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市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

2017-03-29贾晴蔚丁前林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4期
关键词:改良措施中低产田障碍因素

贾晴蔚 丁前林

摘要:改造中低产田是挖掘现有耕地生产潜力、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防止耕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济源市中低产田分布、划分标准、类型及主要障碍因素分析,针对土壤形成的复杂多样性,提出了改良措施,确保全市中低产田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中低产田;分布;类型;障碍因素;改良措施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黄河北岸,区域面积1931.26平方公里。全市辖11个镇、5个办事处,共527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4万人。常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08万亩,现有耕地62万亩,全市粮食平均产量为310-350千克/亩。由于土壤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农田基本建设薄弱等原因,使全市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困扰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造中低产田不但具有保证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双重意义,而且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中低产田面积与分布

中低产田泛指那些存在着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产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2010年在进行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时,将全市的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二级地为高产田,面积为31863.87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5.86%;三级地为中产田,面积为16115.10公顷,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28.25%四级、五级地为低产田,面积为9066.12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5.89%。

按照这个级别划分,全市中低产田面积合计为25181.22公顷,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44.14%。其中:中产田面积为16115.10公顷,占中低产田总面积的64.0%。低产田面积为9066.12公顷,占中低产田总面积的36.0%。

1.1中产田面积及分布

中产田面积共计16115.10公顷。从地貌类型上看,中产田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区,达11018.78公顷,占中产田总面积的68.38%,其次是丘陵地带,中产田面积占总面积的20.08%,中产田分布面积最少的区域是平原,仅占总面积的0.48%。

1.2低产田面积分布

低产田面积共计9066.12公顷。从地貌类型上看,低产田以低山区域分布较多,为4450.55公顷,占低产田的49.09%,其余低产田则分布在高山和丘陵地带。

2中低产田划分标准及类型

全市耕地由于多种障碍因素的存在,制约着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往往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干旱、土壤侵蚀、土壤瘠薄、砾石含量较多等,我们根据影响当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合耕地资源类型区划、中低产田类型区划两个标准,依据土壤改良和提高耕地地力的类似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310-1996,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对全市中低产田划分为以下4个类型:坡地梯改型、干旱灌溉型、障碍层次型、瘠薄培肥型。济源市中低产田类型分布表见表2。

2.1坡地梯改型

坡地梯改型是指地表起伏不平、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必须通过修筑梯田等田问水保工程加以改良治理的坡耕地。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侵蚀,以及与其相关的地形、地面坡度、土体厚度、土体构型与物质组成、耕作熟化层厚度等。济源市中低产田类型中,坡地梯改型耕地面积最大,为18489.96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2.41%,占中低产田的73.43%。

2.2干旱灌溉型

干旱灌溉型是指由于降雨量不足或时空分布不匀,与作物需水量不同步,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以及由于地形、土壤性状等原因造成的保水蓄水能力较差,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求,但具备进一步开发水资源的条件,如地下水源丰富、地表水源(水库、河流)补给等,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打井、修建灌溉系统发展灌溉农业的耕地。全市干旱灌溉型耕地主要以地貌类型以及浇灌条件等指标来作为划分标准。南部黄河沿岸及丘陵区的三等地都属于干旱灌溉型,西部浅山区的部分三等地也是干旱灌溉型。中低产田中干旱灌溉型在我市分布面积最少,为1076.2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87%,占中低产田面积的4.27%。

2.3障碍层次型

障碍层次型是指土壤剖面构型上有严重缺陷、影响到作物的根系发育和水肥吸收的耕地。全市障碍层次型主要是砂姜层、薄层砾石层、砂漏层和重质地型,在全市的分布面积也较少,主要分布在北部浅山区。面积2053.36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60%,占中低产田面积的8.15%。

2.4瘠薄培肥型

瘠薄培肥型是指受气候、地形等难以改变的大环境影响及土壤养分含量低、结构不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产量低而不稳,除采取农艺措施外,当前又无其他更好的手段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耕地。全市瘠薄培肥型耕地主要以地貌类型、耕层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作物平均产量等来划分的,主要分布在山区。瘠薄培肥型耕地面积3561.65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24%,占中低产田面积的14.14%。

3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3.1坡地梯改型

坡地梯改型中低产田由于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其障碍因子是坡陡沟多、土壤质地黏重、干旱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等多种不利因素并存。重度的地表侵蚀,使耕地遭到极大的破坏,光山秃岭、沟壑纵横、地面支离破碎,水蚀、风蚀、崩塌随处可见,大量肥沃表土随地表径流流失,加剧了土壤贫瘠化,降低了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影响耕地肥力的提高,只能维持低水平的农业生产。

3.2干旱灌溉型

干旱灌溉型中低产田土壤条件较好,养分较高,只是由于受到干旱的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无灌溉条件的地块旱灾更加严重。

干旱灌溉型中低产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发展灌溉或完善灌溉的条件,只是由于水利工程造价高、投资大、农村经济条件差,暂时难以发展灌溉或因水利灌溉设施管理水平差,遭受人为损害,难以恢复;降雨量不足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春旱、伏旱时有发生,所以灌溉量不足或无灌溉,成为主要限制因素。

3.3障碍层次型

全市障碍层次型中低产田的障碍层次主要是砂姜层、薄层砾石层、砂漏层和重质地型。总的特性是:质地粘重,耕作层浅薄,耕层以下便是坚硬紧实的砾石层和砂姜层,土壤结构差,耕性不良,宜耕期短,耕地熟化程度低,有效养分含量低,农作物常出现迟发和早衰,土体水、肥、气、热不协调,微生物活动不旺盛,供肥能力差。

3.4瘠薄培肥型

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瘠薄,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效养分含量低,都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土壤结构不良,蓄水保肥能力较差。瘠薄培肥型土壤主要分布在山區地带,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少地多,耕作粗放,特别是离村较远的地块,投入少、产出也少,靠天吃饭,年降雨量左右着耕地的产量,有机肥、化肥用量少或不施肥,甚至撂荒经营,“不种千亩地,难打万斤粮”是对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的形象描写。由于以上原因带来土壤有机质低、保肥蓄水能力差、土壤干旱、水土流失等。

猜你喜欢

改良措施中低产田障碍因素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黑龙江共青农场中低产田改良对策与建议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关于工程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分析
中低产田及其改造利用方法
商用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管理障碍因素分析
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工程咨询“走出去”障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