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讨

2014-09-18张惠华

关键词:管理体制

张惠华

摘要:大学班级是大学学生管理体制中的基本单元,传统的“保姆和家长”制班级管理模式不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提倡班级自治的管理理念,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大学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成员交出部分“权利”,给予班级管理团队“权力”的同时,构建班级管理监督委员会,班集体行使“监督”与“决定权”,形成既渗透“民主”与“民权”的理念,又具有权力制约的大学班级管理体制。

关键词:大学班级管理;管理监督;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X(2014)04-014-010

大学班级应当是一个民主有序、和谐温馨的班集体,同时也是积极向上并充满友谊的集体,是每个大学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共同体。这个总的价值取向要求在建设班级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班级成员的个性,关注同学的个体利益,最大程度的促进个体的发展,为同学的个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在个人的利益与班级利益冲突时,个人的利益才受到班级管理人员的干涉。促进班级民主管理,加强班级管理成员“权力”的监督与限制,在充分尊重同学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开展工作,通过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模式使“权利”和“权力”得以平衡;注重同学作为普通个体的发言权,从而使得班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班长和团支书的权力得到有效的监督。同时,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铸就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班集体。

一、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

现代民主(deocracy)概念起源于古代希腊,是古希腊城邦独特的政治结构的产物。希腊文中“民主”的词根是“deos”(公民集体)。希腊人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它:第一,它特指整个公民团体。所谓民主,实际上就是公民团体的自治。第二,它特指平民(the coon people)、多数人。民主的特点就在于其全民性。这是民主概念的最初之义。

“民主”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民主都有着不同的体现;对不同的个人和团体,民主都会具有不同的含义。著名的民主理论家达尔所说的“没有一种真正的民主理论,而只有各式各样的民主理论”也就是这个含义。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主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民主更可以体现为一种生活方式。美国政治哲学家科恩给民主下的定义比较能够体现民主的本质或者精髓:“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也就是说,“平等参与、共同决策”是构成民主思想的精粹。在本质上,民主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就是让所有社会成员积极广泛参与到社会发展决策中。

在我们看来,一个班级,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管理一个班级,更是可以把社会的“民主管理理念”运用到日常的大学班级管理中。

“民主管理理念”的大学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体现如下几点:

1 领导队伍的民主建设。其产生过程应包括自我推荐、发表竞职演说和全体学生的无记名投票,并且在一年任期满后及时换届。

2 重要活动的公开与表决。如奖学金的评选、入党推优、保研究生、补助金的发放等,这些与同学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必须要及时公开,并且以民主的方式进行选拔。

3 日常监督与考核。通过一个代表全体同学的监督机构来对管理队伍进行监督与考核,收集广大意见,对管理者提议。

二、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制度基础

以制度形式开展的班级管理,是以一套完善的制度的订立为前提开展的管理制度;在体现民主与权力制约的要求下,结合班级这个小型团体的现实情况,需要一定要求作为前提条件。

(一)绝对班级自治

绝对班级自治即整个班级的治理权归属于班级全体成员,这就要求传统的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将自己绝大部分权力交到班级中,不过多干涉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的最高管理者是民主选举产生的班长和团支书。对班委、团委工作进行监督的机构是班级监督委员会,班长、团支书受委员会监督,向委员会汇报工作;委员会集中行使班级全体成员的监督权,可以提起班长、团支书的罢免;新一任的班长、团支书由民主选举产生。此时班主任在班级中担任的角色只是一个普通的班级成员,与班级成员一样平等地享有监督班委、团支委工作的权利。

(二)监督委员会与班委、团支委相互独立

监督委员会与班委、团支委相互独立,形成透明的监督机制。监督委员会成员接受班委、团支委的领导,参与班级活动并配合其各项工作开展;同时班委、团支委接受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向监督委员会汇报工作;最后,监督委员会代表全体班级成员形成监督权。

监督委员会、班委、团支委相互独立,利于工作的开展;也要求班委、团支委成员与监督委员会成员不重叠,不允许一人任两职情况。

三、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制度构建

一个民主的班级,首先在领导班子的产生上要民主。笔者看来,理想的方案是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运用在其中。首先,班级中每一个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每一个人就需要把手中的权力(执行权)让与出来,集中到主要的管理者身上。而管理者就必须通过一个类似契约的方式与班级中的“公民”达成一个共识。但是与卢梭的思想不同的是,人民主权虽然是人民的结合,但是并非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也需要用法律来约束管理者。笔者觉得“契约”的本身就可以用来约束管理者,保证契约的执行就需要一个与管理者对立的机构来监督实施。

(一)管理团体的确立

在班委、团支委机构的产生上,必须先是管理者的民主产生,一个班级的管理机构可以先从2名负责成员开始——班长与团支书。他们的产生应该是通过竞选产生。竞选过程中,参选者要作竞选宣言,要对未来的班级管理做一个规划,同学们通过参考他们的宣言规划,通过民主选举来产生这2名最高管理者。班长与团支书可以说是对外是一个共同体,对各种事情负连带责任,对内则可以分工负责。产生出来后,再由他们来组建管理队伍,包括班干(副班长、文体、生活、心理、学习委员)和团干(组织、素拓、科创、志愿者队队长)。在组建的过程中,负责人要通过选出能力强的同学来组成这个管理队伍,怎么选人则是对管理者能力的体现,管理者可以邀请落选的而能力较强的同学参与其中,强强联合,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班子。此外,由于一个班级的人员有限,为了避免管理机构的臃肿,我们可以精简人员。

管理负责人产生了,同时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产生。负责人不是神,更不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哲学王永远不会犯错,他们也会有私心,这就需要一个监督机构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纠正。因此,一套完整的管理班子成型后,在剩下的班级成员当中再进行一次竞选,选出班级监督机构的监督委员长,他代表了所有成员的意志,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竞选也需要参选者的竞选宣言,结合平时的表现,同学们就民主选举产生监督委员长。必须提出的是,由于在工作中,监督委员长可以说是和管理者对立的,因此,管理者不能参与到投票环节,他们没有投票权,需由其余的同学来投票。委员长产生后,每个宿舍内部再推选一名同学成为监督机构的一员。至此,班级里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就产生了。

(二)大学班级事务的开展

在通过上述方式产生了大学班级管理机构以后,在班级建设目标和原则的指引下,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遵循一系列的规则,并接受监督委员会以及其他同学的监督。

1信息公开

首先,在处理班级事务以前,一定要注重信息的公开。让大家对此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要充分运用QQ群、etion群、班级Blog、微信等现代化的信息途径发布班级的通知。同时,在相关事项的截止时间到来之前,应由宣传委员或者班长到每个宿舍确认大家都已经知晓。严格要求信息公开,且采取信息“到达主义”,即只有确认信息到达了每一个同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公开。

另外,在涉及众多同学切身利益的事项时,例如评先进、入党推优、保研究生等要事先制定出规则,避免同学由于对新规则的不了解或者异议而产生矛盾和争端。以综合测评为例,我们要在前一个年度测评结束后,在前一年度综合测评细则的基础上,完善下一年的加分细则,并指出相应的变动情形,予以公布。

2大学班级具体建设

学习方面:以“不作为”为主,在此前提下,注重激发同学的自主性,同时配合学校、学院以及班主任的相关措施,监督指导同学们的学习,例如采取上课点名制,减少逃课率。提醒同学们科学作息,减少游戏时间等等。通过一些比赛或者征文,鼓励同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可组织英语、演讲、辩论等比赛,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尽可能多提供舞台给同学们锻炼。

娱乐方面:以“作为”为主,重在参与,尽可能调动同学参加班级的娱乐活动,倡导健康的娱乐休闲方式。举办一些集体的游乐活动,通过班级内部的体育比赛等形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读书会、郊游等形式增进同学的了解,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

文化方面:注重班级的和谐气氛,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注重各个宿舍之间,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交流。注重班级团结,班级内部矛盾,先通过班级内部来协调和解决,实在难以协调时,再寻求班主任或者学院的帮助。

3班级决议

班级事务涉及人数众多,班里的开支标的额较大时,涉及同学切身利益等情况,必要时应该通过班会的形式来通知。班会应由班长或团支书主持召开,当班长或团支书不召开时,也可以由监督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召开;如果委员长也不召开的,超过班级成员20%以上同学联名可以召开班会。

班级事务或者班级活动所涉及的班费,超过班费总额一定比例时,必须经班级会议讨论后形成决议。对此,我们有必要引进《公司法》的相关理论,当决议所涉及的班费超过一定比例时,则有必要召开班会,以班级决议的形式作出。具体比例可以在第一次班级全员大会上拟定,并写入相应的班级管理规则。

4善后机制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在接受监督的同时必需建立一个完善的善后机制,即班干团干的决议被监督委员会提出异议,或遭到班会的否决时,需要有及时完善的善后机制,妥善处理相关事务,减少损失,使各项工作不会因临时的变动而耽搁。

接受监督机制

此外,班干和团干还要有了解同学,接受同学的监督。同学可以通过匿名信直接向班级管理人员提出建议或者不满,也可以通过监督委员会反映自己的意见。班干团干应当有人对此进行及时跟进。

(三)监督制度的建立

对于一个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来说监督制度的建立必不可少,特别是在班干成立机制的前提下,班级工作活动的负责人——班长或团支书,这两个班级的直接负责人,享有班级工作的管理权,对这个管理权的限制及制约就体现出其现实必要性。

监督班级管理团队,对作为其统领班级事务的班长与团支书管理权的限制及制约有利于民主的实现。

1监督委员会——制约管理者机构

监督委员会作为监督制制度下制约班级管理者的主要民主机构。首先,监督委员会设委员长一名,由班级民主选举产生,在前面选举制度中已做阐释,这里不做累述。委员长作为监督委员会的直接负责人,组织开展委员会工作。

其次,根据班级成员人数,以宿舍为单位组成监督委员会委员。原则上,每个寝室的舍长为监督委员会成员,如舍长为班委、团支委成员,则选取宿舍中非班委、非团支委成员作为宿舍代表参加到监督委员会中。

最后,由班级监督委员长与班级中每个宿舍舍长成立监督委员会常委,开展班级监督会议,监督班委、团支委工作的开展,向全体班级成员负责。

2班级监督会议——制约管理者形式

班级监督会议即由委员长组织,监督委员会常委、班委与团支委参与;由班长、团支书分别汇报班级工作、班级活动等工作的开展情况,接受班级监督委员会监督。

(1)班级监督会议组成与发起

班级监督会议作为监督班委、团支委工作的主要形式,成为开展班级监督工作的常规会议,原则上设在每个月月末召开,由班级监督委员长发起,召开会议。有下列情况者班级监督委员长可以组织召开临时监督会议:

1)班委、团支委工作开展中有重大错误。

2)对班费使用严重超过预算。

3)班级监督委员会认为班级管理情况严重。

(2)班级监督会议开展模式

作为管理者制约形式的班级监督会议发起后,按照一定形式进行,包括:

会议开展前:

首先,班级监督委员会的常委在寝室中收集班级成员对一个月来班委、团支委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其次,班级监督委员会常委将本寝室的意见汇总交给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最后,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根据收集的意见形成质询意见书。

会议开展:

与会成员包括: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监督委员会常委、全体班委、团支委及有兴趣参与班集体事务的任何成员。

首先,由班长、团支书分别对班委及团委一个月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体的介绍和汇报。其次,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根据会议前形成的质询意见书,向班长、团支书提出班级成员的意见、问题。最后,班长、团支书根据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的质询意见书,给出相关解释。

会议后:

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整理会议资料,包括:班委与团支委工作汇报、质询意见书及班长与团支书针对意见书给出的解答;将班级监督会议资料以邮件形式发放到各班级成员邮箱中,接受大家监督。

(3)班级监督委员会效果

根据会议资料,班级成员监督班委及团支委工作。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针对会议中的意见及前一个月班委、团支委工作中的不足,对其工作进行监督。若在下一月的工作质询意见书中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改善的,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发起委员会紧急会议,更换班长或团支书,由全体常委出席讨论,以三分之二票数通过是否更换班长或团支书。若常委以三分之二一致通过更换本届班长或团支书,即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组织班级会议开展新一轮班级管理者的竞选。

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受全体监督委员会常委监督,是否进行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的换任,由全体班级监督委员会常委投票,以三分之二票数通过换任。

结语

大学班级作为每个在校大学生融入的团体,班级团体的管理,不妨抛弃原始的“班主任”绝对权管理制,倡导平等、民主的班级制度。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在公民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渗透“民主”与“民权”概念,开展班级自治,建立大学班级管理团队;班集体行使“监督”与“决定权”,形成现代大学班级管理体制,管理好大学班级!

(2)班级监督会议开展模式

作为管理者制约形式的班级监督会议发起后,按照一定形式进行,包括:

会议开展前:

首先,班级监督委员会的常委在寝室中收集班级成员对一个月来班委、团支委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其次,班级监督委员会常委将本寝室的意见汇总交给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最后,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根据收集的意见形成质询意见书。

会议开展:

与会成员包括: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监督委员会常委、全体班委、团支委及有兴趣参与班集体事务的任何成员。

首先,由班长、团支书分别对班委及团委一个月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体的介绍和汇报。其次,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根据会议前形成的质询意见书,向班长、团支书提出班级成员的意见、问题。最后,班长、团支书根据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的质询意见书,给出相关解释。

会议后:

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整理会议资料,包括:班委与团支委工作汇报、质询意见书及班长与团支书针对意见书给出的解答;将班级监督会议资料以邮件形式发放到各班级成员邮箱中,接受大家监督。

(3)班级监督委员会效果

根据会议资料,班级成员监督班委及团支委工作。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针对会议中的意见及前一个月班委、团支委工作中的不足,对其工作进行监督。若在下一月的工作质询意见书中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改善的,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发起委员会紧急会议,更换班长或团支书,由全体常委出席讨论,以三分之二票数通过是否更换班长或团支书。若常委以三分之二一致通过更换本届班长或团支书,即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组织班级会议开展新一轮班级管理者的竞选。

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受全体监督委员会常委监督,是否进行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的换任,由全体班级监督委员会常委投票,以三分之二票数通过换任。

结语

大学班级作为每个在校大学生融入的团体,班级团体的管理,不妨抛弃原始的“班主任”绝对权管理制,倡导平等、民主的班级制度。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在公民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渗透“民主”与“民权”概念,开展班级自治,建立大学班级管理团队;班集体行使“监督”与“决定权”,形成现代大学班级管理体制,管理好大学班级!

(2)班级监督会议开展模式

作为管理者制约形式的班级监督会议发起后,按照一定形式进行,包括:

会议开展前:

首先,班级监督委员会的常委在寝室中收集班级成员对一个月来班委、团支委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其次,班级监督委员会常委将本寝室的意见汇总交给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最后,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根据收集的意见形成质询意见书。

会议开展:

与会成员包括: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监督委员会常委、全体班委、团支委及有兴趣参与班集体事务的任何成员。

首先,由班长、团支书分别对班委及团委一个月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体的介绍和汇报。其次,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根据会议前形成的质询意见书,向班长、团支书提出班级成员的意见、问题。最后,班长、团支书根据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的质询意见书,给出相关解释。

会议后:

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整理会议资料,包括:班委与团支委工作汇报、质询意见书及班长与团支书针对意见书给出的解答;将班级监督会议资料以邮件形式发放到各班级成员邮箱中,接受大家监督。

(3)班级监督委员会效果

根据会议资料,班级成员监督班委及团支委工作。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针对会议中的意见及前一个月班委、团支委工作中的不足,对其工作进行监督。若在下一月的工作质询意见书中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改善的,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发起委员会紧急会议,更换班长或团支书,由全体常委出席讨论,以三分之二票数通过是否更换班长或团支书。若常委以三分之二一致通过更换本届班长或团支书,即由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组织班级会议开展新一轮班级管理者的竞选。

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受全体监督委员会常委监督,是否进行班级监督委员会委员长的换任,由全体班级监督委员会常委投票,以三分之二票数通过换任。

结语

大学班级作为每个在校大学生融入的团体,班级团体的管理,不妨抛弃原始的“班主任”绝对权管理制,倡导平等、民主的班级制度。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在公民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渗透“民主”与“民权”概念,开展班级自治,建立大学班级管理团队;班集体行使“监督”与“决定权”,形成现代大学班级管理体制,管理好大学班级!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
西方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创新对中国的启示
建设生态文明与我国环保管理体制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借鉴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启示
2020年形成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