水》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这句话时,“风干”一词体现了人们缺水的苦涩和难熬,真正理解了“风干”的内涵就能深切感受到缺水的苦涩。为此,教师可安排这样的小练笔:学习《水》一文反衬的手法,不用一个“干”字,把“将要风干的感觉”生动描述出来。(学生习作: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人们的皮肤都皱巴巴的,犹如粗糙的老树皮,嘴唇裂开了一个个小口子,嗓子好像要冒烟了,血液也仿佛要凝固了一般,心里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着,炙烤着,难受极了。)这样的小练笔,集理解、想象、表达训练于一体,既加强了学生对缺水之苦的感受,又迁移了文章反衬的写法。读写结合,言意并举,提高了教学效率。

4.利用插图练补白

苏教版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是教材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宝贵的小练笔资源。教师使用得当,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欲,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根据插图的种类,可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景,或形神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如教学《嫦娥奔月》六、七自然段时,教师可巧妙利用插图,通过对话让学生说一说嫦娥飞走时的心情(欣慰、遗憾、留恋)和神情,然后把从图中看到的景和悟到的情写下来。这样的小作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凄美和嫦娥留恋、关爱人间的纯洁心理。

5.心灵触动练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往往会被文本语言的情感和魅力所打动。此时,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心灵交融,在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之时下笔,让学生用心叩击文字,用笔传递深情。如学完《姥姥的剪纸》,教师出示原文中富有感染力的一段话,再辅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和饱含深情的诵读后,随机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作者,此时来到姥姥面前,看到姥姥这个样子,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尽情倾吐在纸上。”这样的小练笔有效地促动了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与文中的“我”、姥姥进行了对话,从而让祖孙间的深情得到升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到位了。

6.利用冲突练思辨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对故事揭示的道理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明确价值取向,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特别是学生有认知冲突的时候,往往是理解迈向更高层次的又一起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急于干预,不妨让学生于认知对比中进行一次小练笔,畅所欲言,培养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和习惯。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维生素C的故事》时,教师提出了问题:“哥伦布同意把病重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种做法你认为对不对?是不是有点残忍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呢?”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对主题思想认识得更深刻,哥伦布这一充满人性和理智的光辉形象,在学生脑海中必定更为饱满。

endprint

三、因材施教,减缓练笔坡度

找到小练笔的写点并确定练笔形式后,接下来就应该考虑如何通过一个个台阶,为学生设计一条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最佳练习路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推进,体现练习的梯度,减缓练写的坡度,促进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发展。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让丰富的习作积累走进学生习作的课堂,帮助学生既从课文语言特点中来,又挣脱文本语言特点的束缚;让学生被文中事物所吸引,被文中情感所感染,对文中语言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有个性的习作。

1.读写结合

苏教版教材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小练笔,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从读到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随文练笔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可炊之米”,还能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更重要的是,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小练笔不是想什么时候练就什么时候练,要把握好练习的时机,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要练在学生思维最活跃、情感最饱满、情意和谐共振之时,让小练笔成为促进思维发展的契机,实现“读写结合”的最优化,最终达到内化语言、迁移表达方法之目标。

如《赶海》一文的小练笔指导过程可以这样设计:先是“读一读”,直奔重点段抓住三件趣事理解内容的“趣”;然后“品一品”,抓住描写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三个句子中句首的语气词和句中的关键动词来发现语言的“趣”;接着“说一说”,让学生尝试说“趣”,口头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一件趣事,用上一些动词把事情说清楚,用上一两个语气词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心理;接下来“写一写”,放手让学生迁移写“趣”,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议一议”,展示、交流练笔稿,师生、生生间评议,教师点拨;最后“改一改”,学生根据评议进行有针对性修改,养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2.说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可用“说”“写”的形式设计小练笔,以学生的“说”“写”代替教师的讲解,以学生的“说”“写”定“教”,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练说、练写,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理念。苏教版教材中有不少“口语交际”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说写结合小练笔的好素材。教师可抓住这一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在学生的语言像泉水般涓涓流淌时,让学生写出“口语交际”要说的话,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做写结合”“素描训练”等途径来减缓小练笔的坡度,降低习作的难度,克服习作的恐惧感,激发了习作兴趣,让练笔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小练笔虽“小”,但它是一篇“大文章”。倘若我们把追求简单有效的小练笔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下来,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坚持下去,扎实进行,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路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就不会是遥远的梦,就一定能达成课程标准中“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要求,使学生终身受益!♪

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段习作文本
秋天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美丽的秋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习作展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