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耕地质量调查与中低产田改造

2014-09-19梁启用窦洪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中低产田耕地质量阳江市

梁启用+窦洪

摘要:通过收集项目区698个土壤样品检测、开展农户调查、查阅有关资料等措施,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了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的耕地质量状况,重新划定中低产田,为中低产改造、耕地质量建设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耕地质量;中低产田;改造;阳江市

中图分类号S15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74-04

在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根据地形、地类比例做好方案,收集698个土壤样本,通过开展样品检测、农户调查及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摸清了阳江市两区的耕地质量状况,重新划定中低产田,为中低产改造、耕地质量建设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中低产田面积 按照《全国中低产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09-1996)的划分,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水稻田的中低产面积见表1。由表1可知,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水稻田中有中低产田4 592.9hm2,其中,中产田2 727.3hm2,占中低产田的59.38%;低产田面积为1 865.6hm2,占中低产田的40.62%。

表1 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水田中低产田面积统计(hm2)

[利用类型& 中产田面积 &低产田面积&合计面积&3级&4级&5级&6级&7级&水田&894.9&652.3&1 180.1&1 295.5&570.1&4 592.9&]

从表2可以看出,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水稻田的中产田面积均比低产田面积高,其中,海陵中产田占中低产田的68.77%,平冈的中产田占中低产田54.29%。

表2 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各镇水田中低产田面积统计情况

[乡镇&中低产田

面积(hm2)& 中产田 & 低产田 &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海陵&1 615.3&1 110.8&68.77&504.5&31.23&平冈&2 977.6&1 616.6&54.29&1 361.0&45.71&]

1.2 中低产田类型与分布 依据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NY/T309-1996,结合实际进行分析,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中低产田的类型可划分为灌溉改良型、渍潜稻田型、瘠薄培肥型和过砂过粘型4种(表3)。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和缓坡地的淹育型水稻土上。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沿江两岸部分河流冲积土田和部分宽谷冲积土田以及山间谷地较高的地段或山地到平地的交接处,地形倾斜,呈梯级状分布。渍潜稻田型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区段和山地丘陵的坑田区。过砂过粘型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滨海地区丘陵山区的坑洞或沿海地带泻湖沉积较低洼地带。

需说明的是,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土壤本身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基本属性为依据来划分,实际上各类型之间可能互相重叠,如瘠薄培肥型低产田可能同时存在干旱、受涝等因素而致低产。因此,这种划分只是以其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而定,以便于统计。据统计,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的中低产田类型中,灌溉改良型面积为221.5hm2,占中低产田面积的4.82%,渍潜稻田型面积2 365.0hm2,占51.49%;瘠薄培肥型面积1 382.9hm2,占30.11%;过砂过粘型面积为623.5hm2,占13.58%(表3)。

表3 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水田主要土壤类型中低产田面积统计

[类型&土属名称&中产田面积

(hm2)&低产田面

积(hm2)&中低产田面积(hm2)&占水田中低产田的比例(%)&灌溉

改良型&砂页岩红泥田&42.6 &2.4 &45.0 &0.98&潮砂泥地&0.4 &0.0 &0.4 &0.01&花岗岩赤红地&3.3 &59.5 &62.8 &1.37&花岗岩红泥田&13.5 &99.9 &113.4 &2.47&小计&&59.8 &161.8 &221.5 &4.82&&&&&&&渍潜稻田型&咸酸田&79.0 &336.4 &415.4 &9.04&咸田&657.5 &1 117.7 &1 775.2 &38.65&冷底田&0.0 &135.3 &135.3 &2.95&泥炭田土&0.0 &39.2 &39.2 &0.85&小计&&736.4 &1 628.6 &2 365.0 &51.49&&&&&&&瘠薄培肥型&白鳝泥田&13.0 &13.4 &26.4 &0.57&河流冲积砂泥田&74.5 &0.0 &74.5 &1.62&宽谷冲积土田&1 271.5 &10.5 &1 281.9 &27.91&小计&&1 359.0 &23.9 &1 382.9 &30.11&过砂过粘型&炭质黑泥田&17.7 &16.9 &34.6 &0.75&滨海砂质田&554.5 &34.4 &588.9 &12.82&小计&&572.2 &51.3 &623.5 &13.58&]

1.3 中低产田养分分析 从各镇水田中低产田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所测的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有机质含量差别不大,平冈比海陵多0.2g/kg;全氮海陵为1.19g/kg,平冈为1.18g/kg;有效磷差别较大,平冈比海陵区高出12.60mg/kg,平冈的有效磷为30.03mg/kg;速效钾含量,平冈为81.44mg/kg,海陵比平冈低,为72.17mg/kg(表4)。

表4 各镇水田中低产田土壤养分含量状况

[乡镇&有机质平均值(g/kg)&全氮平均值(g/kg)&有效磷平均值(mg/kg)&速效钾平均值(mg/kg)&海陵&19.9&1.19&17.43&72.17&平冈&20.1&1.18&30.03&81.44&]

2 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低产田主要障碍因素 第二次普查以来,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更趋合理,农田基础设施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耕地。每年每667m2产量在800kg以下的中低产田有4 592.9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2.14%。究其原因,土壤存在着“砂、浅、瘦、板、旱、涝、渍”等肥力障碍因素,这是作物低产的主要症结所在。

2.1.1 土壤偏砂、偏粘 由于受成土母质的影响,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耕地土壤质地偏砂、偏粘的面积较大,据统计,中低产田中,质地偏砂的面积达到2 426.2hm2,占中低产田面积的52.83%;质地偏粘的面积达到593.6hm2,占中低产田面积的12.92%(表5)。土壤偏砂,养分含量一般较低,保水保肥能力差,还引起土壤板结、沉实,作物根系难于生长;土壤偏粘,则土壤通气性差,作物根系发育不良,水稻贪青迟熟,容易倒伏。

表5 水田不同土壤质地的中低产田面积统计

[土壤

质地&中低产田& 其中中产田 & 其中低产田 &面积

endprint

(hm2)&比例(%)&面积

(hm2)&比例(%)&面积(hm2)&比例(%)&砂壤土&2 426.2 &52.83&1 332.5 &29.01&1 093.7 &23.81&轻壤土&1 414.8 &30.80&1 239.1 &26.98&175.7 &3.83&中壤土&139.2 &3.03&17.7 &0.39&121.5 &2.65&重壤土&19.1 &0.42&19.1 &0.42&0.0 &0.00&粘土&593.6 &12.92&119.0 &2.59&474.5 &10.33&水田合计&4 592.9 &100.00&2 727.4 &59.38&1 865.6 &40.62&]

2.1.2 水分状况差 在中低产田类型中,灌溉改良型、渍潜稻田型合占56.31%,加上临时性的受旱、受涝面积,其比例超过56.31%。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的特点是缺乏灌溉条件,作物所需水分全靠天然雨水。据研究,我国南方地区旱稻全生育期的灌溉需水指数干旱年为0.5~0.6,湿润年为0.2~0.3[1]。也就是说,水稻生长过程所需水分有50%以上需要通过人工灌溉水源提供,即使是降水量比较充足的湿润年份,平均也有30%的水分依赖人工灌溉。由于缺乏水分,容易造成作物产量不稳,甚至失收。渍潜稻田型中低产田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经常浸渍土体,使其处于高度还原状态,随水自下而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潜育层,水多气少为其主要持点。由于长期处于渍水的还原状态,氧化势低,大量高价铁锰被还原成低价氧化物,而呈现出的青灰、蓝灰色潜育层,有较明显的亚铁反应。

2.13 耕层浅薄、养分含量不高 根据土壤化验结果,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中低产田土壤总体养分水平较低,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0.05g/kg)、全氮含量(平均含量1.19g/kg)属中下水平,有效磷(平均含量26.72mg/kg)属比较丰富,而速效钾(平均含量79.01mg/kg)属低下水平;中低产田耕层厚度偏薄,耕层在16cm以下的占中低产田的57.64%(表6)。

表6 水田不同耕层厚度的中低产田面积统计

[耕层厚度(cm)& 中低产田 & 其中中产田 &其中低产田&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

(%)&面积(hm2)&比例(%)&12~14&2 163.4 &47.10&840.5 &18.30&1 322.9 &28.80&14~16&484.0 &10.54&356.5 &7.76&127.5 &2.78&16~18&372.9 &8.12&192.4 &4.19&180.5 &3.93&>18&1 572.5 &34.24&1 337.9 &29.13&234.6 &5.11&合计&4 592.9 &100.00&2 727.4 &59.38&1 865.6 &40.62&]

2.14 大量优质农田耕地被征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城镇化和公路高速发展,大量的优质农田被征用,导致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耕地农田有效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出现了明显的递减趋势。

2.15 水冷、土温低、盐高酸性强 2区水田中低产田中有冷底田135.3hm2,泥炭田土39.2hm2,这些田水冷、土温低,有毒物质多虽然潜在肥力较高,但因长期处于嫌气分解条件,有机质分解转化缓慢;咸田1 775.2hm2,咸酸甜415.4hm2,这类由于土壤盐分高和酸性强,特别是在旱季,盐分含量增高和酸度进一步降低,严重危害水稻根部,重则禾苗干枯死亡,轻则减产。

2.2 利用与保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重用轻养、耕作制度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惜土意识不强,科学种田知识缺乏,在养护地力方面投入不足,出现了在耕地资源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下降,土壤硝酸盐、土壤磷过度累积,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等问题。主要表现在:(1)水旱轮作减少,造成土壤有机质消耗,土壤板结;(2)部分农民只种不养和外耕农、代耕户以掠夺性种植方式生产,耕瘦了土地。

2.2.2 农田基础设施长年失修,田间排灌渠系不配套 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自20世纪50~60年代进行过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多数运行了40~50a,设备老化,标准低,隐患多,年久失修,尤其是近年来工业、道路、城建和农村道路硬化等建设,水利设施遭到了破坏,渠道堵塞,排不出、排不进等现象严重,防渗能力差,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

2.2.3 施肥不合理 不合理施肥现象普遍存在,包括重施氮、磷肥,不重视钾肥施用,中、微量元素施用更少或多年从未施过;在肥料投入中,重化肥轻有机肥,导致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比例失衡,造成土壤物理性状劣化,对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3 中低产田改造方案

中低产田的改良、耕作和培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工程、生物、农艺、化学等综合措施,消除或减轻中低产田土壤限制农业产量提高的各种障碍因素,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其中,耕作培肥对中低产田的改良效果是极其显著的[2]。例如,通过施有机肥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理化性状并为作物生长提供部分营养物质;通过校正施肥,依据当地土壤实际情况和作物需肥规律选用合理配比,有效控制化肥施用对土壤性状的影响,达到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的。然而,不同的中低产田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改良利用中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笔者现就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几种中低产田类型的改良利用措施分述如下:

3.1 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 本类型中低产田的产生,是由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稻田种植制度对土壤水分需求上的差异,而产生干旱缺水,需要通过改善灌溉加以改良。其主要分布在丘陵缓坡、地势较高、缺乏水源灌溉的水稻土和旱地中,共同的特点是地势高、受冲刷、砂砾多、养分低、漏水漏肥、土层浅薄。在利用上应注意解决水源,修筑梯梗,完善排灌系统,水稻田抓好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逐步加深耕层,提高地力,并注意修好拦洪沟,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改造成本较大的望天田,有条件的可开挖蓄水池塘,用于灌溉农作物;没有条件的,宜走水田改旱地或水田改水旱轮作的道路。

3.2 渍潜稻田型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 本类型中低产田大部分布在丘陵山区的一些狭谷、窄冲和封闭性的冷、烂、毒、锈田,也有部分布于沿海地势低洼或海河交接地带的咸田、咸酸甜等。由于没有良好的天然排水通道,也没有人工的排水沟渠,经常处于终年渍水难排状态、高盐分酸性强。此类田的特点是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有机质分解慢、速效养分低。渍潜稻田型水稻田改良,最关键的措施是通过健全排水系统,排除田间渍涝,降低盐分,降低酸的强度,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壤逐步脱潜;其次,针对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泥炭田土和冷底田通过深耕犁冬晒白或水旱轮作,进行土壤水、肥、气、热的调节性改良,加速有机质分解,增施磷钾肥;对于咸酸田和咸田,可采取以下措施:(1)主要采用压盐,防止咸潮进入的同时,在雨季蓄淡水和人工排灌冲洗表土盐、酸沿重力水压下层,或沿沟渠排走,冲后及时中耕松土,增施有机肥料,防止盐分沿毛细管上升;(2)选用耐酸、耐盐品种;(3)增施石灰,减弱土壤酸性;(4)根据植物养分失调和缺素状况,增施磷、钾肥,咸酸田和咸田增施磷肥,改善土壤的营养环境。

endprint

3.3 瘠薄培肥型和过砂过粘型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 本类型中低产田在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分布十分广泛,从山坑到宽谷再到平原都有其分布,其土壤特点是“砂、粘、板、浅、瘦、咸、酸、毒”。根据障碍因素的类型,将这一部分稻田归纳为粘瘦类水稻土、紧实类水稻土。

3.3.1 粘瘦类水稻土及其改良 粘瘦类水稻土即俗称的顽泥田、胶泥田、鸭屎泥田、泥骨田、粘土田等,发育于各种粘质土壤上的水稻土。主要障碍因素是质地粘重,土壤粘粒含量在30%以上,土壤极易板结,通透性差,耕性不良,有机质也十分贫乏,结构性比较差,粘结力和塑性指数都很高,适耕范围小,难耕、难碎、耕作质量低,有效养分不高,有机质、氮素和磷素的含量都偏低。

粘瘦类水稻土的改良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带有大量纤维素的有机肥,如绿肥、秸秆还田等。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复合胶体的品质,使土壤疏松,为加深和熟化耕作层创造物质基础。另外,实行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逐步加深耕作熟化层,注意增施磷肥,还可根据不同条件,采用犁冬晒白、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

3.3.2 紧实类水稻土的改良 紧实类水稻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少,砂多泥少的低产稻田。这类土壤的形成,一部分由所处的地形部位,由流水搬运泥砂分选沉积而成,也有由土壤发育过程中侧渗漂洗而成。其特点是质地粗,粘着力不强,无结构,易沉实淀浆板结;粘粒胶体含量低,保蓄能力差,交换量低,保肥供肥能力差;非毛管孔隙多,渗漏快,不保水,抗旱能力差;有机质含量少,养分贫瘠。

本类型低产田是一类十分难以改良的中低产田,特别是难以做到根本性的治理,只能通过逐步的改良,减轻一些障碍因素的障碍程度。目前只能从客土、增肥和耕作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1)增肥与耕作制度改良。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改良此类低产田效果显著。大量的厩肥,绿肥压青或稻秆回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消除和减轻土壤沉板现象,使耕作层土壤变得酥软,同时提高了土壤的吸附能力,容重变小,结构系数增大,达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的目的。在耕作制度上实行水旱轮作,如水稻—冬马铃薯轮种,晚稻收割后复种马铃薯,收获马铃薯后,利用马铃薯的茎叶压青,既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又可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一举两得。另外,耐旱、耐瘠、耐寒的箭筈豌豆,如栽培得法,鲜草产量可达到1 000~1 500kg,是改良土壤的理想绿肥品种。(2)改善田间灌溉条件,增强抗旱能力,增施矿质肥料,特别是磷肥,都可以改善此类型土壤的地力条件。

4 耕地改良利用的对策建议

4.1 工程技术 包括水利设施建设、渠道配套和渠道防渗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固利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坡改梯技术、开沟排水技术等。通过工程技术可改善旱耕地的水利条件,以减轻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的影响,提高旱耕地的高产稳产能力,也可改善低下水位高的耕地排水条件,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同时可排除田间渍涝,降低盐分,降低酸的强度。

4.2 生物技术 通过水旱轮作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等养分含量;绿肥分带间套轮作技术与水稻与豆科作物间轮作,可培肥土壤,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是保持耕地肥力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技术,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4.3 农艺技术

4.3.1 平衡施肥 控制氮肥、少施磷肥、重施钾肥,适当补充镁、硼、钼、锰等中微量元素肥,是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可有效解决偏施、滥施引起的养分失调,确保作物营养平衡利用。

4.3.2 有机无机配合使用 增加有机肥施用量,适当减少无机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之间的平衡,促使耕地土壤既有丰富的养分又有良好的土壤结构。

4.3.3 秸秆还田 大力将农作物秸秆作为有机肥资源还田,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良性循环,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

4.4 农业综合措施配套技术 病虫害和杂草防治、选用良种、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实施规范化栽培等,也是重要的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国章.我国南方水稻需水量与需水系数的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1991,3:55-60.

[2]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10-1996.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3.3 瘠薄培肥型和过砂过粘型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 本类型中低产田在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分布十分广泛,从山坑到宽谷再到平原都有其分布,其土壤特点是“砂、粘、板、浅、瘦、咸、酸、毒”。根据障碍因素的类型,将这一部分稻田归纳为粘瘦类水稻土、紧实类水稻土。

3.3.1 粘瘦类水稻土及其改良 粘瘦类水稻土即俗称的顽泥田、胶泥田、鸭屎泥田、泥骨田、粘土田等,发育于各种粘质土壤上的水稻土。主要障碍因素是质地粘重,土壤粘粒含量在30%以上,土壤极易板结,通透性差,耕性不良,有机质也十分贫乏,结构性比较差,粘结力和塑性指数都很高,适耕范围小,难耕、难碎、耕作质量低,有效养分不高,有机质、氮素和磷素的含量都偏低。

粘瘦类水稻土的改良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带有大量纤维素的有机肥,如绿肥、秸秆还田等。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复合胶体的品质,使土壤疏松,为加深和熟化耕作层创造物质基础。另外,实行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逐步加深耕作熟化层,注意增施磷肥,还可根据不同条件,采用犁冬晒白、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

3.3.2 紧实类水稻土的改良 紧实类水稻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少,砂多泥少的低产稻田。这类土壤的形成,一部分由所处的地形部位,由流水搬运泥砂分选沉积而成,也有由土壤发育过程中侧渗漂洗而成。其特点是质地粗,粘着力不强,无结构,易沉实淀浆板结;粘粒胶体含量低,保蓄能力差,交换量低,保肥供肥能力差;非毛管孔隙多,渗漏快,不保水,抗旱能力差;有机质含量少,养分贫瘠。

本类型低产田是一类十分难以改良的中低产田,特别是难以做到根本性的治理,只能通过逐步的改良,减轻一些障碍因素的障碍程度。目前只能从客土、增肥和耕作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1)增肥与耕作制度改良。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改良此类低产田效果显著。大量的厩肥,绿肥压青或稻秆回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消除和减轻土壤沉板现象,使耕作层土壤变得酥软,同时提高了土壤的吸附能力,容重变小,结构系数增大,达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的目的。在耕作制度上实行水旱轮作,如水稻—冬马铃薯轮种,晚稻收割后复种马铃薯,收获马铃薯后,利用马铃薯的茎叶压青,既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又可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一举两得。另外,耐旱、耐瘠、耐寒的箭筈豌豆,如栽培得法,鲜草产量可达到1 000~1 500kg,是改良土壤的理想绿肥品种。(2)改善田间灌溉条件,增强抗旱能力,增施矿质肥料,特别是磷肥,都可以改善此类型土壤的地力条件。

4 耕地改良利用的对策建议

4.1 工程技术 包括水利设施建设、渠道配套和渠道防渗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固利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坡改梯技术、开沟排水技术等。通过工程技术可改善旱耕地的水利条件,以减轻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的影响,提高旱耕地的高产稳产能力,也可改善低下水位高的耕地排水条件,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同时可排除田间渍涝,降低盐分,降低酸的强度。

4.2 生物技术 通过水旱轮作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等养分含量;绿肥分带间套轮作技术与水稻与豆科作物间轮作,可培肥土壤,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是保持耕地肥力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技术,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4.3 农艺技术

4.3.1 平衡施肥 控制氮肥、少施磷肥、重施钾肥,适当补充镁、硼、钼、锰等中微量元素肥,是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可有效解决偏施、滥施引起的养分失调,确保作物营养平衡利用。

4.3.2 有机无机配合使用 增加有机肥施用量,适当减少无机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之间的平衡,促使耕地土壤既有丰富的养分又有良好的土壤结构。

4.3.3 秸秆还田 大力将农作物秸秆作为有机肥资源还田,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良性循环,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

4.4 农业综合措施配套技术 病虫害和杂草防治、选用良种、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实施规范化栽培等,也是重要的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国章.我国南方水稻需水量与需水系数的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1991,3:55-60.

[2]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10-1996.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3.3 瘠薄培肥型和过砂过粘型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 本类型中低产田在阳江市高新区、海陵区分布十分广泛,从山坑到宽谷再到平原都有其分布,其土壤特点是“砂、粘、板、浅、瘦、咸、酸、毒”。根据障碍因素的类型,将这一部分稻田归纳为粘瘦类水稻土、紧实类水稻土。

3.3.1 粘瘦类水稻土及其改良 粘瘦类水稻土即俗称的顽泥田、胶泥田、鸭屎泥田、泥骨田、粘土田等,发育于各种粘质土壤上的水稻土。主要障碍因素是质地粘重,土壤粘粒含量在30%以上,土壤极易板结,通透性差,耕性不良,有机质也十分贫乏,结构性比较差,粘结力和塑性指数都很高,适耕范围小,难耕、难碎、耕作质量低,有效养分不高,有机质、氮素和磷素的含量都偏低。

粘瘦类水稻土的改良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带有大量纤维素的有机肥,如绿肥、秸秆还田等。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复合胶体的品质,使土壤疏松,为加深和熟化耕作层创造物质基础。另外,实行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逐步加深耕作熟化层,注意增施磷肥,还可根据不同条件,采用犁冬晒白、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

3.3.2 紧实类水稻土的改良 紧实类水稻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少,砂多泥少的低产稻田。这类土壤的形成,一部分由所处的地形部位,由流水搬运泥砂分选沉积而成,也有由土壤发育过程中侧渗漂洗而成。其特点是质地粗,粘着力不强,无结构,易沉实淀浆板结;粘粒胶体含量低,保蓄能力差,交换量低,保肥供肥能力差;非毛管孔隙多,渗漏快,不保水,抗旱能力差;有机质含量少,养分贫瘠。

本类型低产田是一类十分难以改良的中低产田,特别是难以做到根本性的治理,只能通过逐步的改良,减轻一些障碍因素的障碍程度。目前只能从客土、增肥和耕作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1)增肥与耕作制度改良。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改良此类低产田效果显著。大量的厩肥,绿肥压青或稻秆回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消除和减轻土壤沉板现象,使耕作层土壤变得酥软,同时提高了土壤的吸附能力,容重变小,结构系数增大,达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的目的。在耕作制度上实行水旱轮作,如水稻—冬马铃薯轮种,晚稻收割后复种马铃薯,收获马铃薯后,利用马铃薯的茎叶压青,既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又可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一举两得。另外,耐旱、耐瘠、耐寒的箭筈豌豆,如栽培得法,鲜草产量可达到1 000~1 500kg,是改良土壤的理想绿肥品种。(2)改善田间灌溉条件,增强抗旱能力,增施矿质肥料,特别是磷肥,都可以改善此类型土壤的地力条件。

4 耕地改良利用的对策建议

4.1 工程技术 包括水利设施建设、渠道配套和渠道防渗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固利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坡改梯技术、开沟排水技术等。通过工程技术可改善旱耕地的水利条件,以减轻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的影响,提高旱耕地的高产稳产能力,也可改善低下水位高的耕地排水条件,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同时可排除田间渍涝,降低盐分,降低酸的强度。

4.2 生物技术 通过水旱轮作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等养分含量;绿肥分带间套轮作技术与水稻与豆科作物间轮作,可培肥土壤,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是保持耕地肥力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技术,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4.3 农艺技术

4.3.1 平衡施肥 控制氮肥、少施磷肥、重施钾肥,适当补充镁、硼、钼、锰等中微量元素肥,是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可有效解决偏施、滥施引起的养分失调,确保作物营养平衡利用。

4.3.2 有机无机配合使用 增加有机肥施用量,适当减少无机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之间的平衡,促使耕地土壤既有丰富的养分又有良好的土壤结构。

4.3.3 秸秆还田 大力将农作物秸秆作为有机肥资源还田,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良性循环,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

4.4 农业综合措施配套技术 病虫害和杂草防治、选用良种、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实施规范化栽培等,也是重要的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国章.我国南方水稻需水量与需水系数的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1991,3:55-60.

[2]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10-1996.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低产田耕地质量阳江市
济源市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中低产田及其改造利用方法
嘉禾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阳江市环保工业园电镀厂房招租
阳江市环保工业园电镀厂房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