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对维持性血透贫血患者的疗效比较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差异性研究

2014-09-18赵静芳王月芳盛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铁剂补铁铁蛋白

赵静芳,王月芳,盛梅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内科,江苏 常熟 215500)

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对维持性血透贫血患者的疗效比较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差异性研究

赵静芳,王月芳,盛梅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内科,江苏 常熟 215500)

目的探究对维持性血透并贫血患者采取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于2010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维持性血透合并贫血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实验组(n=44)和对照组(n=44)。其中对照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实验组给予静脉输注铁剂。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Hb、网织红细胞及血清铁蛋白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4周末,实验组Hb、网织红细胞及血清铁蛋白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前氧化应激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合并贫血患者采取静脉补铁相较于口服补铁,在改善贫血方面效果更佳,但易诱发氧化应激反应。

静脉补铁;口服补铁;维持性血透;贫血;氧化应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于2010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维持性血透合并贫血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34例,年龄为36~72岁,平均年龄为(45.3±2.3)岁。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肾脏B超、肾功能、血常规检查,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参照人卫第7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病例入选标准:①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维持性血透患者,病情稳定至少1个月,透析频率每周2~3次;②年龄16~80岁,性别不限;③血清铁蛋白<300 ug/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5%;④贫血:血红蛋白(Hb)<90 g/L;或0.18≤红细胞比容≤0.27;对本研究知悉并签署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铁制剂过敏;②1个月内有输血史;③2个月内使用过肠道外铁剂(包括静脉或肌注铁制剂);④1个月内发生过较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结核等慢性感染性疾病、活动性系统性疾病、C反应蛋白>20 mg/L;⑤急慢性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溃疡等;⑥合并肿瘤、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肝病、心衰、中风或精神疾患等疾病;⑦正在接受其他临床试验;⑧无明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本研究所涉及到的人体实验样本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2组在性别、年龄、贫血程度及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m of baseline datas between two groups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需计算补铁总剂量,总补铁量按以下公式计算:总缺铁量(mg)=体重(kg)×(Hb目标值-Hb 实际值)(g/L)×0.24+贮存铁量(mg)。若体重≤35 kg,则Hb目标值=130 g/L,贮存铁量=15 mg/k;若体重>35 kg,则Hb目标值=150 g/L,贮存铁量=500 mg。所有患者继续使用常规用药,2组患者均使用EPO治疗,剂量为每周120~150 U/kg,皮下或静脉应用,但进入研究前后EPO用量保持不变。如患者Hb已达目标值110 g/L,则将EPO用量减少25%。

1.2.1 实验组 根据计算好的预计总补铁量,每天给予蔗糖铁100 mg,首次剂量蔗糖铁100 mg药品稀释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滴,时间维持0.5 h以上。首次使用小剂量(25 mg)测试是否有过敏反应。蔗糖铁总给药量(mL)=总缺铁量(mg)/20(mg/mL)。以后根据铁蛋白水平调整补铁剂量。当血清铁蛋白<800 ug/L时,给予维持量,一般每月予100 mg维持量;当血清铁蛋白≥800 ug/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50%时,停用铁剂,直至该指标回落至正常水平以下再给予维持剂量。

1.2.2 对照组 患者每日服用相当于200 mg元素铁的琥珀酸亚铁,每日3次,每次1片,连续服用。尽量空腹服用,并忌茶和咖啡。

1.3 观察项目 主要观察项目:①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及血清铁蛋白含量。②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操作方法: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送至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化验室进行常规检查。其中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行全自动生化仪检查。再留取5 mL血液置于普通试管,离心10 min(2500 r/min),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过氧化物歧化酶及血清丙二醛。过氧化物歧化酶及血清丙二醛均采取分光光度计测量,试剂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有限科技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作为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贫血改善情况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的Hb、网织红细胞及血清铁蛋白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4周末,实验组Hb、网织红细胞及血清铁蛋白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贫血改善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patients’anemia improvement situ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2.2 2组患者氧化应激程度比较 2组在治疗前氧化应激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MDA高于对照组(P<0.05),SO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2组患者氧化应激程度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degree of oxidative stress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主要是由于一部分血液残留于透析管路中,再加上长期抽血化验和慢性失血均是导致血液丢失的危险因素[4]。而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患者出现活动力下降、精神状况不佳等情况,更有甚者会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导致病情加重[5]。因此,医务人员往往需行铁剂补充以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在补铁过程中,不仅需改善其临床症状,更是需提高机体储备铁含量[6]。相较于以往单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而言,口服补铁或静脉补铁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优势[7]。这2种方案不仅能有效改善贫血程度,更能预防功能性或绝对性铁缺乏,促进红细胞生成[8]。不过,据文献报道[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反应,补铁可能会加重氧化应激程度,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笔者设计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2种补铁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及血清铁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是评估补铁疗效的重要参考性指标[10],这说明静脉补铁在改善患者贫血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因为口服补铁需要经消化道吸收才能被利用,而静脉所补充的铁剂可被迅速动员和释放至网状系统之中,并为红细胞生成所利用[11]。这保证了静脉补铁的高效性和有效性,临床效果更佳。另外,实验组MD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和SOD是用于评估氧化应激程度的参考性指标[12]。近年来,据多项研究表明[13],补充铁剂治疗会诱导甚至加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程度,进一步加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由于氧自由基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极短,半衰期仅为1 ms,不易被检测出来[14]。但氧自由基主要作用于脂肪的终产物,产生MDA,其浓度相对稳定。故可利用MDA反映体内氧化应激状况。SOD实际上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是机体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主要生物酶,并能催化超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进而降低体内超氧阴离子水平,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免被破坏,达到抗氧化作用[15]。实验组MDA高于对照组,SOD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静脉补铁安全性相较于口服补贴来得差。因为氧化应激反应参与机体慢性炎症反应、淀粉样变性及动脉粥样硬化,是增加血透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所以,在行静脉补铁过程中,需要注意抗氧化剂的应用,包括给予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及合成抗氧化剂。

综上所述,对于维持性血透患者而言,静脉补铁相较于口服补铁而言,虽然能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但会增加机体氧化应激程度,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规范化用药。

[1] 沈雅珍.静脉补铁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202-203.

[2] 热娜古丽·努尔,赵新,刘健.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45-1049.

[3] 尹莉,陈星,陈俊香,等.小剂量多频次静脉补铁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8):844-848.

[4] 张江淮.静脉补铁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J].安徽医学,2009,30(9):1062-1064.

[5] 王金玲,徐晓燕.静脉补铁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50-1951.

[6] 张晓娟,张沙丽.不同给药方法补铁对肾性贫血维持性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9):761-764.

[7] 朱蕊,张惠媛.贫血病人维持性透析中静脉补铁的治疗及相关护理[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4):78-80.

[8] 蔡林苹,钟晓珊.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559-5560.

[9] 张吉胜,包蓓艳,尤晓青,等.静脉与口服铁剂对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73-74.

[10] 张海燕,梁伟,杨铁城,等.不同铁剂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4):2668-2671.

[11] 吴昊,孔丽丽,刘树军,等.大剂量右旋糖酐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61-5562.

[12] 郑曼韬,包福祥,朱栋良.蔗糖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治疗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286-287.

[13] 李伟,阮彩霞,李娇艳,等.静脉注射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9):826-829.

[14] 庄凌.静脉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杂志,2009,37(6):654-655.

[15] 张海峰,陈卫东,张燕.慢性肾衰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铁调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340-1341.

Ef fi cacy observation of intravenous iron and oral iron on anemia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modialysis and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oxidative stress reaction

ZHAO Jing-fang,WANG Yue-fang, SHENG Mei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u City, Changshu 2155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oral iron therapy and intravenous iron therapy in anemia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in order to gain experi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Methods88 cases collected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u city from July 2010 to March 2013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n=44) and control group(n=44) by random number tabl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ral iron therapy, and research group was t given intravenous iron. The differences of hemoglobin (Hb), reticulocyte, serum ferritin content,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serum malondialdehyde (MD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differences of Hb, serum ferritin and reticulocyte numerical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but significant 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 with higher level in research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of oxidative stress status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but after treatment, the MDA level in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while SOD level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oral iron therapy, intravenous iron has better results in improving anemia, but easy to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reaction.

intravenous iron; oral iron;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emia; oxidative stress

R 451

B

1005-1678(2014)02-0162-03

终末期肾病在临床上采取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据文献指出,有70%血透患者存在缺铁性贫血[1]。这一数据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如何科学补铁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医学课题。在临床上以静脉补铁和口服补铁最为多见,而两种方案在改善人体铁元素方面均有成效[2]。不过,氧化应激反应是补铁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元凶[3]之一。因此,如何探寻一种补铁效果较佳,且安全性可靠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故笔者设计本研究,旨在探究静脉铁剂和口服铁剂在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的疗效差异,报道如下。

赵静芳,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肾内科疾病的临床防治,E-mail:zjfnanjing@163.com。

猜你喜欢

铁剂补铁铁蛋白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孕期补铁 莫入误区
术后静脉补充铁剂并不能改善分期双侧膝关节置换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率
菠菜:我是假冒的补铁高手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on post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铁饱和度对其耐热性、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铁剂
——忌食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乳铁蛋白的研究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