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9-19林玉春
林玉春
摘 要: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媒介之一,材料蕴含教育目标,孩子的发展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所以,如何投放具有目标性、探究性、层次性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区域活动 材料投放 问题 对策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教课改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的一种突破和尝试,其目的是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真正实现幼儿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我县自去年九月起,各级各类幼儿园每周都开展了四次区域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笔者对本县各类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近一年的深入调研与视导,发现了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的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问题一:材料投放缺乏目标性
区域活动就是将教育目标物化,通过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实现目标。老师们在各个区角都投放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但大部分流于形式,目标不够明确。投放这些材料的目的是什么?可以促进孩子哪方面能力的提升?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大多数老师不很清楚。或者是目标单一,一种材料只求实现一个目标,不能挖掘多维目标,造成材料的浪费,限制幼儿的扩散思维。如中班生活区中的“夹珠子”活动,老师们只提供一双筷子、一些玻璃珠、一个篮子,让孩子重复一个动作。这样,只能达到锻炼小手灵活性的目的,而且孩子在操作过程中无需多动脑筋。
对策:在区域材料投放上,教师必须思考先于行动,应根据目标思考投放什么材料,而不是先准备好材料再思考目标和价值。而且,在同一种操作活动中,应尽量让幼儿实现多维目标。还是以中班“夹珠子”为例,可以给幼儿提供不同材料的珠子,如玻璃珠、木珠、塑料珠等;不同材质的筷子,如不锈钢筷、木筷、竹筷、一次性筷子等;还可以提供几个纸杯,分别标上10以内的数和圆点,让幼儿放上相应的珠子。这样,在一个“夹珠子”活动中,既可以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学习使用筷子,又可以让幼儿探究哪种珠子容易夹起,哪种筷子更好使用,更能让幼儿学习按数取物。这样的材料投放才是蕴含了多维目标的,是有效的。
问题二:材料投放缺乏探究性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必须能引发幼儿的思考,能吸引幼儿主动探究,这样才能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如科学区的材料投放首先应考虑探究性,但很多幼儿园科学区的材料都不是探究性的,而是操作性的。如大班的“睡莲花开”,老师只提供了同一种纸制作的睡莲花,让幼儿把这些纸莲花放在水里,观察它们的吸水性,这样幼儿没办法探究,只是操作、观察和等待。
对策:科学区应提供不同材质的物品或工具让幼儿进行观察、操作和探究,并从中发现问题,记录结果,提升经验。如“睡莲花开”,可以提供蜡光纸、牛皮纸、餐巾纸、报纸等不同纸张做成睡莲,先让幼儿猜想,哪种纸做的睡莲最先开花,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将这些睡莲同时放入水中,进行观察,依次将睡莲开花的顺序记录下来,这样就完成了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流程,从猜想、实验到验证。这样幼儿既能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又能梳理提升经验。
问题三: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
区域活动材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求,又能激发幼儿持续探究、操作的兴趣。但许多区域活动的材料都缺乏层次性,都是一样的要求。如小班数学区的“按物体特征分类”,老师们只提供了不同颜色的花片让幼儿进行分类,这样的材料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容易造成“吃不饱”和“够不着”的问题。
对策:在同一种区域材料中,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以适应不同的幼儿。如小班数学区“按物体特征分类”,可以设置以下三个层次的操作材料:
层次一:提供不同颜色的花片,让幼儿按颜色特征分类。
层次二:提供不同大小、颜色的花片,学习按颜色、大小特征分类。
层次三: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一的花片,进一步学习按各种不同特征分类。
材料不同,难易不一,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中。
问题四:材料投放缺乏整合性
区域活动内容应与集中教育、主题活动相整合,材料投放可以与之相整合,让幼儿进行系统、关联的学习,构建完整的经验体系。但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整合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只有美工区与主题活动结合得更紧密,其他区基本上不相干。
对策:各个班一段时间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组织一日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各个区根据主题选择相应、适宜的内容,投放相关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系统地学习。如小班主题“甜蜜蜜”,美工区:画糖果、给糖果涂色;生活区:包糖果;数学区:按数字或圆点装糖果;科学区:区分硬糖和软糖;语言区:学习“我爱糖果”的儿歌。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让幼儿形成完整的经验,而且老师在准备材料上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问题五:材料投放缺乏本土性
《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每天的区域活动需要大量操作材料,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本土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探索、创造能力,而且能为幼儿园节省经费。但幼儿园废物利用得较多,自然的、本土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对策:大自然蕴含无穷宝藏,只需我们用眼、用心发现、收集。如各种各样的石子既可让幼儿作画,又可以作为建构材料;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叶子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好素材;稻草可让幼儿练习编织;木块、竹子既可作画又可建构……这些自然资源既环保又经济,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何乐而不为?
总之,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一定要有计划性和目标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提供具有探究性、操作性、层次性的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经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萍主编.幼儿园区角活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12.
[2]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究.学前教育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3]林玉萍.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手册.农村读物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